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云彦  张少楠  邢博 《包装工程》2024,45(2):397-405
目的 深入研究殷商青铜鼎文化,对其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并应用到殷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促进殷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首先基于中国的太极文化、气韵生动理论,从“虚”“实”两个方面对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深挖殷商文化基因,构建文化基因库;其次,运用形态矩阵法,将殷商文化要素、文创产品功能与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类别相结合,提出文化基因与产品创新设计的融合方法,详细列举产品设计的诸多可能性,为文创产品设计带来丰富的创新方案。结果 构建了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可视化模型,阐述了基于形态矩阵法的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进行了殷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结论 通过对殷商青铜鼎文化进行可视化解构,并将其转化成设计元素,进行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促进殷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发展,最终通过案例设计验证方法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侯佳  谢臻  夏敏燕  胡昊琪 《包装工程》2022,43(4):376-382, 422
目的 探析在地实践语境下,红色文化转化为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以此寻求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方法 通过对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分析确立地域特色的重要性。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分层整理,并深入研究在地性背景下消费主体各层级的情感需求及文化转译的方法。最终构建出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红色文创产品在地性实践模型,并通过设计团队的实践案例进行展示。结论 从情感满足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本能层级上以红色文化符号的地域识别性为提取原则并确保文化转译过程中的准确性;行为层级上在以海派崇实性为基准设定产品功能的同时强调产品的文化体验;反思层级上侧重通过产品理念、寓意、品质等要素的设计构建红色精神与上海价值的双重认同并将其长效延续的思路,力求为上海红色文创产品的地方性特色呈现提供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祖睿之 《包装工程》2023,44(18):385-392
目的 以太原天龙山石窟文创产品设计项目为例,阐述基于符号系统提取品牌文化基因从而构建文创品牌的开发模式。方法 通过对目前文创产品设计处境进行剖析,运用Kano模型分析消费者需求,提出对文化创意产业中产品创新设计思路,总结以符号为主导的文创品牌建构与开发方法,从地域文化特征抽取符号,构建符号系统,以此转化为设计元素,遵照文化内涵设计文创产品,强化品牌价值,传播地域文化。结论 符号体系对天龙山文创产品创意开发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持,对太原天龙山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赵勤  黄诗琪 《包装工程》2023,44(10):361-372
目的 以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在文创产品中的“活态化”设计为研究方向,通过构建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素材库,提出活化文创产品内涵的创新性设计方法,实现对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弘扬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法 提取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中的造型因子、纹样因子、色彩因子作为设计要素,融合“活态化”理念设计再造文创产品展现文化魅力,以实例佐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使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造型创新与内涵沿袭在设计过程中达到平衡,使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文创产品能够取“形”延“意”,寄“情”于“景”,构建集功能价值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现代文创产品,提升文化认同感的同时增加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鄱阳湖地域特色因子的传承与文创产品的发展开辟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刘媛霞  殷俊 《包装工程》2022,43(10):326-334
目的 研究国家级非遗桃花坞木版年画在数字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针对互联网的传播与时代审美需求,探索传统文化的活化路径。方法 运用“文化转译”方法展开桃花坞木版年画文化IP的提取,进行文化IP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的设计转译。在获得视觉要素筛选结果、数字文创APP信息架构、意义体验达成路径以后,采用“APP+IP形象”的思路,进行数字文创设计开发。结果 围绕文化IP,完成APP用户体验设计、角色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与引导页设计。结论 “文化转译”打造文化IP并生成数字文创的方法,融通了传统与现实,有助于深度挖掘非遗类数字文创的文化主题,保证数字文创产品文化层次结构的完整性,是传统文化创新式传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赵沃林  薛拥军 《包装工程》2023,44(10):332-339
目的 归纳总结粤剧文创产品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创新设计策略,以拓宽粤剧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提升粤剧文创产品的竞争力。方法 以地域性文创产品的研究现状为基础,结合粤剧发展现状,探究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粤剧文创产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整体性引入转译理论和文化三层次结构,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运用到增强文创产品的附加值中,以促进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助力优秀地域文化及其产品的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结论 挖掘地域文化价值,并将之融合于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中,是增强传统文化自信的必然手段。在粤剧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对粤剧文化物质、精神、行为层面的典型元素进行设计转译,由外及内地将岭南审美价值、人文意境和文化创新三方面应用到产品开发过程中,可设计出极具岭南特色的地方性粤剧文创产品,丰富了设计手法,同时也拓宽了粤剧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湛江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析湛江的地域文化资源,为设计开发具有显著湛江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方法以湛江的地域文化为核心,对湛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研究文创产品的具体属性,对湛江文创产品进行设计梳理;构建基于湛江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模型,并通过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展示。结论通过对湛江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归纳,探析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构建设计模型,为湛江地域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思路,有利于提升湛江地域文化和文创产品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壮锦文创发展困境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壮锦文创与游戏化设计理论“八角行为分析法”结合的必要性,然后围绕用户行为核心驱动力,构建了包含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和制度层重点设计元素的八角模型,以及基于用户体验的策略模型,设计师可根据该策略模型中的战略仪表盘、用户需求文档和八角分数进行游戏化设计。研究旨在为壮锦文创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刘杰  许永生 《包装工程》2023,44(12):136-143, 164
目的 为提升有轨电车外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内涵,探究一种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的有轨电车外观设计方法。方法 从理念设计、行为设计与视觉设计3个层面阐释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和转化过程,并结合现代有轨电车外观设计的具体案例,探讨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有轨电车外观设计的模式,进而建立以典型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有轨电车外观设计方法。以成都天府文化为例,进行典型地域文化的有轨电车外观设计并构建模型。通过语义差异法与SPSS统计分析对设计方案的语义信息量化进行对比。结论 依据设计方案语义验证评价的数据,表明从理念、行为、视觉3个层面对典型地域文化进行提取和转化的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实现物质文化载体不同维度的文化要素转换,可为地域性有轨电车外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郝婷  张振  范斌 《包装工程》2021,42(8):276-279
目的 探索文化创意产品在开发与设计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的借鉴性应用和创新发展.方法 从产业融合大背景下各类商品的日趋丰盛谈起,分析文化创意产品受此影响所表现出的诸多特点,并聚焦于地域文化,探索文化创意产品的基本内涵与特点.同时结合当下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现状提出其几方面的突出问题,如文化元素单一、同质化严重、风格缺乏延续性等,进一步明确地域文化元素在其中的重要性.然后将"以物载道,有效应用"和"以用延意,创新设计"作为基本观点,展开具体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探讨.列举文化创意产品融合地域文化元素的几个实例,以此为基础开展后期融合与创新的发展思路探索.结论 将地域文化融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具有极大的可行性,不仅能够有效丰富当前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而且能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内涵,使地域性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获得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解春凤 《包装工程》2020,41(8):313-316
目的以地域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特点为引,分析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及未来发展。方法从文创产品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功能开始,对其地域性元素的缺失展开分析,并以地域文化元素的基本构成及其赋予文创产品的认知、情感、美学、社交等功能为参考,从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具体应用原则和思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结合纹样、色彩、材质、文化等细节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述,同时列举海南、安徽、江苏等地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对特色地域文化符号的有效应用,提出两者融合的发展思路。结论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催发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创意及形式,使文创产品更具识别性、文化性和情感性,从而使人们在购买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亲切感和代入感,体会到不同的地域文化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振宇 《包装工程》2019,40(20):215-218
目的 探析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创产品设计新思路。方法 首先,从文化的定义着手,延伸至地域文化的特点,再引入地域文化与设计的关系,提出将地域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将焦点锁定于文创产品领域,剖析地域文化在文创产品的外形、材料和工艺上的具体体现和其当前发展现状。最后,分别从长白山地区、江苏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出发,结合具体的地域元素及其应用原则,探索文创产品的地域化表达。结论 将每个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进行解析、归纳、凝练,使其转化成可与文创产品共融共生的元素。这样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设计的融合,赋予产品更多的形式和更新的文化生命力,促进文创产品的升级与创新,全面推广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诗经文化元素视觉化提取与衍生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将诗经文化元素运用到图形设计中,使设计方案从形态、色彩、主题等方面都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满足用户的文化需求。方法通过对诗经文化特征与艺术特征的分析,综合运用感知分析与形状文法等方法,提出了诗经文化元素视觉化提取与衍生设计的方法,实现了传统图形与现代流行风格的融合,最后以创作案例来予以验证。结论诗经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设计风格的融合,有助于提升设计对象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马婷婷 《包装工程》2022,43(6):313-321
目的 山西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更高层次的消费结构与多样化的需求模式是我国文化创新方面急需解决的难题。方法 通过剖析山西非遗文化文创产品处境,进一步阐述山西省对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实行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通过服务设计的要素和过程进行设计。以建立kano模型,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和产品功能带给用户的体验感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运用SWOT分析法,明确服务设计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也有利于带动创新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深化改革山西的非遗文化产业,更加有助于推动山西的非遗产品走向更远的市场。结论 对“山西故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持,在服务设计视角下对山西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郭继业 《包装工程》2023,44(2):339-342
目的 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地域文化的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我国的地域文化一直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传承发展着,其中的精华元素给了文化艺术设计领域以可贵的经验和全新的灵感。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发展背景,从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视角出发,提出将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可能,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挖掘元素、找准受众、丰富类别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结论 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并以人民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体,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求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传播视角探析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从传播学的新视野探讨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路和模型,实现对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支持。方法从传播学的5个基本要素出发,结合传播学和设计学的研究,探析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传播模式,据此构建出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模型,并进行设计实践,通过具体案例验证设计模型的实效性。结论通过对设计要素、湖湘地域文化特征等进行信息传播学的系统分析与重构,探析了基于传播学新视角的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模型,以实际案例检视了此模型的可行性,为设计师开拓新的设计视野,并提升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品质,进而实现文化创意产品和地域文化的双重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