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介绍了一种毫米波超宽带LTCC 收发前端的方案设计。通过分析组件的各项指标,选取合适的芯片,优化系统设计方案。在方案的基础上完成电路仿真设计。在18-40GHz 的范围内仿真结果较好地满足了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一种超宽带雷达系统接收前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详细地介绍了一种VHF/UHF频段超宽带接收前端的设计,实验系统带内具有的线性相位和幅度平坦特性,文中给出了接收胶端及主要部件研制结果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5.
针对毫米波大功率雷达导引头接收机易烧毁的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毫米波多路限幅低噪声放大器功率合成技术的接收前端。重点介绍了该型接收前端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路设计。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型接收前端具备抗大功率烧毁、大动态范围、低噪声和小型化的特点,突破了毫米波大功率导引头的发展瓶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
一种超宽带毫米波倍频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一种超宽带毫米波倍频器的设计,该倍频器由有源差分balun级、对管倍频级和分布式功率放大级三个部分组成。在30—50GHz输出频率范围内,倍频器具有5dB的变频增益,输出功率大于13dBm,基波抑制大于15dB。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次谐波混频技术结合宽带匹配滤波电路的设计方法,能有效降低本振源的制作难度,并可扩展中频带宽。应用高频场仿真软件以及谐波平衡仿真软件,研制了两个频段的超宽带次谐波混频器。测试结果:K频段混频器,固定本振频率15 GHz,射频频率在18~26.5 GHz的频带内变化时,变频损耗小于10.7 dB,最小变频损耗为7.5 dB;Ka频段混频器,固定本振频率22 GHz,射频频率在26.5~40 GHz的频带内变化时,变频损耗小于11.5 dB,最小变频损耗为8 dB。测试结果指标与传统的双平衡混频器指标相当,证明了电路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一种小型毫米波超宽带平面倍频器。其频带带宽达到三个倍频程,最高工作频率超过42GHz,倍频损耗为10dB±2.2dB,信号抑制不小于10dBc,输入功率动态范围为8dBm~20dBm,具有宽频带、高效率和大动态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在小型化毫米波平面电路中。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毫米波频率合成器的重要性,分析两种毫米波频率合成器实现方案的优劣,综合其优点,并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提出毫米波频率合成器的设计方案。进行方案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相位噪声为-85dBc/Hz@10kHz,提升了整个毫米波通信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一种L波段DBF体制雷达的接收前端的设计过程.该前端采用超外差式二次变频体制,并最大限度提高各单元电路的集成度,实现了高度的宽温稳定性和批次一致性.测试结果充分证明该项技术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3.
一种低成本工程卫星接收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在有线电视前端系统中的低成本卫星接收机的方案,分析了其可行性,介绍了硬件系统结构、软件流程,并以实时状态检测为例,详述了任务并行的实现,还着重介绍串口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和三维立体组装技术设计制作了一种适用于X波段接收机的前端模块,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设计制作出的接收机前端主要技术指标为:增益大于20 dB、噪声系数小于等于7.8 dB和1 dB压缩点功率大于等于10 dBm,层数为10层。在电气性能相当的情况下,其体积和质量相对于传统PCB组件有较大缩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VHF-HF波段接收机射频模拟前端(RFAF)对动态范围的影响问题,在多射频接收链路模型中添加中频自动增益控制(IFAGC)电路模块,仿真结果表明使用IFAGC电路进行二次增益调节,可保证接收机稳定工作,同时能够减小由RFAGC电路引起的瞬时动态范围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6.
软件无线电跳频电台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应用在软件无线电跳频电台中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结构,分析了接收机射频前端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前端各部分增益的分配、动态范围的分配、噪声系数及灵敏度的计算,讨论了对器件选择的考虑.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射频前端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物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频率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对电磁环境进行测试和数据采集,掌握各种无线电业务和通信系统,特别是宽带无线接入、物联网等新业务用频的背景噪声和频率使用情况,设计了一种超短波频谱监测网络化接收机。该接收机监测的频率范围为20MHz~3GHz,可提供多种IF处理带宽以适应处理不同信号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接收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并具有最佳信噪比,能适应较宽动态范围的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19.
毫米波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通信技术,因其频谱特性可以利用大带宽承载大量信息,有效提升系统的吞吐量。高频段毫米波传输具有高损耗性,且受环境影响较大,为了支持非视距和移动性,必须支持准确且实时的波束跟踪以确保信号传输质量。波束管理的目的是使得基站与终端之间发送与接收波束对准以提高链路的性能。文中根据3GPP协议规范设计了波束管理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波束扫描、波束测量、波束上报、波束指示、波束失败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