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磁处理原油脱水技术应用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磁处理技术可以改变水(水溶液)、原油、原油乳状液和破乳剂的某些性质,从而改变了原油及其乳状液的流变性和脱水性能,有利于油水分离和原油脱水,本文根据试验结果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磁处理对水(水溶液)性质、原油物性,原油乳状性质的影响及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具有简便、高效且成本低的特点。介绍了乳状液膜的组成和分类,并对其传质机理和溶胀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乳状液膜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5.
油田含油污泥微波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油田污水处理中产生的高含水污泥的微波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污泥样取自陕北靖边油田靖北油区,经静置沉降、除去上清液后,含水(以质量计,下同)78.3%,含油11.6%,含固相(干污泥)10.1%,pH值7.5,开始沸腾温度随含水率升高而升高,含水率在75%左右变化时,该温度在70~85℃范围。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法,用功率0.9~3.0kW的微波处理含水污泥1~8小时,使污泥总量和含水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含油则大体不变;由处理后含水与作用时间、微波能耗关系,估算出用功率20kW的微波将10m3污泥处理15小时,含水可由85%降至45%,耗电量为300kW·h。污泥用最小功率的微波加热30分钟后上部形成占总量1/5的乳状液,该乳状液含油42.6%,含水~50%,含固相<10%,在60℃加热20小时基本不破乳,用150W和700W功率微波处理20小时,破乳率分别为25%和>7%。微波处理法可用于含水污泥的油、水、渣三相分离。图4表1参2。 相似文献
6.
微波消解技术在炼油厂原子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波消解技术制备炼油厂部分典型石油样品,并借以ICP原于发射光谱仪测定,对比传统的制样方法。在准确度相当的前提下,微波消解技术的制样时效和操作安全系数得到大幅提高,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8.
以沙特中质渣油为原料,考察了超声波预处理对油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超声波处理时间的延长,油品黏度先降低后升高,60 min降黏率为6.52%;残炭含量先降低后趋于稳定。超声波处理后,渣油的分子结构和组成发生改变,油品的芳烃含量明显增加,胶质、沥青质含量明显降低,60 min降低率分别为29.54%和25.42%。超声波预处理可以强化微波改质效果,与直接微波改质相比,超声波预处理后再进行微波改质,油品的降黏率可提高6.44%、脱硫率提高7.02%、脱金属率提高3%~9%,但超声波预处理阻碍了溶剂辅助微波改质的效果。与超声波后处理相比,超声波预处理对微波改质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但两者在溶剂辅助微波改质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V.北海原油乳状液的稳定与破乳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李明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5,11(3):1-6
通过对北海原油乳状液与模型乳状液稳定性的比较研究,发现北海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机理主要是界面膜稳定和立体稳定,即由蜡、胶质、沥青质组分中的界面活性化合物在油水间形成的界面膜和沥青质颗粒、蜡晶及蜡网状结构的作用所致。北海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与原油的粘度及油水界面张力有关。对北海原油乳状液的破乳应以减弱界面膜强度、消除或减弱蜡晶及蜡网结构的作用为主。本研究所用破乳剂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弱油水界面膜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炼油厂10^#罐区6台液态球罐进行了定期检验,并对检验发现的各种缺陷分别采取了必要的技术处理,保证了球罐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炼油化工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支柱作用,作为化工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炼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分层降解,会影响周边区域的水源洁净程度,直接危害周边生态环境.本文着重分析了炼油厂污水的实际生产特点,针对其不同的情况和化学性质做出分析,并提出一... 相似文献
12.
(1)井楼稠油联合站的脱出污水试验。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原油生产采用稠油与稀油混合降粘,稠、稀油在联合站外已经混合,进站后进行油水分离,稠、稀油之比为1:1,原油物性变化波动较大。试验目的是考核各个旋流分离器在各种工况下,处理密度、粘度较大原油脱出污水的状况,确定各个旋流管分离效率的最佳工况段,并分析旋流管的分离效率与进口压力、压差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在势力采油尤其是复合驱作业中,高黏度乳状液的形成,产出及其处理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在大庆,胜利等油田进行的三元复合驱矿场先导性试验中,乳化是用化学法提高采收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微观液滴结构及其分布是表征乳状液性质的重要基础参数,采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具有显非牛顿流体特征的乳状液体系特殊的渗流特征与其微观的液滴结构的关系,初步结论如下:①微观液滴结构与乳状液的流变学性质密切相关;②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条件(如流速)影响着乳状液的液滴形态与分布和体系的黏度,黏弹性等。图4参7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热力采油尤其是复合驱作业中,高黏度乳状液的形成、产出及其处理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在大庆、胜利等油田进行的三元复合驱矿场先导性试验中,乳化是用化学法提高采收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微观液滴结构及其分布是表征乳状液性质的重要基础参数,采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具有显著非牛顿流体特征的乳状液体系特殊的渗流特征与其微观的液滴结构的关系,初步结论如下①微观液滴结构与乳状液的流变学性质密切相关;②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条件(如流速)影响着乳状液的液滴形态与分布和体系的黏度、黏弹性等.图4参7 相似文献
17.
在热力采油尤其是复合驱作业中,高黏度乳状液的形成、产出及其处理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在大庆、胜利等油田进行的三元复合驱矿场先导性试验中,乳化是用化学法提高采收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微观液滴结构及其分布是表征乳状液性质的重要基础参数,采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具有显著非牛顿流体特征的乳状液体系特殊的渗流特征与其微观的液滴结构的关系,初步结论如下:①微观液滴结构与乳状液的流变学性质密切相关;②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条件(如流速)影响着乳状液的液滴形态与分布和体系的黏度、黏弹性等。图4参7 相似文献
18.
19.
所报道的石蜡乳状液由工业石蜡、C5~C9石油树脂、乳化剂TF-1制成,先制备W/O乳状液,再加热水制成O/W乳状液。30%的该乳状液在常温分层很缓慢。所用石蜡在55~65℃大部分软化,最佳使用地层温度为45~55℃,50℃时在黏度~300 mPa.s的锦16块外输原油中,5 h溶解率为73.8%,在黏度535~5760 mPa.s的锦16块原油、锦25块稠油(黏度10000 mPa.s)混合油中的24 h溶解率随黏率增大而减小(100%~43.0%)。在含油25%的石英砂填充管内注入1 PV石蜡乳状液,在20℃或50℃放置24 h后,原油渗透率恢复率达97.6%和96.5%,地层水渗透率恢复率仅为7.5%和5.5%,表明堵水选择性良好。该乳状液已用于辽河锦州采油厂11井次油井堵水,包括稀油井和普遍稠油井,处理半径0.8~1.2 m,获得了很好的增油减水效果,平均有效期为154 d。表3参6。 相似文献
20.
电导率与O/W乳状液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油相体积分数的O/W乳状液电导率,考察了油相体积分数、乳化条件、温度对O/W乳状液电导率的影响,研究了O/W乳状液电导率与其浓相体积变化分数、吸光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较稳定的O/W乳状液,油相体积分数对O/W乳状液电导率有明显的影响,油相体积分数越大,电导率越小;反之,电导率越大。乳化条件越苛刻,电导率越小。温度越高,电导率越大。O/W乳状液电导率随时间变化曲线的斜率可以表征在O/W乳状液的破坏过程中,油珠上浮、聚集、聚并、油相体积分数变化的程度以及乳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