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含化合物的金属熔体结构的共存理论,推导了1673K下Fe-C-P、Fe-Mn-P、Fe-Si-P三元金属熔体作用浓度计算模型。计算的磷的作用浓度与相应的实测磷活度相符合,从而证明所得模型可以反映Fe-C-P、Fe-Mn-P、Fe-Si-P三元熔体的结构本质。同时模型揭示了C、Mn、Si的摩尔分数对磷的转换系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根据含化合物金属熔体的共存理论,推导出Mn-Si合金各组的作用深度计算模型,理论计算的MMn,Msi与实测的aMn,asi完全符合。文中还推导出Cr-Si合金熔体作用浓度计算模型,用其可预报该合金熔体Cr,Si组元在某温度下的活度值。  相似文献   

3.
在1200℃下,用露点技术测量Cu2S-FeS-SnS系的液体硫化物上的SnS蒸气压力,从测量过的SnS的蒸气压力中得出SnS活度。在二元和三元熔体中,用Gibbs-Duhem计算法从已知的SnS活度数据来计算Cu2S和FeS的活度。Cu2S-SnS和Cu2S-FeS系相对于理想状态显示出负偏差,而FeS-SnS熔体显示出正偏差。  相似文献   

4.
氧化锰在锰铁渣中的热力学活度及金属与渣相间锰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埋弧炉锰铁生产中由MnO-CaO-MgO-SiO2-Al2O3组成的标准炉渣。渣中Al2O3含量固定在5%。本研究目标集中在1500℃时锰铁渣中MnO的热力学活度上。为了达到校准的目的,在1300、1400和1500℃时重新测定了Mn在Pt-Mn合金中的热力学活度。在1500℃CO气氛下研究了碳饱和的Mn-Si-Fe-C合金与MnO-CaO-MgO-SiO2-Al2O3渣之间的平衡。在试验中发现,aMnO值随着MnO的增加而增大,趋向于随CaO/MgO比的增大而增大。aMnO值也随着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渣-金属平衡试验中,金属相中碳和硅的含量为反比关系。当硅含量一定时,由于Mn/Fe比增加,碳在金相中的溶解度增加。金属中含硅量随着渣中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及当MgO代替渣中的CaO时,金属中含硅量增加。增大渣碱度使金属相含硅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对攀钢铁水中常见元素Si,Mn,V,Ti对Ga的活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测定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系数。通过研究Fe-Ga-X-O平衡计算了e^xGa。  相似文献   

6.
李建萍 《江西冶金》1997,17(6):18-21,24
评述了近年来Fe-Mn-Si合金形状记忆效应(SME)的研究及工程应用,并对Mn,Si元素,应力诱发相变,母相强化及热-机械处理(训练)等对SME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固体碳和碳饱和的锰熔体做还原介质研究了MnO和SiO2从熔融的〔SiO2-MnO-CaQ〕和〔SiO2-MnO-CaO-Al2O3〕渣中还原的速率.温度的范围从1500℃到160Q℃,一氧化碳气体的气氛为大气压.用高温天平监测反应中的重量损失。发现碱性渣还原分成两个阶段,并且这二个阶段都受化学反应的控制:第一阶段受MnO还原的控制,缓慢的第二阶段受SiO2还原的控制.当酸性渣还原时,则没有第一阶段.所研究的试验变量中有渣和合金的成分、反应温度、搅拌比和熔体的几何尺寸等.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是关于吹炼高碳锰铁熔体,生产中低碳锰铁的方法。具体地说,是分两个阶段控制脱碳的进行,不仅对Mn回收率不产生恶劣影响,而且可达到合格含碳量的生产中低碳锰铁的方法。生产中低碳锰铁的传统方法是所谓的电硅热法,即利用C、Si对Fe-Mn合金的相互溶解度.生产出规定碳含量的SiMn熔体(电炉),在此熔体中加入Mn矿石等锰的氧化物,氧化脱去SiMn中的Si。因为这种方法使用电炉,所以除了存在电能成本高的经济问题外,还存在着为捕捉大量伴生的SiO2必须同样使用大量的碱性氧化物(例CaO),而造成渣最大,操作难的问题。另外,还存在着虽然渣中可回收的锰不多,但就那么扔掉,其所含Mn量足以引起公害,所以必须格外注意渣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宋义全  阎振Qi 《钢铁》1995,30(12):51-54
锰和铬含量分别达1.53%和0.6%的Si-Mn-Cr型钢获得了Si-Mn-Cr-Mo型热轧双相钢的相变动力学,即在CCT曲线上出现温度间隔为100℃的奥氏体亚稳X,又发现随着冷速的降低,连续冷却转变后的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且冷速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组织中出现针状马氏体。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不同温度下C在纯Fe和纯Mn熔体中的饱和溶解度数据,分别得到C的饱和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式,利用两个关系式可以直接计算Fe-C-Mn和Mn-C-Fe三元熔体组元的热力学性质,同利用C在这两种熔体中的饱和溶解度实验数据计算出的熔体组元的热力学性质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1.
利用渣-钢热力学平衡研究了CaO-Mgo-SiO2-Al2O3-FetO-MnO-P2O5渣系对钢水二次氧化的行为。得到了渣中FetO活度的近似表达式。在固定FetO摩尔分数的条件下,FetO的活度系数在炉渣碱度(NCaO+NMgO+NMnO)/(NSiO2+NAl2O3+Np2O5)达到2.5左右时出事最大值;而MnO的活度系数则随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γFetO(L)在NFetO固定时,随渣中(  相似文献   

12.
高纯氧化铁中杂质元素对锰锌铁氧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利用含亚铁废盐(或废液)连续中和氧化生产Mn-Zn铁氧体用高纯α-Fe2O3的方法,并分析了高纯Fe2O3中杂质元素Si、K、Na、Ca、(或Cl-)、Al、Pb等对Mn-Zn铁氧体性能的影响,指出原材料的合格品质是制成优质Mn-Zn铁氧体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谢业万  谢志东 《特殊钢》1997,18(6):42-45
研究了铬轴承钢GCr15SiMn和新开发的Cr-Mo轴承钢的GCr15Mo和GCr16Mo的热处理工艺和性能。结果表明,GCr15Mo钢的淬透性低于GCr15SiMn多,但GCr16Mo钢的淬透性高于GCr15SiMn钢,GCr15Mo和GCr16Mo新钢种的机械性能和接触疲劳寿命均高于GCr15SiMn新钢种适合于制作重型机械用轴承。  相似文献   

14.
王哲 《钛工业进展》2000,17(3):27-28
Ti-1023(Ti-10V-2Fe-3Al)合金是美国70年代开发的近β型钛合金.该合金兼有亚稳β钛合金的诸多优点而不丧失α+β型钛合金的固有特性,具有比强度高、断裂韧性好、淬透截面大、各向异性小、锻造温度低和抗应力腐蚀能力强等优点,并且该合金可通过热处理获得强度、塑性及韧性好的匹配,用作316℃以下工作的构件.Ti-1023的强度指标与30CrMnSiA和40CrNiMoA相当,密度仅为4.65g/cm3。飞机结构30CrMnSiA和40CrNiMoA制件较多,如机身与机翼、平尾、垂死对接接…  相似文献   

15.
张萍琴 《冶金译丛》1995,(1):77-85,56
本文对含0.065% ̄0.22%C、0.002 ̄0.021%S、0.6 ̄1.5%Mn、0.02 ̄0.4%Si(重量百分数)系列钢(普通C-Mn、C-Mn-Al、C-Mn-Nb-Al钢)进行了研究,大多数此类钢经常化处理,以800 ̄400℃的平均冷却速率在40 ̄0.8Kmin^-1变化。这相当于12 ̄500mm厚板在空气中冷却的速率。一些高温奥氏体化处理随后炉冷的钢产生粗铁素体晶粒和粗晶界碳化物。得  相似文献   

16.
锰铁熔体中磷和锰的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1400℃下Fe-Mn-C-P系中碳的溶解平衡实验,测定了该熔体中碳的溶解度,应用热力学理论计算出,,,并提出了适用于锰铁熔体中磷和锰的活度系数计算式  相似文献   

17.
由Si-Al-Ca-Fe四元合金熔体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应熔渣的活度数据,对采用氧化精炼工艺脱除放金属硅中的Al、Ca等杂质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给出了氧化精炼过程中元素的平衡分配定量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Si-Mn-Cr型热轧双相钢相变和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锰和铬含量分别达1.53%和0.6%的Si-Mn-Cr型钢获得了Si-Mn-Cr-Mo型热轧双相钢的相变动力学,即在CCT曲线上出现了温度间隔为100℃的奥氏体亚稳区。又发现随着冷速的降低,连续冷却转变后的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且冷速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组织中出现针状马氏体。  相似文献   

19.
Al-Pb系轴瓦合金的雾化沉积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雾化沉积工艺方法制备了Al-8Pb-4Si-1.5Sn-1Cu合金板坯,并与铝箔一起进行轧制复合试验。金相及SEM观察表明:在沉积态Al-Pb合金中,富铅相颗粒细小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20.
少量Mn对Cu—15Ni—8Sn合金时效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真空熔铸含Mn量为0.46wt%的Cu-15Ni-8Sn合金的时效硬化,形变时硬化过程及其组织变化作了研究。实验证明:(1)0.46wt%Mn固溶于Cu-15Ni-8S合金中;(2)含少量Mn的合金的时效硬化,形变时效硬化及组织变化的基本特征与不含Mn的Cu-15Ni-8Sn的合金相类似,但少量Mn延缓合金的时效,形变时效过程,增加硬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