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史 《陕西水利》2016,(Z1):249-251
为提高电站调峰能力,满足电力系统调峰容量的需要,本文对某水电站进行扩机设计。利用改建深孔泄洪洞作为引水发电洞,须将原泄洪无压洞改建为有压洞因泄洪洞功能及洞身受力型式改变,本文重点研究改建洞身段衬砌结构型式及受力情况,以确定经济、合理、安全的结构体型。  相似文献   

2.
石江涛 《吉林水利》2013,(12):46-49
猴子岩电站非常泄洪洞由导流洞改建而成,非常泄洪洞体型的合理性及抗空化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工程能否成功运行。本文通过研究,在常压模型试验的基础上,确定采用有压洞塞式泄洪洞改建方案:并通过减压模型试验,提出了“垂直射流+直弯洞塞+水平洞塞组”的消能模式,确定非常泄洪洞的最终体型。减压模型试验表明,该体型的抗空化性能满足工程要求。这一成果,为导流洞改建泄洪洞的推广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克塔斯水库泄洪洞位于坝体右岸,由导流洞改建而成。泄洪洞与导流洞在平面上为同一轴线,泄洪洞由引渠段、进口塔架段、洞身段、出口消能段组成。泄洪洞洞身段底坡变化复杂,水流变化复杂,文章结合科克塔斯水库泄洪洞的布置,对泄洪洞洞身段和出口消能段的水流情况进行了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4.
小浪底水利枢纽布设的3条导流洞完成导流任务后,陆续改建成永久孔板泄洪洞。孔板洞改建成泄洪洞不仅节省投资,而且可以控制泄洪洞内水流流速,延长泄洪建筑物,但其改建工程是泄洪系统中施工难度最大的关键项目,而其成败的关键在于解决高水头、高流速、高含沙量对孔板洞流道的磨损。  相似文献   

5.
《红水河》2021,(4)
WQ水电站是以防洪、灌溉、发电为主的水利工程。为了给新建发电厂房供水,最大限度发挥已建深孔泄洪洞的作用,需将深孔泄洪洞改建为引水发电洞。笔者结合原设计方案,对改建后的深孔泄洪洞进行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在不同运行工况下深孔泄洪洞的泄流能力,分析其对大坝防洪安全的影响,讨论了洞内流态的变化以及工作闸门在高水头作用下的运行方式是否会导致洞内出现负压等。通过模型试验可知,改建对深孔泄洪洞泄洪能力无明显影响,且洞内流态良好,洞身无负压出现。改建后的深孔泄洪洞满足工程实际运行需求,可为相关改建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导流洞改建旋流式泄洪洞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我国大多数导流洞为城门洞形断面,若改建旋流洞需要改成圆形断面,致使二期工程量大幅度增加,不经济。结合公伯峡水电站导流洞改建旋流式泄洪洞试验研究,采用收缩墩形成水垫塘的技术,大大缩短旋流洞的长度,同时增加消能力度,使泄洪洞的消能率达85%以上,流速降至15m/s以下,可防止洞内空蚀和下游冲刷,雾化现象,为导流洞改建旋流式泄洪洞的推广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内外导流洞改建泄洪洞的经验,认为猴子岩2#泄洪洞适合采用洞塞式内消能工,通过对其进行模型试验研究,从泄洪洞的泄流量、洞塞内的压力和空化数几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对2#泄洪洞的洞塞体型进行了优化.经过优化后的推荐体型消能效率高,水流特性好,同时也有很好的空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丰满水电站三期工程是利用原有的左岸泄洪洞经改造后引水发电,在原泄洪洞洞身分岔出一条支洞做为泄洪洞。扩机工程建完后,泄洪系统包括原泄洪洞洞段、分岔后圆形洞段、弧门室段、门后无压洞段和出口明渠段。虽然扩机工程受到原有建筑物布置的制约,但通过对泄洪系统布置采取措施,并经实际运行检验,证明泄洪系统布置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收缩式洞塞泄洪洞的消能和空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结合某大型水电工程,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收缩式洞塞泄洪洞的消能特性和空 化特性。常压模型试验表明,通过设置两级洞塞及其他附属设施,整个泄洪洞总消能率超过了67.3%,两级洞塞 的总消能率达到36.0 %,洞塞的消能效果十分显著。减压实验表明,通过对洞塞体型的精细优化,泄洪洞有压段 可以避免发生空化,洞塞本身具备一定的抗空化能力。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泄洪洞有压段的流速场、压力场特 性,直观地表明洞塞的突缩突扩作用形成了大体积的水流紊动,从而达到消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某大型水电工程,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洞塞泄洪洞的消能特性和空化特性。常压试验表明,通过设置两级洞塞及其他附属设施,整个泄洪洞总消能率超过了67.3%,两级洞塞的消能率达到36.0 %,洞塞的消能效果十分显著;减压实验表明,通过对洞塞体型的精细优化,泄洪洞有压段可以避免发生空化,洞塞本身具备一定的抗空化能力;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泄洪洞有压段的流速场、压力场特性,直观地表明洞塞的突缩突扩作用形成了大体积的水流紊动,从而达到消能的目的。本文提出的洞塞体型及布置形式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两河口水电站的特点及泄洪要求,对泄洪建筑物的布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4种布置方案,通过技术条件、施工条件等的综合分析比较,选定了深孔泄洪洞与洞式溢洪道相结合的布置方案,洞式溢洪道采用前隧洞、后明槽型式,深孔泄洪洞采用一坡到底无压洞型式,非常泄洪洞采用旋流竖井型式。调洪演算结果表明,该方案的总泄量达8300m3/s,可取得满意的泄洪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渡河某水电站深孔无压泄洪洞经过多年运行,进口洞段31.5 m长的左侧边墙整体垮塌破坏,对泄洪洞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泄洪洞破坏原因分析、处理方案设计、修复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介绍,为同类型缺陷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郭修云 《水力发电》2022,(4):44-48+74
以拉洛水电站泄洪洞监测资料为基础,详细阐述了泄洪洞安全监测成果,对围岩变形、应力、渗流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综合评价泄洪洞运行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泄洪洞围岩变形量小,洞身围岩应力正常,衬砌接缝变形正常;3-3断面受右岸山体承压水过高影响,其变形渗压特征相对其他断面偏大,对洞身结构不利,建议加强监测并及时分析。同时,基于最大熵理论拟定了3-3断面渗透压力效应量的安全监控指标,为泄洪洞后期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工程概况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交界的金沙江下游河道上,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拦沙、改善库区及坝下河段通航条件等综合利用效益。其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混凝土双曲拱坝、泄洪建筑物、引水发电建筑物等组成,总装机容量13860MW。溪洛渡水电站右岸泄洪洞由3#、4#泄洪洞组成,均为有压接无压,洞内龙落尾型式。泄洪洞由进水塔、有压洞段、工作闸门室、无压上平段、龙落尾段、出  相似文献   

15.
糯扎渡水电工程右岸泄洪洞工作闸门室具有跨度大,开挖支护施工受交通通风洞和泄洪洞无压段影响较大等特点,结合现场实际,比较几种开挖施工方案,提出了导洞结合导井的施工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工程概况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交界的金沙江下游河道上,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拦沙、改善库区及坝下河段通航条件等综合利用效益.其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混凝土双曲拱坝、泄洪建筑物、引水发电建筑物等组成,总装机容量13860MW. 溪洛渡水电站右岸泄洪洞由3#、4#泄洪洞组成,均为有压接无压,洞内龙落尾型式.泄洪洞由进水塔、有压洞段、工作闸门室、无压上平段、龙落尾段、出口明渠及挑坎等组成.  相似文献   

17.
小湾水电站泄洪洞反弧段开挖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工程概况泄洪洞是小湾水电站工程三套泄洪设施之一,泄洪洞洞身为有压变无压“龙抬头”布置,由进水口、有压段、工作闸门室、渥奇反弧段、无压段及出口挑流鼻坎组成。泄洪洞设计工况和校核工况下泄流量分别为3 535 m3/s和3 811 m3/s,约占枢纽总泄量的19·4%和18·4%,最大泄洪水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最大的多级孔板泄洪洞日前由小浪底水利枢纽1号导流洞改建而成,一旦出现超标准洪水,即可投入使用。至此,小浪底工程已有多项技术难题被攻克,工程1999年安全度汛和首台机组年底发电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因小浪底工程多项开发目标的要求,坝址左岸山体设置了多达108个洞室,为了尽量减少对山体的削弱和节省投资,设计中将施工期的3条导流洞改建为永久泄洪洞。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小浪底工程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孔板泄洪洞方案,就是在泄洪洞压力段,设置3道内径略小于洞径的孔板环,水流通过孔板一缩一扩,可消煞大量能量,从而达到降低洞内水…  相似文献   

19.
溪洛渡电站泄洪洞的泄洪水头、泄洪量、泄洪功率以及高流速问题均为国内最高水平。本文依据溪洛渡水电站左岸泄洪洞洞身特性,主要对其洞挖及混凝土村砌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孔板泄洪洞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向桐  刘宗仁 《人民黄河》1995,17(6):17-21,25
小浪底工程在世界上首次将导流洞设计改建成140m高水头孔板泄洪。孔板泄洪洞由龙抬头段,孔板消能段,闸室前渐变段,中间闸室,闸室后洞身段,出口挑流段等部分组成,其中孔板消能段是泄洪洞的核心部位,设三级孔板消能。文中详细介绍了孔板泄洪洞的特点,孔板型式,消能原理,体形设计,结构设计以及为减少负压和防止水翅冲击弧形闸门支铰等难题而进行的创新设计。结合设计,给出了泄洪洞各组成部分的结构计算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