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5)
<正>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长度大于200bp非编码RNA,主要存在核内,研究表明,LncRNA参与了基因调控的基本过程,包括染色质修饰和直接的转录调控,同时也调控转录后事件,如剪接、编辑、定位、翻译和降解。最近根据lncRNA功能和涉及的分子机制可将其分为四类:一、信号分子:作为转录活性的信号分子。二、诱饵分子:与其它调控的RNA或蛋白结合来进行调控。三、引导分子:指导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定位到特定的目标。四、支架分子:作为相关分子元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5)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的实体肿瘤,可粗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而后者占所有淋巴瘤的比例可达90%以上。微小RNA(microRNAs)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发现具有调控基因表达功能的内源性非编码RNA,据认为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本文根据WHO淋巴瘤分类(2008年版)对我国较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亚型与miRNA相关性的研究加以综述,并简述miRNA作为一类标志物在非霍杰金淋巴瘤的分类,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策略的进展,为进一步探索热点miRNA作为标志物判断NHL预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人类基因组中没有蛋白编码功能的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lncRNAs的改变能够使基因出现异常表达进而导致各种疾病状态和生物功能紊乱。最近研究显示lncRNA H19可能在转录前后通过产生小分子RNA (microRNA,miRNA)或者争夺有限的miRNA结合位点等方式发挥功能,进而调控骨关节炎病理变化,但是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明确。LncRNA H19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lncRNA H19可能作为一种骨关节炎潜在的分子标记物并且成为新的治疗靶点。本文总结近年来有关lncRNA H19与骨关节炎相关的文献,阐述目前已知和可能存在的信号通路,为lncRNA H19调控骨关节炎的机制研究以及用于诊断和防治骨关节炎的潜在可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7):82-83
人类基因组DNA信息分析显示,基因组中编码序列不超过2%,其余为非编码序列,其中能够稳定转录的部分称之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基因。依据ncRNA长度将其分为长非编码RNA(lncRNA,碱基数>200nt)和短非编码RNA(sncRNA)。在人体内,lncRNAs分布广泛,数目众多,并且大多数是由RNA聚合酶II转录的,且有5'端帽子结构以及3'端的多聚腺苷酸。就lncRNA的特征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功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9):59-60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bp的非编码RNA,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物种间保守性差,具有较强的组织特异性和时空特异性。研究表明ncRNA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如参与RNA的生成与加工、转录调控、染色质重塑等,且作用机制复杂,如能通过绑定特点蛋白质参与转录调节或作为ceRNA参与转录后调控。但lncRNA的结构复杂,功能研究进展缓慢,目前仍难以对其细致分类。从基本特征、分类、功能、数据库、研究工具及其与癌症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lncRN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lncRNA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
人类基因组DNA中约93%被转录为RNA,其中仅有2%的核酸序列用于编码蛋白质,其余98%的核酸序列均为编码能力极低甚至无编码功能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其中绝大多数被转录成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所谓“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1]。长期以来,这些不具有蛋白编码潜能的基因组序列被一度认为是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积累的无功能的“垃圾序列”而未受重视。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显示,lncRNA在包括表观遗传学调控、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在内的多个层面上,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节。本文结合近年针对lncRNA的研究现状,对其结构、分类、调控机制以及与胃恶性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
目的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MYC和BCL-2蛋白表达状况,探讨MYC/BCL-2共表达在DLBCL中的临床意义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确诊并采用利妥昔单抗初治的非特指型DLBCL病例的Ann Arbor分期、标准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免疫组化Hans分型和临床疗效等临床病理参数,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MYC和BCL-2蛋白表达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6例DLBCL组织中,MYC阳性表达55例(72.4%),BCL-2阳性表达41例(53.9%),MYC与BCL-2共表达者33例(43.4%)。MYC/BCL-2共表达者Ann Arbor分期中高分期者比例显著增高,且临床治疗未缓解者明显增多(P<0.05)。但与Hans分型和原发部位等因素均无相关性。标准IPI评分与DLBCL所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联系。结论 MYC/BCL-2共表达可能是DLBCL的特殊免疫组化表型,作为标准IPI预后评分的补充,对利妥昔单抗初治DLBCL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7):63-68
基因印记是一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二倍体哺乳动物的发育过程中,基因印记可以调控来自亲代的等位基因差异表达。非编码RNA是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它在RNA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大多数印记基因中存在长非编码RNA(长度>200nt的非编码RNA)的转录,长非编码RNA主要通过顺式的转录干扰作用来实现基因印记。同时基因印记及其相关的长非编码RNA异常表达与许多先天疾病相关,迄今已发现数十种人类遗传疾病与基因印记有关,而lncRNA引起的基因印记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2)
<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以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是最为常见的两类鼻窦部淋巴瘤,且初诊时均以局灶期多见。那么,这两类鼻窦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有何不同呢?其治疗方案及预后又有怎样的差异呢?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0)
lncRNA作为ceRNA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例如在膀胱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等各种肿瘤细胞中均存在。lncRNA可能成为治疗和诊断各种恶性肿瘤的靶点。因此对于此长链非编码RNA的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加充分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达到对肿瘤基因的有效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