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包装设计过程不仅仅是技能及技巧的体现,更需要铸就卓越的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是工匠精神之魂.将工匠精神融入包装设计过程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在路径选择上,需要坚守工匠情怀,依靠信仰力量,树立正确职业态度;需要发挥好人才激励机制,以榜样引领,做好传帮带工作;更需...  相似文献   

3.
4.
工匠精神设计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雨  郭线庐 《包装工程》2017,38(14):1-4
目的 通过对我国当代设计的发展情况及现状的分析,反思以经济价值为主体,而忽略人文精神、社会价值等问题,引起人们对于当代设计精神缺失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加强设计价值对于当代设计的正确导向。方法 从设计价值论这一新的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面对当代设计领域实践交错的价值冲突和价值难题等方面呈现的新问题,必须超越传统理论的认知方式。结论 就工匠精神对现代设计发展的价值考量和中国设计价值观的确立进行了详实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胡素贞 《包装工程》2012,33(10):21-24,35
分析了老字号商品包装单一、保守、缺乏个性的问题,为了满足老字号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提出了\"老字号\"包装视觉形象亟待调整与更新的论点。并结合实例,论述了\"老字号\"商品包装定位应该以突出文化内涵和实现产品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为出发点,进而阐述了民族文化是老字号包装设计中的沃土;文化的突破与创新是老字号品牌发展与壮大的根基;只有走\"老字号\"年轻化的道路,实行品牌差异化设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使老字号品牌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6.
宋玉凤  刘春燕 《包装工程》2019,40(18):181-186
目的 在工匠精神语境下通过对手工扎染衍生产品设计原则的研究,分析设计过程,寻求提升传统扎染工艺价值的方法。方法 通过阐述传统手工扎染工艺概况,结合手工扎染工艺现状、扎染工艺常用材料、扎染工艺流程等理论,以从传统手工扎染工艺到现代手工扎染衍生产品的发展过程为启示,分析手工扎染工艺的继承与创新方式以及当今手工艺品功能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创新性设计开发的原则。最后,以一系列扎染衍生产品设计为实践,完成传统手工扎染衍生产品创新设计。结论 在倡导工匠精神的语境下,以当今人们的审美趋向为引导,通过对衍生产品功能及舒适性的设计,主张在继承中创新,将衍生产品设计的审美与实用性相协调。  相似文献   

7.
孙磊 《包装工程》2019,40(18):276-278
目的 研究信息化背景下工匠精神基于设计领域的价值和意义,在工匠精神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时代背景下,为艺术设计领域人文精神和价值体系构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解读传统工匠精神与现代设计的共性关联,结合信息化对现代设计在设计流程变化、设计重心转移、设计价值拓展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分析现代设计在敬业精神、创新思维及设计伦理方面基于工匠精神的时代注解和精神诉求。结论工匠精神深刻影响着设计领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信息化背景下,将工匠精神的人文属性与现代设计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赋予工匠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内涵和活力。解读和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将为提升设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发挥着积极作用,也将为我国现代设计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  相似文献   

8.
薛艳敏  武优 《包装工程》2020,41(10):193-197
目的研究叙事学在老字号包装设计上的创新应用。方法以老字号的包装设计为研究重点,通过查阅文献法和实地调研等方法,掌握叙事学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并总结叙事性在包装设计中所蕴含的共性,包括叙事主题、叙事易读、文化内涵和叙事表现等四个方面。以陕西食品类老字号德懋恭为例,分析其包装设计发展的一贯特性,并与叙事性包装设计的方法相结合对其产品的包装进行创新设计。结论中华老字号品牌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必然要进行品牌的升级转型。通过将叙事学理论延伸到包装设计中,可以改善老字号的包装设计,赋予产品包装更多功能价值,使产品信息和老字号品牌蕴含的文化被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为其他老字号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9.
为改进创新老字号包装设计,提高老字号的市场竞争力,将快消品包装设计的优势策略应用在老字号包装上.本文首先介绍了快消品包装设计策略的三个主要特点,分别是具有清晰的市场概念、挖掘消费者的需求和灵活的运用各种资源.然后分析研究品牌化与品牌重塑、彰显传统文化、分众策略和多渠道销售、包装故事性和环保包装五种策略应用在老字号包装上...  相似文献   

10.
11.
重庆老字号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明 《包装工程》2018,39(10):80-85
目的研究重庆老字号品牌视觉形象重塑的方法和理论。方法对重庆老字号品牌进行实地调查,归类分析重庆老字号品牌的现状和问题,在设计学科的视角下,从挖掘品牌文化、视觉形象创新、地域文化元素特征和完善系统化识别4个角度探析重庆老字号品牌的视觉形象整合设计的策略,并以重庆老字号\"陈昌银\"麻花为案例进行视觉形象重塑设计。结论论证了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对创造老字号品牌新价值的意义,探索了重庆老字号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创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叶志豪 《包装工程》2020,41(18):389-394
目的比较中国与日本的工匠制度与工匠精神的形成与历史发展轨迹,从而提出建立现代工匠制度和工匠精神的应对策略。方法通过比较两国工匠精神差异的历史与客观原因,以及分析我国近现代工匠精神衰弱的历史根源,指出日本工匠精神仍存在一些不足,建议我国在发扬工匠精神时避免出现相似的局限。结论提出三个方面的现实对策: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努力建立符合现代产业趋势的工匠制度;区分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与建立现代工匠精神的差别,确立新的行业与人才发展战略;提高创新型匠人和高级管理型人才的地位,突显大匠精神。国家要制定高科技产业的长远发展方略,引领高端制造业与科技领域的发展,实现从大国制造向大国智造的产业飞跃,把大匠精神内化为中国制造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思维下的北京老字号品牌形象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晓环 《包装工程》2017,38(16):59-62
目的针对北京老字号品牌形象的复兴和建设,探讨在\"互联网+\"思维下老字号企业形象的设计创新思维与策略。方法通过运用\"互联网+\"的设计思维,颠覆传统的品牌形象设计方式,以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群体,并提出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以改变设计手段,将设计形式不断推陈出新。结论北京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必须与城市形象塑造紧密联系,形成区域优势才能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品牌营销时代,品牌个性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通过分析品牌与品牌个性的特点及包装设计对品牌推广的重要性,提出在包装设计中,运用色彩、造型与图形来创造特色鲜明的品牌个性.  相似文献   

15.
从包装与品牌间的关系分析了产品包装对品牌创建的影响力,提出了品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和产品竞争力的原动力,包装文化在品牌文化的创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旨在为品牌竞争时代的产品包装探索出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四川地区品牌茶叶包装设计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其对品牌发展的不利之处,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使四川茶叶的包装设计乃至品牌有更加良性的发展。方法以实例分析和图表比较为基础,通过包装设计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结论茶叶这一特殊文化产品的包装,除了满足茶叶本身物理需要外,还必须体现出品牌内涵,并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才能发挥其作用。四川茶叶的包装设计重在装饰而轻内涵和特色,由此必须总结其利弊,才能在四川茶叶品牌发展中实现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分众传媒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流传为启示,从分众的概念入手,依据当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受众群体多元化、受众群体需求多元化的分众化态势,分析了分众包装精准、个性、窄中见宽的优势。通过按照年龄和性别对受众分类以及案例的研究,论述了受众如何做出各种特定的选择,探讨了分众时代下在包装设计中如何准确地进行品牌定位。  相似文献   

18.
王天甲 《包装工程》2020,41(2):84-88
目的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研究富有地域特色的老字号品牌的文化和市场价值,探寻品牌视觉形象重塑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方法针对老字号品牌普遍存在的形象趋同化、文化价值不清晰、市场目标不明确的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回归老字号品牌文脉体系研究,深入发掘并通过设计再现与品牌文脉相关的人文、社会、历史方面的文化价值,即\"修旧如旧\"的设计理念,并结合设计项目——武汉\"老通城\"品牌视觉重塑,对相关理念进行了阐述。结论通过设计案例反馈的实际市场效果,充分论证了深入发掘品牌文脉,进行品牌重塑是创造老字号品牌个性化新价值的重要途径,只有\"修旧如旧\"方能通过差异性凸显品牌的核心文化价值,有助于品牌在市场中找准定位,同时兼容时代风格,实现老字号品牌的再生。  相似文献   

19.
冯安然 《包装工程》2017,38(2):210-212
目的基于品牌文化的研究为包装设计提供设计方法和案例支持,为现有包装设计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品牌文化的内涵为基础,根据人类心理学探讨品牌文化延伸出的品牌忠诚度,对现有的品牌包装设计进行案例分析,并应用于实际设计。结论总结了基于品牌文化的包装设计方法,并通过案例初步证明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