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薛会福  刘茜  沈江汉  马行美 《煤化工》2020,48(1):18-22,38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研究了MTO副产物C4/C5^+烯烃在DMTO再生催化剂上的催化裂解反应、预积炭情况,以及预积炭后再生催化剂对MTO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4/C5^+烯烃可作为原料在DMTO再生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裂解,生成乙烯、丙烯,增加双烯产量。在此裂解过程中,DMTO再生催化剂发生预积炭,可以提高MTO反应中双烯的初始选择性,缩短反应诱导期,提高双烯收率;同时,可以减小甲醇的生焦率,降低甲醇消耗。DMTO再生催化剂预积炭会影响催化剂寿命,其经C4/C5^+裂解预积炭过程中碳质量分数以3%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中氮肥》2019,(3)
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中,产品选择性除受催化剂自身性能、甲醇空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器催化剂藏量等的影响外,催化剂积炭(再生定碳和待生定碳)对其也有明显影响。分析神华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在反应压力0.11 MPa、甲醇进料负荷110%、反应温度482~484℃的工艺条件下再生定碳和待生定碳对产品选择性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再生定碳和待生定碳提高均可获得较高的乙烯+丙烯选择性,而提高再生定碳有利于减少碳四、碳五及以上组分的生成,提高待生定碳则可能会引起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在水洗塔内冷凝而堵塞塔盘;当反应温度、甲醇进料负荷和烧焦强度一定时,催化剂的循环量会影响再生定碳和待生定碳,使再生定碳和待生定碳呈相反的变化趋势;要获得较高的乙烯+丙烯选择性,对再生定碳和待生定碳要求不同,反应器和再生器的操作条件也不尽相同;维持较高的再生定碳和待生定碳时,产生的有机物进入水洗塔凝结后会堵塞水洗塔塔盘,需注入柴油对水洗塔进行清洗,以降低水洗塔压差。  相似文献   

3.
采用SAPO-34催化剂,在流化床装置上考察了甲醇制烯烃(MTO)副产C4烯烃催化裂解制乙烯和丙烯的反应行为,分析了C4烯烃转化率、产物收率等主要指标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对比了C4烯烃催化裂解和MTO反应积炭催化剂的差异,提出了C4烯烃催化裂解适宜的关键工艺条件。C4烯烃催化裂解对比MTO反应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活性。结果表明,C4烯烃裂解反应过程形成的积炭催化剂仍可用于MTO反应,并且具有较高的甲醇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因此可以采用SAPO-34催化剂把两个独立的反应串联耦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李龙章  乔健  滕加伟 《工业催化》2014,22(4):297-300
由于烯烃裂解技术反应自身的特点,催化剂容易积炭失活,需要进行多次再生,因此,催化剂的再生性能对烯烃裂解技术至关重要。在实验室对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烯烃裂解工业装置的ZSM-5催化剂进行了多次反应和再生试验,考察其烯烃裂解反应性能,并运用TG、XRD、NH3-TPD、氮气物理吸附以及SEM等对再生前后的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开发的烯烃裂解催化剂经过13次的反应再生过程,新鲜催化剂与再生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基本相同,烯烃转化率、丙烯及乙烯收率无明显变化,烯烃转化率仍大于73%,丙烯和乙烯收率分别大于32%和10%。且催化剂骨架结构和酸中心稳定,在多次反应与再生过程中的酸量保持不变,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较高的乙烯和丙烯选择性和收率,通过对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中乙烯和丙烯选择性和收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优化控制指标。反应温度490℃,反应压力~0.109MPa,催化剂定碳~5.9%,催化剂的停留时间一般为40~50分钟,原料甲醇空速一般为4.5~6 h-1,再生温度至少为650℃,可以获得较高的乙烯+丙烯组分。  相似文献   

6.
在DMTO-Ⅱ装置上,C_4+催化裂解工艺实现了与甲醇制烯烃工艺的耦合,实现了一种催化剂同时催化2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反应。通过对C_4+裂解技术的生产实践,摸索总结了相关工艺控制参数和技改技措经验,并经过设备和工艺的不断改进,成功实现了C_4+裂解技术在甲醇制烯烃工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重油催化裂解制丙烯催化剂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以大庆常压渣油为原料对催化裂解制丙烯催化剂进行了反应评价。采用HP6890气相色谱分析裂解气,SP3420气相色谱分析液体产物,并进一步采用色谱质谱分析液体产物组成,催化剂所含焦炭采用自行研制开发的快速精密定碳仪分析,建立起了一套催化裂解制丙烯催化剂的评价方法,结果证明,该评价方法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适用于重油催化裂解制烯烃的评价。所评价的催化剂的烯烃产率较高,并且随反应温度升高,乙烯产率增加,而丙产率和总烯烃产率有一最大值。反应温度为650℃,剂油比为15,水油比为0.7时,乙烯平均产率达到15.9%,丙烯平均产率达到20.7%,包括丁烯在内的总烯烃平均产率达到44.3%,说明该催化剂的催化裂解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全面研究了甲醇制丙烯(MTP)反应过程,考察了甲醇单独进料、不同烯烃单独进料、甲醇和烯烃混合进料三种条件下的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工业H-ZSM-5催化剂上甲醇主要发生甲基化和裂解反应,C_2~C_5烯烃主要发生叠合-裂化反应,C_6和C_7烯烃主要发生裂解反应,甲醇通过一系列甲基化和烯烃裂化路径转化为丙烯,生成丙烯的反应步骤都是快反应,而甲醇裂化、乙烯转化和生成烷烃及芳烃的副反应都是慢反应。提出了MTP的复杂反应网络与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数据的拟合获得了各步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其中甲醇甲基化和裂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大于零,烯烃叠合-裂化的表观活化能小于零,是裂化吸热反应与表面吸附放热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中氮肥》2018,(6)
随着开工建设及运行的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越来越多,如何利用碳四并将其转化为低碳烯烃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探究甲醇制烯烃再生催化剂裂解混合碳四的可行性,首先,对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副产混合碳四与石脑油蒸汽裂解和炼油催化裂化产生的碳四产品组分进行分析,得出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副产的混合碳四中烯烃含量较高且无丁二烯的结论;其次,梳理碳四催化裂解转化的研究成果,得出SAPO-34及ZSM-5分子筛都可以作为裂解碳四的催化剂且ZSM-5分子筛性能更优的结论;再者,对混合碳四转化工艺,即以碳四烯烃歧化反应和催化裂解为主的工艺进行分析与对比,总结各种工艺的特点。最终得出结论:利用高温再生催化剂裂解甲醇制烯烃副产的混合碳四是可行的,无需再建设反应器及再生器,可节省成本,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经济效益,但下游烯烃分离系统处理碳四的能力会影响碳四的裂解负荷。  相似文献   

10.
某公司POX合成气甲醇洗装置外排废甲醇约3 000 t/a,定量分析其中含有杂质质量分数苯为41.97%、甲醇为57.88%。利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进行废甲醇催化裂化实验,在剂醇比为9和525℃反应温度下,气体产品中C_3~C_4液化石油气收率为3.86%,C_5~C_5~+轻汽油收率为4.76%;液体收集系统的轻质油品收率为13.99%。催化裂化装置掺炼废甲醇比例以3%~4%最佳,液化石油气收率可提高2.0%~2.5%,其中烯烃收率可提高1%~2%。  相似文献   

11.
以梓油及棉籽油为原料 ,对顺 -反式共轭酸与马来酐的双烯加成反应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不同的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合成反应的影响 ,获得了 90 %以上的得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尿素包合法分离棕榈油甲酯化物中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甲酯,为农产品涂膜保鲜材料的开发提供原料。重点考察了尿素用量、溶剂用量、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以尿素用量、95%乙醇用量、包合温度为三因素,C16脂肪酸甲酯和C18脂肪酸甲酯的纯度为二指标,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利用Designexpert7.0.1软件分析优化了分离的工艺条件并建立了回归模型。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在棕榈油甲酯化物用量为20g,尿素用量为35g,95%乙醇用量为120mL,包合温度为5℃,包合时间为16h的条件下,饱和脂肪酸甲酯相中C16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达78.5%,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相中C18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达93.1%,分别比原料提高36.4%和40.8%。  相似文献   

13.
C_(24)团簇异构体的量子化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对设计的3种新型笼状C_(24)异构体进行了计算,从能量分析发现这3种异构体均为稳定的笼状团簇,其中部分碳原子呈现局部共轭,共轭程度不大.除C_(24)-38具有芳香性外,其他结构均是反芳香性的.根据计算所得结合能可知,其热力学稳定性顺序为:C_(24)-56>C_(24)-46>C_(24)-38>C_(24)-68.C_(24)团簇HOMO-LUMO能隙△ε>5 eV,是绝缘体,而较大的△ε,电子难以激发,有利于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C60有机化学反应介当前化学领域一个研究热点之一,已有许多具有应用前景的C60衍生物被相继合成出来,从有机反应的角度,概述了C60衍生物合成中的几个主要反应类型。  相似文献   

15.
在脱水剂PCl3的存在下,噻吩-2,5-二甲酸与乙醇胺反应直接生成噻吩-2,5-双噁唑啉及未环化产物1和2。副产物1和2碱性关环生成噻吩-2,5-双噁唑啉,总收率达63%。此方法的优点是合成路线短,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6.
蔡瑞芳  陈健 《化学试剂》1995,17(3):135-136,183
介绍两种速,大量提纯C60的方法:(1)采用复结晶及活性炭吸附、吸滤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纯C60及C70富集物;(2)采用中性氧化铝-活性炭/硅胶层吸滤法制备纯C60。  相似文献   

17.
C60与过量2-氨基乙磺酸在甲苯及乙醇/水两相体系中反应,产物经稀盐酸酸化得标题化合物(加成度4),产率为28%(按加入的C_(60)计算).C_(60)-2-氨基乙磺酸的结构为~1HNMR、~(13)CNMR、IR、FAB-MS和元素分析所证实.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了C_(60)-2-氨基乙磺酸对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效果,C_(60)-2-氨基乙磺酸能有效地清除·OH,其半抑制浓度为0.61×10~(-4) mol/L,在浓度为2.96×10~(-4) mol/L时,清除效率可达88.85%.  相似文献   

18.
对近年来有关水溶性C60衍生物的合成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同时对它们在生物化学、医学、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近年来高温超导体的主要进展,特別是临界电流密度的改善和电子型超导体的发展,最后介绍了掺杂C_(60)超导体的发现和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0.
C60碳原子团簇及其衍生物的性能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C60碳原子团簇的各种制备方法,论述了C60碳原子团簇及其衍生物的超导性、导电性、磁性、非线性光学性质和化学反应性,以及其潜在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