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6):48-54
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实施中高职衔接的现实意义以及中高职衔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阐述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从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建设、人才培养实施过程、课程体系重构、教学设计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考评模式改革等方面提出改革探索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高校国际化办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双一流背景下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举措。以中国矿业大学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进展、项目建设目标和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对合作办学专业学制设置、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师生交流互访机制、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以及协同管理体制做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并取得良好成效。该合作办学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可为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高职专业能否有效衔接的关键是开发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应遵循人才系统培养规律,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原则和理念,明确了两阶段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并阐述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思路,从而构建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为更好培养人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8)
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应从顶层设计、课程衔接、调动积极性三个方面,通过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全方位创新紧密衔接的开放型教学过程,全面实现专业、教师、基地、资源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5.
《建材发展导向》2019,(24):26-28
课程是教育目标实施的载体,是教育的核心,因此,课程体系的完善构建是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构建的核心。该文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与嘉兴建筑工业学校两校合作办学意向为契机,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探索工程造价专业同校区一体化办学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改革。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
终身教育理念下,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航空服务专业在"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期内,开始了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3)
课程街接作为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的核心坏节,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衔接的基础上,依据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理论模型,通过加强中高职的专业教材建设、制定衔接课程的考核标准、实施学分制管理和提高教师素质等多种方式的配合实施,才能逐步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使中高职课程相互触通的衔接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
本文以"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立项教材——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系列教材为例,探讨了中高职衔接教材的开发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事项以及几点思考,为其他专业教材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73-76
深化产教融合是现阶段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的重要研判。中高职贯通是系统化、长周期实施职教人才培育的普遍类型。贯彻校企合作、促进协同育人导向下,运用“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知识理论与操作实训交替、在校学习与工作实践穿插等方式,渗透“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内涵要义,创新驱动职业教育变革发展。烹饪专业在实施中高职贯通学制架构下,运用此模式,从分阶段锚定培育目标、重构培养流程、完善评价体系方面优化设计结构模型,构建一体化贯通培养方案、打造产学研用创新平台。从而着力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效能,迭代演进“三明治”模式在职教领域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76-79
近年来,在中国教育领域出现的教育集团组织经营模式,由于其发展迅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经营范围从公办学校迅速扩展至民办教育领域。太原市民办基础教育作为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有必要考虑实施集团化办学。民办基础教育实施集团化办学,可给民办基础教育集团带来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实现系统优化,实现优势互补;降低太原市民办基础教育集团的交易成本;分散民办教育集团的各种经营风险;提高太原市教育资源的专业化经营水平。但太原市民办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也会面临诸如资金、师资、生源等方面的瓶颈。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太原市民办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需要完善太原民办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社会管理制度,对于集团化教育组织加强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持续扶持,并将其管理人员、教师队伍纳入社会保障制度,规范教育集团的内部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