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对乌达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超采情况及近年治理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针对乌达区地下水超采的成因、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乌达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稷山县位于运城市北部,水资源短缺,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保障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造成县域内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超采区。通过研究超采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稷山县地下水超采情况为对象,分析超采区供水情况、用水结构、用水效率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情况,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为稷山县超采区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海河流域1980—2018年近40年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分析了流域地下水供水量变化趋势、现状地下水的超采量及其超采区分布情况,总结了由于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引发的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从总量控制、超采区治理、动态监测、建立水资源储备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强地下水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作为旱区生活、生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水源,应给与重点保护。由于长期超量开采,目前朔州市已形成三个地下水超采区。通过对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进行年内与年际变化分析,以及对朔州市超采区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替代水源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健全、完善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节约用水,加强水环境保护,完善地下水超采区动态监测网络系统等超采治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昆明盆地淡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根据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以及其引发问题等因素评价了昆明盆地地下水超采情况,并划定了超采区域。评价结果表明至2010年底,昆明盆地地下水总超采区面积为128 km2,属于中型超采区,且各超采区均为禁采区。同时提出了治理超采区的措施和建议,可为区域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超采地下水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强烈关注。采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综合措施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精神,缓解地下水超采最有效、有力的措施之一。针对地下水管理立法现状,提出加快制定地下水管理的专门法规,完善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地下水超采区管理制度,建立取水井管理、新增取水区域限批、地下水监测和公众参与等重点管理制度,强化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水土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地下水超采存在于局部地区。近年来各省区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部分超采区得到有效治理,但农业生产使得局部地下水超采有加剧趋势。文章分析了东北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及超采现状,分析了超采成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阜阳市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及超采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阜阳市水文地质条件与区域内重点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初步评价 ;划分超采区 ,并调查超采区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 ;制定合理开发利用和控制超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实际开采量超过可开采量、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因开采地下水引发了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是判定地下水超采的主要依据。通过阐述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方法的概念、适用条件及应用,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尽快以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成果为依据,公布超采区范围,为新时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根据收集和统计到的赤坎、霞山和硇洲岛超采区2001—2010年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多年生态环境地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① 赤坎、霞山和硇洲岛3个超采区年均地下水开采系数依然大于1,说明3个超采区仍处于超采状况,硇洲岛因主要开采浅层地下水,其开采系数已达1.29仍属于严重超采区;② 赤坎和霞山超采区近10年来地下水水位年均下降速率很小,判断赤坎和霞山都属于一般超采区;③ 评价期内超采区由地下水开采诱发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有所减弱;④ 在实施有力的治理措施情况下,超采状况较容易得到改善,治理效果也将会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