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阜新风沙地区进行长期土壤定位改良试验,设计三个处理:传统种植(CK),有机肥处理(T1),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处理(T2)。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对东北风沙土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和传统有机肥改良相比,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对风沙土的改良效果更好,改良后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
在北方干旱地区进行土壤改良试验,通过五种改良剂处理对比试验(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调理剂处理,硫酸铝处理,有机肥处理,微生物肥处理),研究了不同改良剂对北方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和传统种植相比,各改良剂处理能够提高干旱地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其中土壤调理剂处理的改良效果更好,改良后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物质改良剂对康平风沙土保水效果以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了生物质改良剂对作物产量提高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种植处理相比,生物质改良剂能改善风沙土理化性质,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肥处理相比,生物质改良剂不但能增加土壤含水量,而且能促进作物更好的生长发育。生育同期的玉米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累积量以及玉米最终产量都要好于传统种植处理和有机肥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指导农业生产中硅肥合理使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硅肥对正常环境下作物生长指标的调控机理和增产提质效应,并从土壤环境的响应方面概括了硅肥的调控效应。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增施硅肥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同时对土壤微环境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同硅肥类型调控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化肥或者农艺措施结合使用比硅肥单施效果好。未来可进一步深化硅肥提质增效调控机理与机制研究,研发低本高效硅肥,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初始含水率及容重对农业壤土入渗特性的影响作用,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入渗试验,分别设置了3种初始含水率T1 (3.9%, 1.375g/cm3)、 T2 (8.5%, 1.375g/cm3)、 T3 (19.3%, 1.375g/cm3)和3种土壤容重T4(19.3%, 1.296g/cm3)、 T5 (19.3%, 1.296g/cm3)、 T6 (19.3%, 1.436g/cm3)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初始含水率越小,壤土的入渗速率及累积入渗量越大,入渗速率(I)随时间(t)呈幂函数变化。3种含水率处理下的稳定入渗速率、累积入渗量均表现为T1 T2 T3。(2)容重大小与壤土入渗密切相关,容重越小,土壤颗粒间隙越大,土壤导水能力越强。3种容重处理下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及累积入渗量表现为T4 T5T6。(3)通过Kostiakov模型、 Philip模型和Horton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分析, Horton模型的拟合结果优于其他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不足地区微咸水与再生水的合理利用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当地地下水灌溉为对照(CK),研究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再生水灌溉T1、5 g/L微咸水与再生水等量混合灌溉T2、5 g/L微咸水灌溉T3)对土壤水盐、水溶性离子以及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斥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灌溉水中微咸水比例的升高,土壤水盐含量和土壤水溶性Na+、Cl-含量逐渐升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显著性水平p<0.05),TN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溶性Ca2+、SO42-含量总体上无显著变化,水溶性Mg2+、HCO-3、K+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2)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土壤滴水穿透时间(WDPT)与EC、Cl-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K+、Na+和OM含量在0.05水平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北京地区夏玉米适宜的耕作和灌溉施肥方式,开展了夏玉米野外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为不起垄高灌中肥处理(AE)、不起垄低灌高肥处理(BF)、不起垄低灌中肥处理(BE)和起垄不灌低肥处理(CD)。通过测定夏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率、生长及产量指标,研究不同耕作与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起垄CD处理夏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不起垄处理夏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明显,在垄作方式相同情况下土壤含水率随着灌溉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夏玉米产量随着灌溉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不起垄AE处理的产量最大,为10 768 kg/hm~2,起垄CD处理与不起垄AE处理相比,夏玉米产量减产12.86%,起垄CD处理对夏玉米的产量的影响较小;起垄CD处理与不起垄AE处理具有相同的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为2.29 kg/m~3。因此,在试验区种植夏玉米,采用起垄不灌溉低肥的方式可以提高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较小,可以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在旱地红壤中添加生物质炭-有机肥堆肥,探究生物质炭-有机肥堆肥对旱地红壤温室气体(N_2O、CH_4、CO_2)排放的影响。实验共设置5个处理,即CK(对照)、RM(水稻生物质炭-有机肥堆肥)、CM(玉米生物质炭-有机肥堆肥)、WM(小麦生物质炭-有机肥堆肥)、M(有机肥堆肥对照)。为尽量消除误差,本实验采用归一化处理,即实测值减去CK值后除以每种处理所添加的C、N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有机肥堆肥后各处理土壤N_2O、CO_2排放通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培养前期先上升,并出现峰值,而后缓慢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各处理对降低土壤N_2O排放通量均有显著的效果,且CM处理最为显著;各处理对降低土壤CO_2排放通量均有显著的效果,且CM、WM处理的效果最好。RM、WM、M处理均降低了土壤CH_4累计排放通量,但CM处理却升高了。各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增温潜势(GWP),且CM处理最为显著。因此,生物质炭-有机肥堆肥能有效降低旱地红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有机肥施于土壤后的温室气体减排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微润灌条件下微润管不同埋深对土壤水分入渗及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分别开展了室内土箱入渗试验和室外大棚小白菜种植试验,设置了3个不同埋深处理:T1(埋深10 cm)、T2(埋深15 cm)、T3(埋深20 cm),室内入渗试验考察不同微润管埋深对土壤水分累计入渗量、土壤湿润锋运移的影响,室外试验考察不同微润管埋深对小白菜主根长、主根直径、根体积、大于2 mm的一级侧根数等根系指标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3个处理单位长度微润管的累计入渗量都随着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加趋势,T2入渗速率最大,T3最小,T1、T2分别比T3大43.48%、67.55%;各埋深处理水平方向上的湿润锋向右运移规律和向左相同,T1、T2扩散速率要远大于T3,且T1T2;在湿润锋向上运移到达地表之前,各埋深处理湿润锋垂直向上和向下运移规律基本相同,重力作用影响不明显,扩散速率均为T1T2T3;湿润锋形状变化过程方面,T1由上下方向长度较大的椭圆逐渐过渡到水平方向长度较大的椭圆,T2为上下方向长度大于水平方向长度的椭圆,T3先为水平方向长度大于上下方向长度的椭圆,然后逐渐过渡到上下方向长度大于水平方向长度的椭圆。室外大棚试验结果表明:除主根长指标外,其余根系指标微润管各埋深处理均好于地面漫灌,且微润管埋深15cm时对小白菜根系发育最有利。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生产实践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结合峰丛洼地火龙果的种植特点,采用桂红龙1号火龙果为研究对象,通过9种水肥试验处理,开展了峰丛洼地火龙果的水肥高效利用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处理为轻度胁迫(灌水上下限取60%~80%田间持水量),适肥(施用有机肥1.5 kg/亩),单产达到2 004 kg/亩。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土壤水库营建措施下红壤果园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团聚体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水库营建措施果园土壤容重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以施用多量有机质肥的果园变化最为明显;对照总孔隙度与采取营建措施果园的无明显差异,但整个土壤剖面上其非毛管孔隙显著低小.(2)在干筛处理下土壤团聚体以>2mm粒径为主,总体呈现出随粒径的加大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而在湿筛处理下土壤团聚体以<0.25mm粒径为主,呈现出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3)不同土壤水库营建措施果园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总体上呈现多量有机质肥<少量有机质肥<稻草覆盖<清耕<对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沟垄覆膜集雨技术在旱区农业中的显著节水增产作用,使其在我国西北半干旱农业区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研究适宜于燕麦的沟垄集雨方式,分析其耗水规律,丰富沟垄集雨模型,设计了4个处理:T1—平地种植,T2—沟垄不覆膜不供水种植,T3—沟垄覆膜不供水种植,T4—平地充分供水种植。结果表明:(1)在燕麦的主要生育阶段,除T4处理之外,T1处理的耗水量要高于T2和T3处理;(2)T3处理显著地增加了耕作层0~30cm剖面的土壤水分,达到6.93mm,而T1处理土壤各剖面的水分消耗量最高;(3)T4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 854kg/hm2,T3处理的产量为1 611.2kg/hm2,T4较T3高242.8kg/hm2。而在不供水的各处理之中(T1、T2、T3),T3较T1和T2分别增产28.1%和27.8%;(4)T4处理各产量构成为各处理中最高,T3处理显著降低了燕麦的千粒重,其值仅为13.9g,其余主要指标均显著高于T1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新疆核桃树在氮肥利用上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核桃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2016年新疆农业大学林果实验基地开展滴灌核桃大田试验。以9 a生新温"185"核桃树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氮肥(含氮量)梯度(低肥N1 0.37 kg/株,中肥N2 0.74 kg/株,高肥N3 1.47 kg/株),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核桃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果实体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施氮量下水、氮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核桃的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果实体积增加至恒定后表现为:N2N3N1。低肥和中肥处理下核桃的个数、产量和出仁率均差异显著,说明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了核桃产出;而高肥处理下产量和中肥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核桃产量在中肥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2 854.38 kg/hm~2。蛋白质和脂肪在三种氮肥水平下无显著性差异;中肥处理下水分利用率最高;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显著负相关。因此在环塔盆地滴灌条件下,中肥处理N2,即每株核桃施氮0.74 kg为最佳的施肥量。研究结果对类似地区核桃滴灌施肥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生物炭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测定不同生物炭含量的土壤水分参数,根据Van-Genuchten模型和Gardner模型对比研究不同生物炭含量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发现:施加生物炭的土壤在不同的水吸力值下表现出不同的含水量变化规律,当吸力值较小时(600cm),土壤的含水率在炭土比为2%处取得最大值,最多比无炭处理的含水率增大3.7%;当吸力值较大时(600cm),土壤的含水率在炭土比为6%处取得最大值,最多比对照处理的含水率增大11.3%;但在整体上土壤的体积含水率都有所提高,说明施加生物炭后,在不同的水吸力下土壤的持水保水能力不同。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炭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供试土壤的持水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选用灌木、草坪草、灌草结合三种植物配置方式进行盆栽试验,以无植物盆栽作为对照(CK),对不同植物配置条件下土壤pH值、速效磷质量比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①对照处理与植物配置各处理相比,土壤中速效磷质量比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P<0.01),对照处理的土壤速效磷质量比最高;②灌草结合处理对土壤速效磷的吸收效果最好,其次为草坪草处理,灌木处理次之;③土壤中pH值由小到大依次为对照、灌木、草坪草、灌草结合,对磷的削减效应好的植物配置,其土壤的pH值要高些。  相似文献   

16.
以堆肥产品为基质肥料开展了盆栽试验,研究了堆肥产品的肥效,结果表明:堆肥产品用作盆栽基质肥料,对植物的生长会产生显著影响。堆肥产品的施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产生一定影响,增加土壤的肥力,使得土壤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增加土壤的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17.
借助土箱试验观测研究土壤剧烈扰动条件下的土壤呼吸,并分析灌溉管理与土壤扰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土壤剧烈扰动导致土壤呼吸通量出现短期的迅速增加,土壤剧烈扰动后两个处理的土壤呼吸峰值均超过800 mg/(m2·h),而且大部分时间在300 mg/(m2·h),高于大部分相关报道。对于SI处理,在适宜的水分条件(102%WHC)和土壤剧烈扰动的协同作用下,使土壤CO2呼吸峰值超过了900 mg/(m2·h)。对于SDI+SI处理,由于剧烈扰动的影响在非适宜的水分条件下出现了800 mg/(m2·h)以上的CO2排放峰值,土壤剧烈扰动后灌溉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呼吸通量,灌水后随水分达到适宜范围(98%WHC),出现水分调控导致的另一个小高峰,但本研究中水分高峰仅为土壤剧烈扰动后峰值的67%。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稻田生物有机肥与化肥合理的配施模式,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节水灌溉稻田土壤有效养分累积、水稻生长及产量等影响,以确定适宜的肥料配施模式。采用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了5个处理:全施化肥(T0)、75%化肥配施25%生物有机肥(T1)、50%化肥配施50%生物有机肥(T2)、25%化肥配施75%生物有机肥(T3)、全施生物有机肥(T4)。观测各处理土壤有效养分累积情况、水稻生长情况以及最终产量。结果表明:各处理收割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提升,提升幅度为21%~29%,而配施生物有机肥可以明显提升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升幅度分别为2.1%~18.9%和6.0%~11.7%。与T0处理相比,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提前水稻的分蘖时间,可使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13.5%~40.5%,对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提升作用,T3、T4处理中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7.0%和1.7%,尤其是T3处理的最终收益提高显著,达到了8.7%(P<0.05)。可见,25%化肥配施75%生物有机肥对节水灌溉稻田有效养分累积及水稻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甘蔗冠层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蔗的苗期和分蘖期,用地物光谱仪对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盆栽种植的甘蔗进行了冠层光谱反射率测试,同时测量土壤的体积含水量,采用差异显著性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甘蔗苗期和分蘖期冠层光谱反射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下,460 nm5、60 nm和近红外波段(760~1 200 nm),不同土壤水分处理间甘蔗冠层光谱反射率差异显著;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近红外波段与460 nm、560 nm的反射率比值与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比值植被指数(R960/R560)与甘蔗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达到0.907。  相似文献   

20.
用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去除水库微污染有机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针对当前中国饮用水源污染以微污染为主的特点,以北京三家店水库原水和永定河河道砂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用于表征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的一维土柱,进行污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对三家店水库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0.12m/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对CODMo去除率虽然仅为15%,但是出水达到了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对BOD5的去除率达到了55%,可以被有效地去除。渗透速率相同时,水力负荷周期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不明显,但在保证一定水力负荷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落干期,恢复土壤的渗透能力,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的净化能力主要发生在土层50cm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