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孙蓉  孙海亚 《广东化工》2022,(1):212-214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是专业教学价值内涵的提升,是达成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施途径.论文结合"材料表征与测试"课程特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以"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深入挖掘各章节内容的思政元素.通过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价值引领为基础,能力培养为导向,对课程教学设计、组织实...  相似文献   

2.
《广州化工》2021,49(17)
专创融合课程是将专业知识与创新教育相结合,是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玻璃深加工》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必要性,重点阐述了课程的建设内容与应用实践,提出了玻璃深加工课程专业知识与创新教育教学有效结合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经过实践,专创融合课程基于OBE教学理念,采用"课前-课中-课后"分阶段的混合式教学,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将教师科研项目等成果融入课程,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为今后就业与考研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3.
《广州化工》2021,49(17)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最先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中注重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涵和元素,从而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对分析化学思政元素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临床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本文在"生物化学"课程基础上,将科学素养、民族自豪感、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融入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生物化学"的课程教学中,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教学中的核心环节。如何做到全程和全方位育人以及在专业教学中育人,值得我们探究思考。专业课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等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从"思政式的实验教学"的必要性、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与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具体实践三方面进行阐述,把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更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刘信  胡裕龙  苏小红  胡会娥  李国明 《广东化工》2022,(18):217-218+221
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优秀军队人才,专业课教学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具有坚强意志、忠诚使命、责任心和勇于奉献精神的国防建设者。本文结合《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设计研究的实践经验,充分挖掘和分析课程知识点的思政元素,探讨了潜移默化融入教学实践的方法,将专业知识与强军思想相结合,将育人与铸魂相融合,实现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整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将思政理论融入专业课堂可有效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之人才的目标。本文以《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为例,论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英语授课中的实践探索,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的协同,为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过程中培养具有生态价值观和责任感,并能综合运用专业英语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育应把品德培养放在比传授知识、培养专业能力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为例,充分利用课堂讲授和互动教学环节的育人功能,将行业道德规范和正确价值观融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提高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大学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是相关专业本科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化学与相关学科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结合课程特点和我校校情,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创精神、海洋意识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且通过线上线下实施多方位的课程思政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在大规模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如何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是教学改革的趋势。借助雨课堂平台在混合式教学中将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分析化学教学全过程,通过对爱国主义等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课程教学的精心设计,实现分析化学课程的"专业知识传授"和"核心价值引领"两者之间有机统一,最终达到使学生脑中有专业知识,胸中有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分析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目前"大思政"的背景下,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开展思政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目标以及实施思路,以期实现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结合统一,实现立德树人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段黎娟  李雅  王丽 《云南化工》2022,(9):149-151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将思政教育与药学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药用植物学》课程为专业背景和载体,改进传统授课方法,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并实施新模式,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中,为实现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分子化学》是化学、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针对高分子化学的授课内容和特点,深挖其中的思政元素,探索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分别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国主义情操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方面介绍在授课过程所实施"课程思政"的具体措施。教学实践表明,将思政元素融入高分子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药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是一门高职药品制造类、药学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先凝练出课程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政双重教学目标,再将课程思政映射点梳理、规划与整合,并归纳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和举措,旨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期为高职同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的特点,进行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融合了工程教育模式、项目教学法、人文教育、自主学习、远程教育等先进理念,旨在全面提升工科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将其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在教学活动中熏陶培养出的科学精神、环保思想、节能意识、审美情趣结合于一身,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品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育人不仅要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同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和职业生涯发展做好铺垫。《化工基础》课程是各学科的教学基础,更加凸显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围绕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化工基础》教学改革策略进行了专项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桂大祥  郑文君  傅应强  杨超 《广东化工》2022,49(9):197-198+187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以结构化学课程绪论部分教学为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切实把思政引领融于教学全过程。从而提升学生认识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实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  相似文献   

18.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应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挖掘,并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文章以沈阳化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为例,介绍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及将其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并以“黏性流体绕曲面流动及边界层分离”章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例,介绍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旨在使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多元统一。  相似文献   

19.
许玉荣  陈凯  秦孝杰  孙佺  赵明  陈虎 《安徽化工》2021,47(3):135-136,139
在国家全面推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微生物学"作为药物制剂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应该做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中,全方位育人.怎样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做到无缝连接是目前高校教师亟待探究的问题.以药物制剂专业"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结合药学与"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以及与该领域科学研究相关的知识,设计合理的"课程思政"内容,巧妙地、科学地融入微生物学专业知识的教学中,从而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化学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核心课,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资源、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使课程具有足够的挑战度,把课堂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本课程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也为相关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