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复合微球,考察了SA质量分数、PVA质量分数、CaCl2质量分数、m(PVA)/m(SA)和干燥方式对PVA-SA复合微球制备的影响,并测定了微球的含水率、溶胀率、载药量和包封率,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m(PVA)/m(SA)的PVA-SA复合微球对药物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SA质量分数为6%,PVA质量分数为10%,CaCl2质量分数为5%,m(PVA)/m(SA)为1∶3时,可以制备出各项性能较好的微球,其载药率30.24%,包封率90.11%,并且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
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的聚阴离子多糖,具有药物制剂辅料所需的粘性、溶解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常被制作成海藻酸钠微球缓释制剂.本文从海藻酸钠微球的特点、制备方法等进行综述,为海藻酸钠缓释微球的制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藻酸钠微球是传统缓控释制剂,提高凝胶强度和增大毛细孔隙率是改善其缓控释性能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辅以微观形貌表征(SEM)和溶胀实验等分析方法,探讨了凹土/海藻酸钠复合微球用于以生命体中微量元素(Cu2+)控释的可行性,并进行了缓释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凹土具有显著改善微球的凝胶强度和缓释性能的作用;与海藻酸钠微球相比,复合微球的吸附率由91.82%提高到94.60%,在2 h之内的释放率由66.35%降低到22.78%,表明凹土/海藻酸钠复合微球可作为理想的长效缓释药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羧甲基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基质原料,以戊二醛与氯化钙为复合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复合止血微球。以其溶胀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复合止血微球制备的影响因素;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比为1∶1,5%氯化钙8 mL,乳化剂Span-80浓度2%。在此条件下,复合微球的溶胀率为302.62%,具有显著的体外促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22,(3):501-505
采用羧甲基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基质原料,以戊二醛与氯化钙为复合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复合止血微球。以其溶胀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复合止血微球制备的影响因素;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比为1∶1,5%氯化钙8 mL,乳化剂Span-80浓度2%。在此条件下,复合微球的溶胀率为302.62%,具有显著的体外促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6.
艾亚菲  张民  郭立强 《电镀与涂饰》2020,(19):1367-1370
以氯化钙为交联剂制备了海藻酸钠微球,对Pb2+进行了吸附研究,考察了pH、温度和Pb2+起始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微球对Pb2+有较好的吸附作用,体系pH和Pb2+起始质量浓度的提高均有利于微球对Pb2+的吸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在实验条件下,微球对铅离子的吸附为优惠吸附,吸附速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毒死蜱/羽毛蛋白/海藻酸钠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粤顺  周新华  周红军  徐华  罗璋  刘其海 《农药》2014,(12):892-896,911
[目的]制备毒死蜱/羽毛蛋白/海藻酸钠复合微球。[方法]采用挤压法制备载药微球,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微球的化学组成、粒径分布、形貌结构以及毒死蜱的分布形态;并运用单因素法探讨羽毛蛋白用量、交联剂浓度、交联时间、离子浓度和p H值对微球溶胀率与载药量及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复合微球组分间以氢键和静电作用力结合,平均粒径750滋m,且分布均匀,表面光滑致密,毒死蜱以结晶形态分散于复合微球中。复合微球骨架的溶胀率和缓释速率与羽毛蛋白用量、交联剂浓度、交联时间、离子浓度和p H值均有关。[结论]载药复合微球的缓释行为表现出对离子浓度、p H值、温度的响应,有望在智能型微球方向取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将凹凸棒黏土(ATP)与海藻酸钠(SA)进行复合以改善SA的缓释性能。以ATP/SA复合物为球芯材料,壳聚糖(CS)为包覆材料,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凹土/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微球(ASCM),并以双氯芬酸钠(DS)为模型药物,考察了凹土添加量对复合微球溶胀性能、载药性能和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土的加入改善了微球的溶胀性能和缓释性能,而对微球载药性能影响不大。与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SCM)相比,当复合微球中ATP/SA(w/w)为20%时,其在pH6.8的磷酸缓冲溶液中2 h的累积释放率由58.8%减小到38.7%。复合微球体外释放动力学数据表明,其释药行为可以很好地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凹土的加入有效改善了SA的缓释性能,ASCM可作为缓释药物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9.
羧基化磁性微球固定化谷氨酸脱羧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结合高锰酸钾氧化制备羧基化Fe3O4磁性微球,以该磁性微球作为载体,固定化谷氨酸脱羧酶。利用热重分析(TGA(、透射电镜(TEM(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羧基化磁性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磁性微球磁含量约为95.1%,粒径均一,呈近似球形且具有超顺磁性。通过对固定化酶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VS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确定磁性微球载体与谷氨酸脱羧酶分子间形成酰胺键,实现共价结合且固定化酶前后粒子晶形完整,均具有良好的磁响应能力和超顺磁性。与游离谷氨酸脱羧酶相比,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和酸碱耐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制备的固定化酶重复使用10批后相对酶活力仍大于90%。  相似文献   

10.
秦学  秦守磊  周雷激 《广东化工》2011,38(11):12-13
文章通过分散聚合法,以苯乙烯(St)为聚合单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醇和水作为分散介质,合成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并以此微球为种子,利用种子修饰法进一步合成羧基聚苯乙烯微球,并对合成的羧基微球单分散性、表面形貌及表面羧基密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合成的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成功连接上羧基基团,微球具有较高的羧基密度,并且保持良好的单分散性,适合下一步在其表面进行化学与生物活化以制备液相芯片的敏感元件。  相似文献   

11.
羧基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用于CD4细胞分离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具有良好悬浮性和磁响应性的羧基聚丙烯酰胺磁珠,对羧基磁性微球的形貌、结构、悬浮稳定性进行表征.研究结果显示,羧基聚丙烯酰胺磁性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0nm,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近似为球形的壳核结构,核为磁性基质,壳为羧基聚丙烯酰胺;将羧基聚丙烯酰胺磁珠用于CD4细胞分离研究表明,分选后的细胞纯度高达94%.  相似文献   

12.
以海藻酸钙纤维为主体,壳聚糖为整理剂,采用交联整理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的海藻酸钙/壳聚糖复合纤维;探讨了整理过程中壳聚糖溶液p H值、壳聚糖浓度及海藻酸钙纤维用量对复合纤维吸湿性能的影响,并测定了复合纤维的抗菌性能、力学性能、表面结构及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相比海藻酸钙纤维,海藻酸钙/壳聚糖复合纤维表面沟槽较小,较为圆润,截面呈现腰子形;当壳聚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5 g/L,溶液p H值为7,海藻酸钙纤维用量为1.2 g时,复合纤维在蒸馏水、生理盐水、人造血浆中吸湿率分别为94.1%,695.0%,680.0%;相比海藻酸钙纤维,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断裂强力及断裂强度变化不大,断裂伸长率降低了11.14%,性能可达到应用要求;复合纤维的红外光谱表明壳聚糖已交联整理到海藻酸钙纤维上。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工》2019,(11):2641-2646
以酵母和羟乙基磺酸水溶液为原料,在200℃下一步水热合成了磺酸基化多孔酵母碳微球。以SEM、EDS、XRD、FTIR、BET、Zeta电位分析等为表征手段。SEM和XRD结果表明,改性酵母微球为荔枝状结构,同时改性前后,无定形碳的结构没有发生变化。Zeta电位和FTIR图谱分析表明,酵母碳表面成功负载了磺酸基团。采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得产物表面磺酸基团的含量,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以亚甲基蓝为吸附对象,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的亚甲基蓝、p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该吸附过程遵循二阶动力学方程,粒内扩散是整个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11):2641-2646
以酵母和羟乙基磺酸水溶液为原料,在200℃下一步水热合成了磺酸基化多孔酵母碳微球。以SEM、EDS、XRD、FTIR、BET、Zeta电位分析等为表征手段。SEM和XRD结果表明,改性酵母微球为荔枝状结构,同时改性前后,无定形碳的结构没有发生变化。Zeta电位和FTIR图谱分析表明,酵母碳表面成功负载了磺酸基团。采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得产物表面磺酸基团的含量,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以亚甲基蓝为吸附对象,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的亚甲基蓝、p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该吸附过程遵循二阶动力学方程,粒内扩散是整个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5.
吴洁  丁师杰  陈静  蒋金龙  王军军 《化工学报》2014,65(11):4627-4632
以海藻酸钠 (SA) 和酸化凹凸棒石 (H+-ATP) 为原料,运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缓释性能的复合材料,并以其为基质材料制备了双氯芬酸钠 (DS) 缓释片.利用SEM、FTIR和XRD对复合材料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酸改性剂浓度、H+-ATP用量和复合时间对复合材料缓释性能的影响,以获得最佳复合工艺.结果表明,当用12 mol·L-1盐酸酸化的ATP量占复合物总量60%时,复合缓释片在体外模拟肠液中缓释性能最佳.与单一海藻酸缓释片相比,复合缓释片2 h的累积释放率由42.6%下降到23.7%,有效改善了"突释"效应.释放动力学研究表明,复合缓释片的释药行为可以用Ritger-Peppas方程很好地拟合,释药速率受骨架溶蚀和药物扩散双重控制.H+-ATP的加入显著改善了海藻酸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6.
CuO/腐植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uO-腐植酸(HA)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初始吸附性能及再生吸附性能。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H、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CuO/HA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采用多种模型研究了CuO/HA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合成的CuO/HA平均粒径约为135.0nm,比表面积为188.15m2/g。CuO/HA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在6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较好地符合Frendlich吸附模型。在室温下pH=7时,CuO/HA复合材料初始饱和吸附量达172.01mg/g;循环使用8次,可保持初始吸附能力的89.27%,表明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可作为一种有效除去水体中亚甲基蓝污染物的高容量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7.
安莲英  张春霞  黄献奖 《化工学报》2016,67(4):1378-1385
杂多酸盐无机离子吸附剂对于碱金属离子具有良好吸附性能,可望用于铷的分离提取。以海藻酸钙(CaALG)为载体,对铷有良好选择性的磷钨酸铵(AWP)为活性成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球形复合吸附剂AWP-CaALG并优化了物料配比、CaCl2浓度、陈化时间及干燥温度等制备条件,通过SEM、XRD、IR分析对制备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测得吸附剂对Rb+吸附容量达43 mg·g-1。实验考察了溶液中铷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分别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R2>0.9962)。计算铷吸附过程焓变(ΔH)、熵变(ΔS)分别为-14.18 kJ·mol-1和-0.0367 kJ·mol-1·K-1,不同温度下ΔG均为负值,说明该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低温利于吸附,升温利于解吸。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受化学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   

18.
《合成纤维工业》2016,(4):38-41
以丙烯酰胺(AM)为网络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聚丙烯酰胺;以海藻酸钠(SA)为基体,引入聚丙烯酰胺共价交联网络,配制成纺丝原液,用氯化钙作为凝固浴,用湿法纺丝法制备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钙双网络结构复合纤维,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SA水溶液的SA质量分数为2%、AM(相对SA)的质量分数为15%、BIS(相对SA与AM总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6%、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 h,双网络改性海藻酸钙纤维的断裂强度最大达2.628 c N/dtex,增幅达75%;双网络改性海藻酸钙纤维表面的规整程度和光滑程度有所提高,纤维截面孔洞变得细密。  相似文献   

19.
以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为原料,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借助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物质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表征。以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为吸附剂,研究其在不同吸附时间、反应温度、ρ(亚甲基蓝)、吸附剂投加量、体系pH值下,对体系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出现了C—O—Si的特征峰,说明石墨烯与二氧化硅复合成功;且复合材料在温度为35℃,搅拌时间为90 min,pH=4,ρ(亚甲基蓝)=5 mg/L,投加量为50 mg时吸附性能最好,吸附量为22.75 mg/g,去除率为91%。  相似文献   

20.
Composite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with hydroxyapatite (HA) and Na‐alginate (ALG) via inverse suspension crosslinked method (ISCM). Chloroform/hexane (1 : 2 (volume)) was used as continuous phase, ethyl cellulose (EC) as disperser, mixture of HA powder and ALG solution as dispersed phase, and calcium chloride as crosslinking agent.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 microspheres and HA distribution state were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According to the compositions studied, the sample with 0.2 g of EC gives the best continuous phase. The sample with 25 mL/min of adding speed and 120 r/min of stirring speed gives the best adding and stirring conditions. Two kind of the composite microspheres of 50/50 and 70/30 HA/ALG were prepared via ISCM. They are with specific gravity of 1.06 and 1.15, and water content of 88 and 81%, respectively. The size of the dried microspheres is mainly in the range of 125–425 μm.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104: 2034–2038, 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