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生物学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目前,国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通过生物学教学引导核心素养,特别是关于社会责任的研究较少。基于社会责任的视角下对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分析,努力落实"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42)
"社会责任"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四大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寻找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实践证明,利用校本课程也可以实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通过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课后调查、成果分享等实施过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7)
<正>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让学生在相应阶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学校办学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1997年12月,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2003年颁布最终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并开始启动各国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
2016年9月16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六大素养的总体框架,为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正确开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实践性的分析研究,有助于落实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实施,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能够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点建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0)
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颁布,明确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而"家国情怀"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出发,论述了其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
在现代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而"核心素养"概念就是着眼于人才的长远发展与社会的持续进步而提出的。英语是小学阶段学生培养语言能力,发展跨文化意识的重要学科,其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也应对学生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从核心素养的含义出发,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对核心素养的渗透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0)
"核心素养"被誉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实践活动是核心素养落地之基。本文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教学实践为载体、以发展生物学科素养为根本任务,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素材进行再挖掘和创新设计,深入研究了微实验、情景教学、生活化体验、生物DIY等形式在实践活动中的可行性,旨在为发展生物学科素养提供借鉴,推动初中生物教学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0)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戏剧教育不断突破艺术教育的课程边界,与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相结合,呈现融合教育的样态。英国戏剧教育观照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创新能力、深度学习等方面。我国的戏剧教育应当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让戏剧元素融入课堂,让戏剧表演丰富体验,让戏剧课程涵养品格。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学记》中以"建国居民"为教育目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君子"为教育目标,提出"一三五七九"为纵向发展阶段和"知行""德行"为横向内涵结构的"核心素养"思想体系。在这个"核心素养"思想体系中,主要包括"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论学取友"和"知类通达"等品格和能力。《学记》中的"核心素养"思想体系对古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对今天的学校教育也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尤其对当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和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9)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素质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因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具体到高中生物学科,《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给出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那么,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组织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就成为高中生物教师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基于此,文章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