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雨课堂"为平台,采用"雨课堂"进行了教学尝试,对其在《化工单元操作(双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利用雨课堂的分析评价功能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和学生间可在线上线下实时互动,调动国际留学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课堂能力,为师生互动搭建了沟通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提供有效的教学手段、《化工单元操作(双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学生认可这种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较好,深受学生欢迎,目前正在开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诞生于大数据时代的"雨课堂"智慧教学软件,实现了智能手机与个人电脑的连接,能帮助教师将教学材料传送到学生手中,通过在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焊接结构制造技术与装备》课程的教学改革表明:"雨课堂"教学软件能加强课前预习的效果,简化课堂上教学知识点的练习方式,并能给学生提供便捷的课后复习材料。另外,"雨课堂"智慧教学软件能够提供精确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数据,这些数据能指导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使用"雨课堂"教学软件,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逐步影响着当今大学生接受知识和课堂学习的方式。传统课堂教学需要进行适时转变,探索出适应时代变迁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授课途径。基于"PPT+微信"的互动模式,"雨课堂"能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教学环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搭建一座实时沟通的桥梁,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可以让师生互动更多、教学更为全面。着重阐述"雨课堂"平台在卫生检验检疫专业《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应用,分析"雨课堂"实施对学生学习的利弊,从而为一线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模式思路。  相似文献   

4.
《物理化学》作为大学化学类当中的基础课程,存在知识点繁杂、课时有限、考核方式单一、教学难度较大等问题,通过引进"雨课堂"辅助教学,具体采用课前资料推送、课中习题压力、课后数据收集等方式进行课程改革,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也助于教师反思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雨课堂"、慕课、微课等许多新兴网络教学平台不断涌现,既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也为两者的融合与促进提供了机遇。本文以"雨课堂"为网络媒介探索了"互联网+"模式下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新模式,着重从课前、课中、课后、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期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地方二本院校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现状进行分析,依托雨课堂平台,建立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学后总结反思、课后有效延伸四段式教学过程及“多点测评+传统考试”评价模式。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善线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有机化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托雨课堂平台,优化课前导学、课中研学实践和课后总结反思三个阶段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实践表明,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而且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持续改进教学,从而提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雨课堂"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应用,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每个教学环节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使知识得到更全面的传递,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对"雨课堂"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当前"雨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有效策略,希望能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9.
卫生化学是预防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涉及知识点多,学习难度较大。传统的卫生化学教学采取的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动深入的思考,与教师主动互动少。为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基于雨课堂与“e会学”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被应用到卫生化学教学过程中,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表明,对卫生化学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以及自学能力,在情感交流上也增强了师生沟通,达到更好的“教学相长”体验。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化学”作为化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挖掘“高分子化学”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本文以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的“自由基聚合”一课作为教学设计案例,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雨课堂平台学习、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将思政元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通过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强化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钟欣 《广州化工》2020,48(9):161-16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主干课程,由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难以满足高校对学生创新性、应用性、素质性的培养要求,在传统教学内容内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提高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效果。运用计算机、智能手机、自媒体等技术构建大气污染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将"慕课式"课前预习,"翻转课堂式"课堂内容和课后反馈融入到整体教学模式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应用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结合军校《医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缓冲溶液"为例,在准确分析教学起点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微课和雨课堂在课前自主导学、课堂互动教学、课后延伸复习三个环节中的运用。在传统教学中引入微课和雨课堂等新兴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互动工具,能够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协助教员了解教学反馈,共同营造教与学和谐互动的良性氛围。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理论性强,教师讲授难度大,学生学习吃力的传统教学难点问题,借助新的教学软件"雨课堂",通过课前发布问题式课件预习,课中启发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设计具体教学方式,反复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融入课堂,建立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与实验研究、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基于"雨课堂"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雨课堂"对于教学的改善作用和效果,对于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以及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移动终端迅猛发展的当下,在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我们采用基于微信的"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课前推送新旧衔接,课上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增加2-3个课堂讨论习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班参与,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抓好课后推送,增强课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改革使高高在上的各种知识成雨落地真正滋润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在“金课”打造过程中,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文章以化工基础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及教材使用三方面简述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阐述了教学过程中公式推导的必要性,并论述了课堂中灵活应用思维导图、生活实例、互动教学、翻转课堂、图解法及仿真教学等多种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向“金课”目标靠近。  相似文献   

17.
消防技术装备实践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要求高,学生人数多,课堂时间紧。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中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雨课堂平台辅助教学,充分利用雨课堂的资料发布和线下留言功能,选取课程难点、整合授课情况,有侧重、有针对地推送预习与复习内容。串联课堂内外,经过课堂实践与考核成绩分析,雨课堂辅助教学对提高实践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沉淀滴定法"进行说课设计,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进行了说课设计,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广州化工》2021,49(7)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新工科建设下的化学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分析检测技能的必修课程。本文以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章节为例,将翻转课堂理念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当中。通过课前和课上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课后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有机混合教学改革,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督促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分析化学是化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在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以自制的分析化学微课与雨课堂的教学实践为例,对基于微课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文章设计了基于微课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活动,并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试探性的回答。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基于网络资源与在线教学辅助工具的混合式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