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辰  熊壮  吴盼盼 《广州化工》2022,(9):232-234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校企双方深度融合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五邑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围绕如何重构课程体系,如何培养本校优质生源,如何加强校内校外双导师工程实践指导,如何结合企业需求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如何凝练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地方院校专业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为高素质、应用性和专门性的工程人才。本文以济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为例,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导师队伍建设和学位论文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实践表明,该体系对材料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培养出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是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重点战略之一。本文以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专业开展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在确定了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培养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提出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并对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深入推进,急需加快新工科建设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提供人才保障。在分析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问题和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制定、导师队伍发展、课程设置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优势学科——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本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化工技术人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化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自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不同于学术型学位教育,专业学位教育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视实践”的特点。化学工业具 有高温、高压、易燃、有毒等特点,操作系统复杂且不易控制,这些为化学工程领域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无法深入接触并理解工程实际问题,对很多理论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严谨、抽象概念多、模型复杂,学生很难掌握其中的知识点,教师也经常感到“力不从心”。文章选择芳烃抽提工艺构建了化工热力学相平衡工程案例。文章阐述了工程案例选择的依据、案例构建的目标,分析了案例的主要内容和设计特点,从课前准备、课堂讲授分析、课后研讨等几个环节详细说明了案例教学过程。该案例教学紧扣化工热力学中相平衡的知识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运用化工热力学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与理论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专业教师和信息制作人员紧密结合,围绕理论知识点设计、制作高水平的案例及虚拟仿真软件,对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尤其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新工科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齐齐哈尔大学材料与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在培养方案、导师队伍、论文选题、理论学习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新工科背景下,对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实践能力成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专业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以济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充分利用本学科在本校的专业优势,围绕课程内容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双导师制度、学位论文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培养模式,为社会探索并输出适应材料工程领域需求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为例,全面阐述了本校对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导师制度和评价体系等多个层面进行的探索式改革和取得的成果。该学科形成了一套依托行业、服务行业的独具本校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其它学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创业实践过程是个人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对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高分子材料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在进行创业所需技术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依托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将高校的教育科研优势与企业的工程实践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强化专业技术储备,增加企业家授课环节,依托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开展实习实训,进而达到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素养,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目的。使专业学位研究生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楠  牛永生 《安徽化工》2023,(5):202-204
以材料与化工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结合我学院师资及研究方向特点,对理论教学、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等环节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创建了研究生“创新孵化项目”和“积分制”学分认定办法。注重过程培养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创新热情,提升了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融入了工程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并初步体现了创新人才分类培养的特征,对于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丰富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师生互动等方式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基于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水处理与膜分离技术”案例库的建设实践,讲述案例教学的过程:确定主题→建立案例编写小组→收集案例、整理资料→编写案例→案例内容展示与课程讨论→总结反思。在案例内容中融入最新研究进展与课程思政内容,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绿色化工工艺是化学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综合了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环境等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是一项具有明确社会需求以及科学目标的新型的交叉学科。本文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对绿色化工工艺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课程教学内容适应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手段和评价考核方式,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定向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针对煤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太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对煤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理念、模式、平台、导师队伍以及培养过程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入手,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以产学研用为支撑的多维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以期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4.
张治国  张鹏  刘英  李卫 《广州化工》2014,(22):208-209,228
产学研联合培养是目前解决高校研究生培养资源瓶颈的有效方法和必由之路。然而,目前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培养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观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还有待完善。本文针对以上方面进行了探讨。初步实验表明,从产学研结合的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能够有效地服务于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有利于高质量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化工设计通讯》2019,(11):164-165
在当今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校企合作是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和重点发展方向,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可实现社会与教育资源的共享,可实现"知识-工程应用-人才"的有效迁移。结合我校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情况,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动因,以及人才培养中成绩、不足与成因,探讨并改进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获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为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工程硕士专业教育认证是高层次工程人才跨国执业的通行证,有利于专业学位的国际互认。本文以工程硕士专业教育认证标准为依据,通过对国内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研究,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体系建设的新思路;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工程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依靠校企合作培养材料专业研究生,可为合作企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文结合作者在材料学领域培养研究生的经历,总结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主要包括在培养方式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师资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形成了培养过程监控与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经验,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适应国家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基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客观情况和共同利益需求,开展研究生校所协同培养成为了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本文以太原科技大学材料化工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为目标,从实践出发,就培养机制、培养方式、培养成效等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提出了协同培养存在的隐忧。通过协同培养,实现了研究生、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9.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新的培养模式和机制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论文总结并分析"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及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5个共性问题,提出加强企业深度介入培养过程的建设理念,即加强实习/实践环节、相关课程由高校导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担当、确定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毕业论文选题领域、严格双导师制、毕业论文由专门的小组统一开题以及统一答辩等关键环节,藉此提出一套可行的有利于提高"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与培养目标,通过对国内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探析,发现目前课程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并针对现有工程硕士专业硕士培养体系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优化该领域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相关建议,以提高我国高层次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