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关键。化工分析课程标准制订时要注意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等级相对应;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标准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体现职业工作过程;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证衔接,最终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技能鉴定对接。  相似文献   

2.
工业4.0时代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把信息通讯技术与信息物理系统进行有机结合,最终目的是实现智能制造。工业4.0时代对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人才培养应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打破传统专业设置界限,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对接行业标准,构建相互融通课程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适应工业4.0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工作岗位需求与新型高职教育特征,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为指导,即职业教育与生产一线的五个对接,确立以"应用"为主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推进该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的专业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职教育不能适应企业对工业分析技术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问题,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确定了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企业工作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探索“校企合作、能力递增”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进阶式课程体系,结合岗位工作任务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项目化教学和多元化考核评价。实践表明,该课程体系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综合技能,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高职教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职药学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洁倩  梁盈军 《广东化工》2010,37(6):162-163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健康学院紧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主导,将高职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通过对药学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不断进行调整、改革,主要包括专业综合实训改革、实习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依据职业标准,从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考核、课程实施保障条件等方面对制定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课程定位和设计要遵循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项目任务为载体、突出能力目标;课程目标与内容要对接职业标准,融入岗位技能,针对岗位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取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教学、仿真模拟教学等;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同时以课证融通、课赛结合等方式对课程成绩进行互认;实施保障条件需注重"互联网+教学"信息化手段应用。  相似文献   

7.
徐素鹏  李晓乐 《广州化工》2012,40(7):194-196
针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本文在探索工学结合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考核三方面进行了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基于行动导的课程教学设计更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专业教育与终生学习"三对接,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阐述了基于行动导向视阈下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结合《化学制药技术》的课程教学设计,从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序化、学习领域选择、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实施、评价机制构建等方面探析了基于行动导向视阈下的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闫晓前 《广州化工》2013,(15):241-242,284
结合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院校重点专业建设,依据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要求,通过对化工类专业在教学理念、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关系、程序方法及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和研究,形成了符合化工类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需求"六学期、分段式、虚实交替"的教学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桂军 《化工设计通讯》2020,(9):111-112+168
生物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与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相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职业的培养是重点,充分体现在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遵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过程作为整合依据,改革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带动理论知识模块的教学,把"工学结合"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突破口,由此带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全国各高职院校已普遍展开。为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结合对其他高职院校调研情况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际,提出高职院校应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素质提升为核心,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确定中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专业岗位群以及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将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和专业技能课程四个模块,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中高职相应课程的内容,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纳入到课程体系,使得专业的教学重点、课程内容、能力结构实现有机衔接和贯通,为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苏雪花  赵立祥  马娅  王红玉 《广州化工》2020,48(11):201-202
简单介绍了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双主体、四阶段、六对接"校企一体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企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探讨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构建了由职业素质类课程、专业知识类课程、岗位能力课程和跟岗训教类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按照四个阶段组织教学,实施理论与实践交替的教学安排,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何敏  黄百祺  戴远威 《广东化工》2013,(15):234-235,213
课程改革和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抓手,是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载体。文章基于"工作过程"教育理念,以发酵生产技术课程为个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岗位调研,以发酵工艺、产品检测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标准,坚持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观,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发酵技术课程项目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阐述化工安全教育和职业健康科学的发展现状,分析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本文联系现代化工生产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探索,总结出适合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完善了高职化工类的化工安全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分析化学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进行剖析,在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借助本校混合式教学公共网络平台打造"微课"、"微视频",结合"微助教"三个板块,提供针对性教学。同时把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竞赛内容落实到授课计划中,从而进一步构建"课岗对接,赛训合一"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模式,以此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7.
《广州化工》2021,49(10)
《现代化工企业管理》是高等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根据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要求,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方法改革。按高职应用化工专业群技术领域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校企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所设定的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内容为核心,结合企业生产创设典型实务项目,以实施项目活动为载体完成课程教学,以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和效果作为课程教学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职业院校专业的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标准对接是高职院校走向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将职业标准纳入到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中,才能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针对目前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盛凤军 《广东化工》2014,(14):259-260
根据国家职业技术的分类及学生就业所需相关资格证书的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知识内容与能力标准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形成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学历教育相互渗透的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对中职《化工原理》课程"双证融通"教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课程完整的职业工种体系与等级,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与职业标准衔接的课程教学项目。  相似文献   

20.
对煤化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做了详尽的阐述。煤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将素质培养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煤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后的课程体系做到了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最后,结合实际分析了课程体系构建后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