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6,(6)
梅毒、莱姆病和细螺旋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螺旋体病。然而,对此类疾病的免疫机制尚未充分阐明。螺旋体通过各种结构,例如脂多糖(LPS)、表面脂蛋白和糖脂与宿主相互作用。尽管螺旋体抗原如LPS和糖脂可能在其感染时有助于炎症反应,但梅毒螺旋体(Tp)和伯氏疏螺旋体(Bb)缺乏LPS。脂蛋白是表达于所有螺旋体的最丰富的蛋白,往往决定螺旋体与环境作用的方式。脂蛋白可促进炎症反应、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并有助于螺旋体粘附在宿主中或中肠上,或逃避免疫系统。然而,大多数螺旋体脂蛋白功能尚未明确。本文综述螺旋体脂蛋白在免疫逃逸和免疫激活方面的免疫调节作用,将有助于阐明螺旋体病的固有免疫致病机制,以及与螺旋体疾病疫苗发展和螺旋体病炎症反应有关的适应性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毒 HIV 这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病毒杀手。此病毒可潜伏在人体内多年而不发作。许多病人不是死于该病毒,而是该病毒破坏了其体内的免疫系统后无能力抵抗感染的其他疾病而死亡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8):96-102
潜伏感染的静息记忆CD4+T细胞是清除HIV-1病毒的一个重要障碍。处于潜伏状态的病毒多以原病毒c DNA的形式整合至宿主基因组中,但是病毒基因表达处于沉默状态,因此潜伏感染的细胞难以受到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或机体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也不易受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的作用。如何减少潜伏感染的细胞储存库是艾滋病治疗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体内及体外HIV-1潜伏感染模型有助于深入了解HIV-1潜伏感染的建立、维持或打破机制,评价潜伏感染再激活剂的活性。在此侧重于介绍采用永生化细胞系、原代静息CD4~+T细胞或活化的CD4+T细胞建立的HIV-1潜伏感染体外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
癌细胞中存在EB病毒的胃癌被称为EBV相关胃癌(EBVaGC),约占全部胃癌的9%,男性居多,好发于近侧胃,以弥漫型为主,分为三种组织学亚型:淋巴上皮瘤样癌、克隆氏病样淋巴反应性癌和普通型腺癌。大量的CD3+和CD8+TILs以及成熟的CD83+树突状细胞的存在是EBVaGC的局部免疫特征。EBVaGC属于EBV潜伏I型,表达的病毒潜伏期基因有EBNA1、EBERs、LMP2A和BARTs。此外,EBVaGC也显示出一些特殊的分子异常,其中主要的是整体的和非随机的癌症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如P16、P73和E-cadherin,通常这些基因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319-322
目的:探讨灸法对肿瘤相关免疫机制影响的研究。方法:对近12 a来文献中关于灸法对免疫器官的作用、灸法对免疫细胞的作用、灸法对细胞因子的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艾灸是中医学中公认的扶正之法,通过对机体的良性刺激来激活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从而促进免疫系统的自我调节。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所具有的监视及清除非己成分的功能在肿瘤的发病中被无能状态所代替,一方面表现为免疫系统自身的异常导致的对肿瘤无法识别清除;另一方面肿瘤发生后又会产生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物质。结论:艾灸调节肿瘤状态下的免疫机制,有助于肿瘤的临床治疗,艾灸能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4)
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蓝藻水华产生微囊藻毒素(MCs)。MCs的肝毒性和促进肿瘤的潜力已被广泛研究,但动物模型和体外试验观察到MCs暴露对免疫系统的不良效应。MCs的免疫刺激改变免疫调节活性,产生免疫毒性,长期低水平暴露可能对人类和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回顾以往MCs免疫毒性的体外和动物模型等试验研究,综合MCs免疫毒性相关的重要信息,讨论当前的认知和研究需求现状,以利于MCs长期饮水暴露与免疫相关疾病之间的潜在关系及机制的进一步调查研究,为环境卫生研究与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1):2329-2334
随着"带瘤生存"理念的提出,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生长、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为胃癌的防控提供了新方向。中医药在防控胃癌的生长、进展及转归,或术后及放化疗后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与调控胃癌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增强免疫监视、克制免疫抑制、调控免疫逃逸,以改善胃癌免疫微环境,防控胃癌于早期。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形成和动态变化是多方面、多靶点的,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②中医药治疗方法众多,作用机制和靶点多样,中医药如何通过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防控肿瘤尚需更深入的研究;③目前对于胃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以临床观察类居多,对胃癌分类分型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少,且临床观察样本量较小,对于全面揭示中医药的调控机制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需进一步拓宽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内涵,持续完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中医本质,不断探究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胃癌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全面分析中医药调控胃癌免疫肿瘤微环境的具体机制,让胃癌的中医药免疫防治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中数量众多的异种成分,与人体免疫系统有着复杂的双向作用。一方面,菌群和人体的共生依赖于免疫耐受形成;另一方面肠道相关免疫组织的发育和免疫细胞的激活亦受到源自菌群的异源性信号密切调控。因此,肠道菌群对于正常免疫系统的建立至关重要,反之,免疫系统的改变亦可能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异常可能影响局部乃至全身免疫系统,进而参与系统性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病机制。有临床研究表明,益生菌补充和健康人粪菌移植联合传统免疫治疗能够提高耐药患者的疗效,提示肠道菌群可能是潜在的重要治疗靶点,因此了解肠道菌群在人体免疫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正>什么是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将将细菌或病毒经适当处理后以无害形式(疫苗)接种人人体,使机体免疫系统形成记忆。当以后真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通过回忆反应识别出来,并产生快速的免疫应答,消灭入侵的细菌或病毒,从而使受种者避免因感染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动态平衡是维系机体生长发育、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肿瘤不仅是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的疾病,也是细胞凋亡异常的疾病,肿瘤细胞通过各种机制逃逸凋亡而获得永生性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