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正硅酸乙酯作为二氧化硅的前驱体,利用二者在氯化聚乙烯橡胶(CM)颗粒中的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了不同组成的二氧化硅杂化改性CM,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其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并测试了其耐热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二氧化硅与CM的杂化主要发生在聚合物粒子表面;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杂化后CM的耐热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杂化还有助于改善CM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2.
王雪飞  姚洪伟  周艳丽 《应用化工》2008,37(2):188-190,194
以钛酸四异丙酯(TTIP)、甲基丙烯酸甲酯(MMA)、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径的TiO2溶胶及不同TiO2含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iO2杂化材料,通过动态激光光散射、红外吸收光谱、原子粒显微镜对TiO2溶胶及其杂化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H2O与TIPP的摩尔比在1∶1~22∶1时,TiO2溶胶是稳定的,TiO2在杂化材料中的分布是均匀的、无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3.
用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纳米二氧化硅(SiO2)进行改性,采用原位聚合将改性后的SiO2引入到磺酸型水性聚氨酯(WPU)中。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与SiO2表面羟基发生了化学反应;随着改性SiO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粒径逐渐增大,且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则得到明显改善;拉伸强度则随改性SiO2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当改性SiO2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其值为39.62MPa,粒径为77.16nm,吸水率为13.69%,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裘小宁 《应用化工》2006,35(2):113-116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ETES)作为有机改性剂,与正硅酸乙酯(TEOS)制备了乙烯基改性S iO2杂化玻璃。研究了乙醇作溶剂的一步溶胶-凝胶法、二步溶胶-凝胶法及丙酮作溶剂的三种方法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醇作为溶剂的一步溶胶-凝胶法得不到完整透明致密的杂化玻璃;采用乙醇作为溶剂的二次水解法,透光率随ETES/TEOS摩尔比的增大而增加,可制备ETES/TEOS摩尔比较大(3∶1~6∶1)的透明均质完整杂化玻璃,透光率可达92.8%;采用丙酮作为溶剂的一次水解法透光率随ETES/TEOS摩尔比的增大而减小,可制备ETES/TEOS摩尔比较小(1∶8~2∶1)的透明均质完整杂化玻璃,透光率可达90.3%。红外光谱表明,乙烯基通过S i─C键接枝到S iO2网络中。  相似文献   

5.
氨丙基苯基有机硅树脂微粉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OH)水溶液的催化作用下,将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TES)、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DS)进行水解共缩聚制备氨丙基苯基有机硅树脂微粉。探讨了反应物PTES、APS、DDS三者的比例、TMAOH的用量、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及反应物加入方式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重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制备白色氨丙基苯基有机硅树脂微粉的较佳条件:TMAOH(以水为基准)的质量分数为0·2%~0·4%,APS/(DDS PTES)(摩尔比)为0·35~2·00,PTES/DDS(摩尔比)为1·8,反应温度为20℃,搅拌速率为300r/min,且采用逐滴加料的方法;PTES、APS、DDS三者之间发生了共缩聚反应。  相似文献   

6.
以羽毛角蛋白粉(FK)、甘油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采用浇铸法制备了原位交联的羽毛角蛋白杂化膜。借助FITR、TG、SEM和接触角测试仪等手段对羽毛角蛋白杂化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同时考察了KH560用量对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加热条件下,KH560上的环氧基与羽毛角蛋白上的氨基发生了加成反应以及KH560上Si—O—CH3水解成Si—OH,然后缩合形成Si—O—Si网络结构,从而增强了羽毛角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效地改善了羽毛角蛋白膜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疏水性。  相似文献   

7.
李贝奇  刘荣 《粘接》2015,(2):59-62
有机硅树脂因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氨丙基苯基有机硅树脂不仅耐热性良好,还因活性氨基的存在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本文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TES)为主要原料,在水和乙醇的存在下,以四甲基氢氧化铵(TMAOH)作为催化剂,通过水解共缩聚的方法合成了氨丙基苯基有机硅树脂。探讨了反应单体配比、水与乙醇比例、催化剂的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采用反滴定法测定了产物的氨基含量,并通过红外光谱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APS/nPTES为1:2、水60 mL、乙醇40 mL、催化剂TMAOH 1 mL、反应时间8h是制备氨丙基苯基有机硅树脂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新型聚乙烯醇/硅系杂化膜的制备及渗透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秋根  陈瑜  陈建华  刘庆林 《化工学报》2007,58(5):1238-124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氧烷(APTEOS)有机/无机杂化膜。用FTIR和XRD对杂化膜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膜在乙醇/水溶液中的溶胀行为。考察了杂化膜对85%(质量)的乙醇/水溶液的渗透蒸发分离性能。加入APTEOS降低了PVA的结晶度,有效控制了膜的溶胀,呈现出优良的分离性能。随着APTEOS含量的增加,杂化膜的选择性急剧增加,在5.0%(质量)时达到最大值;同时膜的渗透通量迅速增加。解决了PVA膜trade-off效应。  相似文献   

9.
溶胶-凝胶法制备锆/有机硅复合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氧氯化锆(ZrOCl2·8H2O)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先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共缩聚反应在聚碳酸酯(PC)板表面制备了锆/有机硅复合薄膜,采用TG/DTA、FTIR、UV-VIS、金相显微镜及铅笔硬度测试方法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共缩聚反应,PC板表面形成带有机基团的无机交联网络结构,基本骨架由Si-O-Si,Si-O-Zr,Zr-O-Zr组成;当KH-550与氧氯化锆的物质的量比不低于2∶1时,涂膜PC板的透过率较高,表面较平整;去离子水对薄膜性能的影响较小,水与氧氯化锆的用量在80∶1~20∶1内均可以.PC板镀膜后硬度也由2B提高到H,膜层与基体的结合较好,不易脱落.  相似文献   

10.
接枝氯丁胶中硅烷偶联剂的接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芳  李珍超  刘云雷  孙加欣 《广州化工》2010,38(10):116-117
采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对接枝氯丁胶胶黏剂的性能进行改进,寻求增强接枝氯丁胶性能的最优配方。随着KH-550与接枝氯丁胶的比例增大,固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在浓度为2%~5%时,粘结力较好。  相似文献   

11.
SBS接枝丙烯酸酯类能改善胶液对PVC人造革的黏合性.若在此体系中引入高氯含量的氯化聚氯乙烯CPVC与SBS并用,可进一步提高性能.以质量比为10:3.0的甲苯、丁酮混合液作溶剂,其用量为骨架聚合物(SBS CPVC)用量的4.0倍,引发剂2.0%,单体70%,温度控制在90±1 ℃.在此工艺条件下研究了CPVC、SBS与MMA的三元接枝共聚反应,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CPVC和SBS必须采用分步法溶解,即待CPVC溶解完全后,再加SBS溶解.CPVC在体系中的含量不能过高,否则,胶层在拉伸时易脱离基材,放置过程中也易分层.CPVC用量为骨架聚合物总用量的20%~30%时,所制胶黏剂的贮存稳定性及耐水性能较好,对PVC材料的黏合强度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醇酸改性辛基酚醛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麻油用季戊四醇醇解后与松香对辛基酚醛树脂进行改性合成了醇酸改性辛基酚醛树脂。对改性产品进行了GPC、FT-IR的表征分析及其软化点、庚烷容纳度和溶剂溶解性能等的研究。实验表明:m(亚麻油)∶m(松香)<1.2时,所得产品分子量(M-n)6000~10000,分子量分布范围(PDI)<4,庚烷容纳度在5~20mL/2g,软化点>110℃,可溶于矿物油、植物油、芳香烃、丁酮和乙酸乙酯等溶剂中,是轮转油墨用的一种新型高分子聚合物。  相似文献   

13.
刘国勤  付强 《塑料》2012,41(2):21-23,14
采用硼、钼双改性酚醛树脂,制备具有耐高温性能的酚醛树脂,并利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和冲击试验等方法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硼和钼元素已经接枝到酚醛树脂的分子链中;硼、钼双改性酚醛树脂耐热性能和抗冲击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热塑性酚醛树脂PF。  相似文献   

14.
陈烈意  陈明洁 《广东化工》2009,36(10):26-28
以三甲基氯硅烷(TMCS)为有机掺杂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氨水催化的复合SiO2增透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接触角测量仪对膜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未经TMCS掺杂的SiO2增透膜的峰值透过率为97.5%,而一定浓度TMCS掺杂后的SiO2复合膜的峰值透过率为983%,说明掺杂并没有影响薄膜的增透效果。掺杂前后增透膜对水的接触角从15°增加到123°,显著的提高了薄膜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15.
多孔状纳米SiO2 微粉的制备是以水玻璃和盐酸为原料 ,添加适宜的稳定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适宜的pH值和温度下沉淀合成。要得到性能优良的SiO2 纳米微粉 ,最佳工艺的研究尤其重要。用BDL B型电位仪、BET、EPMA 电子探针及DTA TGA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制得的SiO2 超细微粉 ,颗粒呈多孔状 ,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高达 10 0 0m2 /g以上 ,孔径为 2 5 左右。粒度分布均匀 ,粒度可达纳米级 ,这种粉末具有特殊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日化香精易挥发变质的问题,拓宽其应用领域,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蜜胺树脂(MF)香精微胶囊。以低甲醚化蜜胺(L-MMF)树脂为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结果证实了微胶囊对香精的良好包覆性,热失重〈TGDTG)分析说明微胶囊大幅提高了香精的耐热性能。进一步采用脲、间苯二酚、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氯化钠对蜜胺树脂进行改性并与未改性的树脂及不同甲醚化程度的蜜胺树脂进行对比,研究了改性对微胶囊包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甲醚化蜜胺树脂和聚乙烯醇改性蜜胺树脂对香精的包覆效果较好,所得香精微胶囊粒径小,分布窄,包覆率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端氨基液体丁腈橡胶(ATBN)、纳米SiO_2粒子对环氧树脂体系进行增韧,研究了两种增韧剂的加入对树脂体系凝胶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TBN用量的增加,体系的凝胶时间在同等温度下都明显减小;制备了不同增韧剂添加量的树脂浇注体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ATBN的添加量为10份,纳米SiO_2粒子添加量为1.5份时,增韧效果最为明显,与未增韧体系相比,浇注体冲击强度、弯曲强度、拉伸剪切强度分别提高68%,18%,90%;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固化反应活性以及固化产物动力学研究,确定了当ATBN、纳米SiO_2粒子的添加量分别为10份、1.5份时,树脂体系进行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3.99 kJ/mol,反应级数为0.90;应用增韧后树脂体系制备了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增韧后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到681.82 MPa,比未增韧树脂体系制备的复合材料提高了28%。  相似文献   

18.
采用融熔共混的方法制备出CPVC/SiO2和CPVC/ABS/SiO2两种复合体系,研究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并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以及动态力学分析,考察纳米SiO2以及ABS对体系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纳米SiO2可以提高体系力学性能及耐热性;ABS的加入有效的提高了体系的抗冲击强度,并使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耐热性进一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涂料》2015,(7):33-36
为改善环氧树脂耐疲劳性、耐热性和抗冲击韧性,选用有机硅和双马来酰亚胺对环氧树脂改性。试验使用有机硅对环氧树脂改性,采用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对双马来酰亚胺(BMI)进行二元胺扩链改性,再将二者复合,确定了参考配方和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不同形貌结构的纳米掺银复合颗粒.分析了掺银二氧化硅复合颗粒的形成机理,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FT-IR)及紫外可见(UV-Vis)光谱仪等手段对Ag/SiO_2复合颗粒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颗粒(290 nm)尺寸均匀,近似球状,银颗粒(4 nm)均匀分布在二氧化硅表面,硅烷偶联剂KH-550影响了银粒子在复合颗粒中的分布状态,对Si-O-Si网络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有效抑制了复合颗粒的团簇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