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外套框架增层的结构抗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对于采用分离式外套框架增层的结构,提出旧建筑物与外套框架之间采用弹性连接和弹塑性连接的建议,并对外套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反应分析,说明这两种连接的外套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旧建筑物五外套框架之间取出刚性连接和无连接的外套结构。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转换结构应用到外套增层改造中的发展概况进行总结,并针对实际工程对一种新型“加腋墙”转换结构的使用进行了讨论;其次应用SAP2000对该工程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整体外套增层结构和原砖混结构进行分析.增层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体外套增层改造使原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等都有明显增大,应进行必要的抗震加固,以保证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另外,使用“加腋墙”转换结构的外套增层结构刚度比较均匀,有利于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增层结构的抗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模型试验研究了分离式外套框架和结合外套框架增层结构的抗震性能,探讨了在外套框架与原结构之间设置连接件后,整个增层结构刚度受到的影响以及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的变化;验证了一种在保证原结构可靠性的基础上,降低整体结构地震响应的方向和方法,也为采用外套框架增层结构的未来设计和优化控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试验研究是在理论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某医疗楼为例,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原有结构形式,在比较了直接增层法、整体式套建增层法和几种典型分离式套建增层法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了采用框架梁柱连接的分离式套建增层法,该方法在原结构两侧分别采用钢框架结构,可以明显提高“高鸡腿式”外套钢柱的抗侧刚度,避免使用钢支撑,立面简洁美观、方便施工;同时在加层上下梁之间增加立柱及斜撑,形成钢桁架,可以有效减小托梁高度,满足楼层净高使用要求。并对此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反应谱分析、弹性时程分析及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满足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最后,采用两种不同形式的基础方案解决了现场条件难以施工的问题,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某办公楼原为5层砌体结构房屋,建设方根据使用需要决定增加两层。设计单位经反复论证,决定采用外套巨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增层方案,本文着重阐述了加层结构方案设计以及对原建筑物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6.
7.
王红囡  梁本亮 《建筑技术》2011,42(6):514-516
某美术馆建于1994年,因使用需要,拟续建一层并进行修缮改造。在房屋结构质量鉴定和抗震计算分析基础上,决定采用改变结构体系的加固方案。在适当位置增设混凝土剪力墙,通过调整剪力墙位置及刚度减小扭转效应。对梁柱也采取了加固措施,确保了新旧体系共同工作。  相似文献   

8.
张鑫  吕西林 《工业建筑》2006,36(3):59-62
腹板柱复合空腹桁架转换结构(以下简称腹板柱转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通过在框架梁间的适当位置设置腹板柱,使梁上出现多个弯矩峰值点,同时弯矩峰值也大大降低,从而优化结构的内力分布。通过模型试验对腹板柱转换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结构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屈服机理、承载力、滞回特性、位移延性,得出该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并对该结构形式提出了设计建议。该结构已应用于建筑物外套框架增层工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外套结构加固方法及加层减振体系的设计方法,对既有14层剪力墙结构进行外套增层隔震加固设计,研究增层隔震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建立1/6缩尺结构试验模型,设计橡胶隔震支座,通过调整隔震层刚度完成层间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前两阶频率变化,分析隔震与非隔震结构位移、加速度、混凝土应变响应以及破坏现象的区别。结果表明:增层隔震加固体系能够明显延长结构的二阶周期,并有效地控制结构地震响应;外套结构与原结构协同作用良好,均未发生破坏;既有结构外套增层隔震加固设计方法是可行性的。研究为既有结构抗震加固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不同的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γ,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转换层设在第1层的14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水平地震作用下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对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对加强落地剪力墙和减少转换层上部剪力墙对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板式转换结构转换层位置对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设有不同位置转换层的空间结构分析,论述了转换层设置位置对板式转换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由于转换板自身大质量和刚度的影响,提出了转换层位置较高时,只有对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和层间位移角比的"双控制",才能避免结构层间位移角和地震剪力的突变。该控制方法可供设计板式转换结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砌体结构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砌体结构剪力墙的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试验 ,研究了它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 ,以及影响其侧向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砌体剪力墙抗侧承载力的近似计算公式 ,其计算结果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胡时猛  张兴杰  尤军 《重庆建筑》2011,10(12):66-70
重庆银行大厦属于平面不规则超限结构。本文对这种结构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对比,并针对薄弱楼层做了专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各主要参数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设计方案合理可行。最后通过结合一系列的抗震构造措施,实现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共进行了6个大比例尺板柱节点在竖向荷载和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在对板柱节点试验结果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塑性极限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在冲切力和不平衡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推导出板柱节点抗冲切和抗弯强度相关方程,并简化为实用计算公式。与本文作者和国内外有关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闵岳强  秦天  孔戈 《工程质量》2009,27(11):22-25
旁通道与隧道的连接处是隧道抗震的薄弱环节,但目前有关旁通道抗震性能的研究开展得还很少。为此,提出了一种联络通道地震响应分析的动力有限元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某盾构隧道工程的旁通道进行了横向及纵向地震响应分析,并分析了不同接头形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多孔砖保温夹心墙体抗震性能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 9片不同拉接筋间距的多孔砖保温夹心墙体及 3片多孔砖实心墙体的低周期反复荷载下的拟静力试验 ,分析研究了不同构造墙体的破坏形态、变形性能、拉接件的作用 ,建议了该种墙体的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综合考虑强度退化、刚度退化、捏拢效应等典型滞回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双向激励下非弹性体系地震损伤分析的新型数值模型.结合所筛选的69条地震记录,定量地分析了双向地震激励、强度退化、刚度退化、捏拢效应等因素对地震损伤指标的概率统计特征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非弹性双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损伤指标可以描述为Frechet或Lognormal分布随机变量;双向激励下非弹性双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损伤指标可以近似表达为单向激励下非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损伤指标的平方和开方;减小结构的屈服后刚度或考虑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和捏拢效应的影响可以明显加剧结构的地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在水平作用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节点除了要传递竖向剪力外,还要传递不平衡弯矩,特别是对于板柱边节点,即使不存在水平作用,由于不对称,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也会产生不平衡弯矩。目前对板柱节点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内柱节点连接区,边柱节点连接区的研究则很少。本文在板柱边节点中应用一种抗冲切钢筋的新形式,抗冲切锚栓,来研究配置抗冲切钢筋的板柱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共进行了3个在自重和不平衡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板柱边节点试件的试验研究以及有限元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配置抗冲切锚栓可以显著提高板柱边节点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以及抗震性能;完成的2个配置抗冲切锚栓的板柱边节点的变形能力满足中国现行规范要求,耗能性能与一般梁柱节点接近,试件达到了中等延性水平。  相似文献   

20.
配筋砌体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5片配筋灰砂空心砖墙的低周反复试验,分析了这种砌体剪力墙的破坏特征及基本抗震性能;在综合分析影响墙体抗剪强度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墙体侧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