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用丁腈羟与聚碳酸酯二醇共混物制备聚氨酯脲弹性体,并研究了其性能.纯丁腈羟基聚氨酯脲弹性体的拉伸强度为17 MPa;随着聚碳酸酯二醇用量的增加,丁腈羟/聚碳酸酯基聚氨酯脲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先降低后升高,邵尔A硬度逐渐增大.纯丁腈羟基聚氨酯弹性体的热性能明显优于聚碳酸酯基聚氨酯弹性体.  相似文献   

2.
用梯度固化的方法制备了梯度固化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用红外光谱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所制备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沿着高温到低温的方向,梯度固化聚氨酯弹性体的微相分离程度梯度减弱,材料的杨氏模量逐渐降低,透明度则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3.
聚异氰脲酸酯改性聚氨酯弹性体的RIM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异氰脲酯改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化学组成及RIM工艺条件的考察,确定了合知宾RIM的化学组成和工艺条件,进而采用RIM一步法合成了聚异氰脲酸酯改性聚氨酯弹性体,性能测试表明,在聚氨酯结构中引入改性的聚异氰脲酸酯环结构不仅能明显改善弹性体的热稳定性,而且还能显著提高弹性体的力学机械性能;并随异氰脲酸酯引入量的增加,弹性体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都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4.
用梯度固化法制备了透明度梯度渐变的聚氨酯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下所制备的弹性体透明度.温度梯度越大,由透明向不透明的转变越明显.利用FTIR试样的微相分离进行了分析,随着固化反应温度的升高,微相分离程度整体上表现为逐渐增大.弹性体内部的聚集微区是影响材料透明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涂料》2019,(10):17-21
研制适合橡胶输送带使用的喷涂聚氨酯(脲)弹性体,拓展喷涂聚氨酯(脲)弹性体的应用领域,解决当前喷涂设备成本高及小面积施工困难的需求。以不同种类的聚醚多元醇与二甲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50)合成预聚物为A组分,聚醚多元醇及胺基扩链剂为B组分,采用静态混合技术制备喷涂聚氨酯(脲)弹性体。通过研究异氰酸酯(—NCO)含量、聚醚多元醇种类、扩链剂种类与用量等因素,对聚氨酯(脲)弹性体凝胶速度、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耐磨性等性能的影响,成功研制出适合橡胶表面使用的喷涂聚氨酯(脲)弹性体产品,并对该产品进行物理性能及耐介质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脲)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聚氨酯(脲)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聚氨酯(脲)/层状硅酸盐和聚氨酯(脲)/无机刚性粒子2类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结构与性能表征及其在弹性体、胶黏剂、涂料、膜分离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聚己内酯多元醇CP10、CP20和混合二异氰酸酯等为原材料,采用半预聚法制备了微孔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软段相对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DI/MDI=20/80时,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力学强度达到最高值。增大扩链剂用量,弹性体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定伸应力、硬度和弹性均增大。降低软段相相对分子质量,弹性体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变好,硬度增大,弹性下降。增大发泡剂用量,弹性体拉伸强度和弹性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阻燃剂DMMP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的不同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MMP用量的增大,聚氨酯弹性体的阻燃性能提高,伸长率增加,而力学性能下降,当DMMP的质量分数为3%左右时,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变化不大;而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氧指数可达28,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也达到27以上,可满足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阻燃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聚氧化丙烯二元醇合成聚氨酯预聚体,通过间苯二胺扩链,得到一种芳香族聚氨酯弹性体。探讨了异氰酸根指数(R值)对聚氨酯预聚体和弹性体合成及固化行为的影响;并利用FT-IR、DSC和拉伸实验等对合成聚氨酯的结构、组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R值的增加,聚氨酯弹性体的凝胶时间和表干时间逐渐缩短,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降低,硬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升高;R值为2.0、2.5和3.0时,合成了固化参数适宜、拉伸性能优异、可用于混凝土防护的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N,N′-亚乙基脲(EU)作为扩链剂合成聚氨酯弹性体的使用方法,EU与-NCO之间的反应活性,催化剂对EU与-NCO之间反应的催化作用以及EU作为扩链剂合成出的聚氨酯弹性体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