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采用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X射线衍射、显微硬度计及三维表面轮廓仪等对磨削加工后的GCr15SiMn轴承钢的显微组织、硬度、残余应力及物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磨削后GCr15SiMn轴承钢表面的硬度远高于基体,并且残留奥氏体发生分解,表面呈现压缩残余应力。试样表层组织存在由于塑性变形引起的几何必须位错密度(GND)增加的现象,这是轴承钢表面硬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将轴承服役过程以及磨削加工后的组织性能变化进行对比,发现有相似之处。磨削加工引起的表层变化可能是诱发裂纹在表面萌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OM、XRD、SEM和UMT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不同表面处理后GCr15轴承钢的显微组织和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碳氮共渗后的GCr15轴承钢,碳氮共渗+低温渗硫后的GCr15轴承钢表面形成了以FeS为主的渗硫层,其微观形貌呈现均匀细小的颗粒状,虽硬度略有下降,但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率均明显降低,可显著提高轴承材料表面抗擦伤、抗咬合的能力,从而延长轴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在磨损过程中,FeS层发生脱落、产生涂抹效应,显著降低了磨粒磨损的程度。通过磨损形貌分析,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4.
5.
6.
GCr15轴承钢过热“带状组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GCr15轴承钢进行了不同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工艺试验。发现当淬火加热温度过高时,淬火组织中将会呈现出一种明暗相间的过热“带状组织”。这是由于样品中不同区域高温下含铬碳化物溶解难易程度不同导致抗蚀性能判别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8.
9.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和洛氏硬度试验等方法,研究了GCr 15轴承钢终热处理工艺中回火温度对其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淬火态GCr 15钢试样组织主要由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碳化物组成.在440~760℃温度范围内,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GCr 15钢试样组织中不断有碳化物析出并...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轴承钢GCr15的恒温相变超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GCr15钢在Ac1相变点附近的恒温超塑性特性与变形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一些材料一样,该钢也存在恒温相变超塑性现象。当初始应变速率为2.5×10^-4s^-1时,经预调质处理的GCr15钢试样,在748℃进行超塑性拉伸试验获得最大延伸率达800%,流动应力为24MPa。与已有的同类研究结果相比,其延伸率提高了200%以上。 相似文献
14.
GCr15轴承钢棒线材的球化退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和实际生产经验,探讨了GCr15轴承钢的球化机制和退火工艺。从退火质量稳定性角度出发,分析了GCr15轴承钢的3种主要球化退火方式。阐述了退火装备的进步对轴承钢球化退火质量提高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改善轴承钢棒线材球化退火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GCr15钢在轴承中广泛使用,其回火温度对轴承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GCr15轴承钢的硬度、残余奥氏体含量、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Cr15的回火温度为165~300℃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HRC由61.7降到56.2,残余奥氏体含量由9.88%下降到3.26%,表面残余应力由706.8 MPa下降至382.2 MPa;其显微组织主要为针状马氏体、颗粒碳化物和少量的亚稳定相残余奥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碳化物逐渐聚集并不断长大。该研究为GCr15钢低温回火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初炼炉冶炼工艺、精炼渣系、真空度、真空保持时间、弱吹氩时间、钢锭模温度对轴承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炉渣碱度、真空度≤30 Pa,真空保持时间≥15 min,弱吹氩≥8 min,保证钢锭模温度在30~100℃,可以生产出氧含量、夹杂物含量低及表面质量良好的轴承钢。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