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推动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分析能源发展与应用的基础上,引出能源互联网的概念,阐述了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与特点。介绍了国内外能源互联网建设概况,结合江苏电网现状提出了江苏发展能源互联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形态,基于全面感知、宽带互联和智能应用,创造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能源互联网是由互联网与新能源技术整合而形成的新型能源体系。能源互联网在实现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融合的同时,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良好支撑。在阐述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和历程以及能源互联网发展缘起和特点的基础上,梳理了能源互联网与智慧城市间密切的关系,总结了能源互联网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各领域的应用,并对能源互联网支撑智慧城市发展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志远  曹阳  张晶  於益军 《中国电力》2017,50(11):42-47
标准国际化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这是一个复杂问题,牵涉众多的技术领域和多样性的标准化需求。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技术脉络梳理和标准国际化需求分析出发,对标准国际化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实施部署方式进行了研究。梳理了包含4个专业方向、13个技术领域、45个子领域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梗概。基于各专业方向和技术领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标准国际化需求。提出了立足于当前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工程建设和标准积累的现实基础,通过4种途径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标准国际化,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支撑的总体思路。挑选了一批优先进行标准国际化的技术领域和具体标准,推荐了一些典型的标准国际化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能源互联网——信息与能源的基础设施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互联网作为未来可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和潮流。阐述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和特征,提出其基本架构,并从广域网,局域网和基础设施三个层面讨论信息与能源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综述了国内外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能源路由器作为信息与能源的基础设施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并对基于能源路由器的能源互联网应用场景给出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5.
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以化石能源集中式利用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发生变革,而以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能源互联网力图结合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与分享,促进电力、交通、天然气等多种复杂网络系统的相互融合,最终实现改变能源利用模式,推动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此背景下,展望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并试图建立其基本的研究框架。首先,给出了能源互联网的初步定义,并概述了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架构及其组成。随后,针对广域内分布式设备的协调与控制、电力系统与交通系统的融合、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网络的融合、信息物理建模及安全等几个核心问题,探讨了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6.
能源互联网架构设计与拓扑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互联网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支柱,架构设计问题是能源互联网研究和发展的基础。从研究互联网的拓扑结构特征入手,以能源互联网的目标和特性为准则,设计了一种基于分级储能单元的能源互联网架构;为描述该架构特征,提出了一种能源互联网拓扑模型,通过仿真,说明所提出的能源互联网架构在拓扑形态上相比较传统电网更加接近于互联网。同时,典型实验表明,该拓扑模型在结构鲁棒性方面相比传统电网有大幅度提高,所提出的拓扑模型可作为未来研究能源互联网系统规划和架构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能源互联网的认识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互联网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但有关其理念、架构、技术、发展路径等诸多方面尚无定论。文中从互联网的发展经验出发,剖析能源互联网的实质和特征,辨析其与智能电网的区别与联系,梳理其关键支撑技术,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可能发展路径。指出能源互联网有广义和狭义2种含义,其发展依赖信息通信技术(ICT)、商业模式等8项关键技术和机制,未来的发展可以分为同时并存的自顶向下的广域全球能源互联网和自底向上的局域能源共享网络2种发展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刘开俊 《电力建设》2015,36(10):5-10
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变革,加快构建以清洁能源输送为主导的能源互联网已成为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了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内涵和特征,阐述了能源互联网框架体系构建和顶层设计的基本理念,以电力发展为核心提出了能源互联网发展中的任务和挑战,并对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能源互联网     
正能源互联网是以互联网理念构建的新型信息能源融合"广域网",它以大电网为"主干网",以微网为"局域网",以开放对等的信息能源一体化架构,真正实现能源的双向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新能源的接入。微网是能源互联网中的基本组成元素,通过新能源发电、微能源的采集、汇聚与分享以及微网内的储能或用电消纳形成"局域网"。大电网在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兴起,不同领域对其内涵具有不同的解读。文中将能源互联网的技术实质归纳为一种网络化能源集成技术,将智能电网定位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中枢,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三层双向网络架构,并将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概念扩展为cyber,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CPS)系统。将网络化能源集成的关键技术归纳为统一对等的节点模型、能源集成接口体系、网络化集成条件下的运行与控制,以及基于广义大能源网的能量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目标中提出加强新能源电站配套电网建设,使之成为接纳新能源的"高速公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生物质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备受关注。介绍一例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微网化"系统运行状态,探讨微网技术在弥补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降低其对电网的影响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资源环境问题对能源生产、传输和利用形式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需求,积极发展智能电网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论述了智能电网与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的关系;深入分析了能源与电力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得出智能电网将是中国现阶段能源与电力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次,从发、输、配、用等九大领域构建了智能电网发展的总体架构;阐述了智能电网在推动能源转型、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总之,坚持以电为核心,充分发挥智能电网在智慧能源及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有助于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尹天文  柴熠  张扬 《低压电器》2013,(2):1-4,20
阐述了国内外用户端能源管理技术的现状和最新进展。提出了用户端能源管理技术概念和关注范畴。论述了用户端能源管理的总体目标,指出了用户端能源管理的实现方式和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储能技术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能源互联网的特征,给出了广义电力储能的定义,提出了储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2种应用模式。对电化学储能、电动汽车、储热、储氢等将在能源互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储能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储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新能源发电和储能的协调规划和调度技术、基于储能的能源路径和能源分配策略、储能与能量转换装置的集成设计和协调配置、考虑储能的能源交易机制是储能在能源互联网应用中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发展智能电网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逐渐成为解决当前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智能电网的建设也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安全并网提供了可能。基于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基本特征,分析研究了智能电网环境下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主要运行机制,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完善的社会综合能源系统是低碳经济背景下解决我国社会供能系统安全性低、自愈能力差、设备利用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一种可能解决方案。文章首先给出综合能源系统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结合世界各国综合能源系统建设的经验与我国能源资源现状,分别从国家、区域和终端这3个层面探讨了我国未来综合能源系统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欧洲电网是世界上最大区域互联电网,也是世界上少见的实现了多国互联运行的电网。欧洲电网的电源装机总量全球最大,其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和利用,也是各国推进能源转型、促进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学习典范。在分析欧洲电网各国当前电源结构、负荷特性和电网互联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几个主要欧洲国家目前电网的发展情况以及它们与周边邻国互联现状的主要特征。此外,在对具体的电网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能源互联网在物理平台、信息平台和融资机制3个方面可能的建设需求,总结了欧洲电网的发展对于构建能源互联网的3点启示。该文的分析和结论,对能源互联网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