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水热合成法,通过改变投料配比,在硅铝比分别为20,40,60,80,100,120时合成了镁碱沸石,经挤条成型后制得催化剂。采用XRD、低温N2吸附-脱附、SEM、NH3-TPD和吡啶吸附FTIR等方法对合成的镁碱沸石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以正丁烯骨架异构化制异丁烯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催化剂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硅铝比对镁碱沸石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影响较小,对相对结晶度、晶粒粒径和酸性等影响较大,硅铝比为60~80时合成的镁碱沸石具有最高的相对结晶度、较大的晶粒尺寸、适宜的酸量及L/B酸的比值。反应结果表明,硅铝比为60~80时合成的镁碱沸石催化剂的正丁烯骨架异构化活性和稳定性最好,异丁烯收率较高且副产物丙烯收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改性β沸石负载碳化钼催化剂上正己烷的异构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碱溶液适度处理β沸石来增大其孔径,以(NH4)6Mo7O24·4H2O为钼源,以正己烷为碳源,制备了改性β沸石负载碳化钼催化剂。XRD,BET,FTIR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改性β沸石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孔径,利用正己烷作为碳源得到了对异构化具有活性的β-Mo2C催化剂。以正己烷为模型反应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空速和氢烃比对β-Mo2C/β沸石催化剂临氢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β沸石负载碳化钼催化剂上的正己烷异构化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65 ℃, 反应压力1.5 MPa,体积空速1.0 h-1,氢烃体积比200。在该条件下,当正己烷转化率为80.97%时,异构化选择性和异构产物收率分别为72.53%和58.73%。  相似文献   

3.
采用脉冲色谱技术和电位滴定法分别测定了各种活化温度下,热分解HM和HZSM-5沸石上间二甲苯的转化活性,选择性和沸石的质子酸度。二种氢型沸石在500~600℃活化温度区间观察到二甲苯转化活性的最大值,沸石最高质子酸度在460℃附近,转化活性和质子酸度之间无对应关系。在HZSM-5沸石上间二甲苯只发生异构化。选择适宜的预处理条件来除去残NH_3(或RNH_2的未完全分解产物)对HZSM-5沸石上质子酸中心的再吸附后,间二甲苯异构化活性和质子酸度之间呈现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异构化反应在质子酸中心上发生。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的镁物种对适宜浓度盐酸处理的NaZSM-35分子筛进行二次改性处理,并考察了改性ZSM-35分子筛催化正构烯烃骨架异构化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草酸镁改性对ZSM-35分子筛的酸量改变及性能提高不明显;硝酸镁和氧化镁改性后,分子筛B酸和L酸的总酸量骤然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快速下降;碱式碳酸镁改性可对分子筛B酸和L酸的酸量分布进行一定程度的调变,在反应物转化率不变的基础上,异己烯的收率明显增加。因此,碱式碳酸镁是最适宜的改性物种。进一步探究碱式碳酸镁负载量对分子筛催化正构烯烃异构化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碱式碳酸镁质量分数为1.0%时,催化剂具有最佳催化骨架异构化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5.
海泡石的酸改性及其作为FCC催化剂基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种强酸对海泡石进行改性,研究了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海泡石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对改性海泡石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改性海泡石作为FCC催化剂基质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三种强酸改性海泡石,盐酸最为适宜;随着酸浓度的增大,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改性海泡石的比表面、孔体积和脱镁率提高;适合FCC催化剂基质的最佳改性条件为:盐酸改性,其浓度为1 mol/L,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海泡石的脱镁率约为27%;以改性海泡石作为FCC催化剂基质,有效的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孔体积以及增加了催化剂中孔的孔体积;同时海泡石带入适量的氧化镁,可以增强催化剂的抗重金属性能。  相似文献   

6.
列离子交换法测定沸石表面质子酸量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离子交换的影响因素,证明交换温度为90℃,LHSV为20h~(?),NaNO_3浓度为0.5~1.0N为最佳条件。通过酯化和乙醇脱水反应表征了沸石的焙烧温度、表面质子酸量与其催化活性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沸石催化剂在精细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各种阳离子交换的沸石既可作酸催化剂,又可作碱催化剂,用于异构化反应、烷基化反应、氧化反应和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等,与一般酸碱催化剂相比,沸石催化剂具有择形催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Hβ沸石催化剂催化α-甲基萘的异构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α-甲基萘在HZSM-5,HY,HUSY,Hβ沸石催化剂上的异构化反应。发现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与沸石的孔道结构和表面酸性相关,Hβ沸石催化剂能有效地抑制双分子歧化副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Hβ沸石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和β-甲基萘选择性。同时,采用Hβ沸石作为α-甲基萘异构化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制备及异构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低于300℃时,主要发生异构化反应;在较高温度下,歧化反应成为主要反应。在较佳反应条件下,α-甲基萘的转化率为70.0296,异构化产物β-甲基萘的选择性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9.
C5~C6烷烃骨架异构化旨在提高汽油总组成的辛烷值 ,反应受平衡限制 ,低温有利于支链异构化热动力学平衡。为达到最大的异构化油产率 ,C5~C6烷烃异构化应在尽可能低的温度和高效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烷烃骨架异构化是典型的酸催化反应 ,已发现 ,含铂的氯化氧化铝(Cl Al2 O3 )对C5~C6烷烃在温度 4 2 3K下异构化高度有效。通过单分子酸机制发生反应可知 ,铂添加剂的作用在于降低催化剂的减活速率。基于沸石的催化剂也被开发用于C5~C6烷烃异构化。藉助基于H 丝光沸石的催化剂 ,可在较高温度 5 2 3K下发生反应 ,这表明 ,H 丝光沸石的酸强…  相似文献   

10.
以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考察Zn改性ZRP沸石催化剂对催化裂化汽油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考察改性金属Zn在芳构化反应中的作用,并结合吡啶吸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改性前后催化剂的酸性变化,提出催化裂化汽油在Zn改性ZRP沸石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Zn改性能够显著提高ZRP沸石催化剂的芳构化性能。分析认为催化裂化汽油芳构化反应在ZRP沸石催化剂上主要通过氢转移反应实现,在Zn改性的ZRP沸石催化剂上以环化、脱氢为主,氢转移反应为辅,并涉及到裂化、齐聚、异构化等反应。Zn改性的ZRP沸石孔道中可能存在[Zn(OH)]+活性位,它具有B酸和L酸的双重属性,芳构化反应在不同的反应步骤需要不同性质的活性位,因此Zn改性可提高ZRP沸石的芳构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河南油田云 2井白云岩储层的特点 ,根据大量的室内试验 ,评选出酸压的胶凝酸、普通酸、复合酸酸液配方 ,其酸液腐蚀速度 2 4 75 3g/m2 ·h ,铁离子质量分数 82 91% ,表面张力为 2 8mN/m。确定了胶凝酸→普通酸→胶凝酸→普通酸→复合酸→活性水的酸压工艺 ,利用普通酸与胶凝酸交替注入实现深穿透 ,复合酸作为封口剂 ,避免近井地带污染堵塞。同时全面考虑井筒温度场及裂缝温度场、裂缝几何尺寸模拟、酸岩反应参数和酸蚀裂缝参数 ,制定了云 2井酸压施工方案 ,2 0 0 3年 1月 1日该技术首次在河南油田进行了现场施工 ,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醋酸装置副产品巴豆醛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以大庆石化总厂化工二厂醋酸车间副产巴豆醛为原料,合成五种国内紧缺的化工产品及其合成工艺,并进行了初步的经济效益分析,为综合利用副产品巴豆醛提供了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煤油、盐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考察了表面活性剂配比对煤油微乳酸稳定性的影响、不同表面活性剂用量下的最大增溶酸量、微乳液和微乳酸的拟三元相图、煤油微乳酸的粒径分布、耐盐能力及缓释效果。结果表明,采用CTAC与NP-15复配可获得稳定的煤油微乳酸体系;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最佳用量为10.7%(w),氯化氢含量达到10.9%(w);当CTAC∶NP-15=3∶2,AS1∶AS2=1∶2,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1∶1时,可以得到较大的微乳酸单相区。该微乳酸体系粒径小、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温性,耐CaCl2能力可以达到60000mg/L。与相同浓度的盐酸水溶液相比,煤油微乳酸缓释反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己二酸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尼龙酸的应用领域及其相关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尼龙酸在高沸点溶剂、增塑剂、聚酯多元醇及二元酸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尼龙酸产品的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乙酸在酸化工作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乙酸的相对反应速度,乙酸与柠檬酸对稳定铁离子的协同效应,乙酸的腐蚀速度及其对酸液局部腐蚀钢铁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具有缓速、协同柠檬酸稳定铁离子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温下酸液的腐蚀速度,能够协同缓蚀剂有效地控制高温动态条件下高浓度土酸溶液对钢片表面的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16.
缓速酸种类及乳化酸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缓速酸种类及作用机理,缓速酸包括自生酸、稠化酸、泡沫酸、活性酸及乳化酸。重点介绍了乳化酸作用机理、改造地层特点及应用研究进展,即利用乳化酸的缓速性及其黏度,降低酸岩反应速率和酸液滤失速率,使酸液进入地层深部,增加酸液穿透距离,改善油层渗透率,达到提高油井产量的目的。用缓速酸对油田酸化施工,结果表明,乳化酸的缓速率是空白酸的4—6倍,施工成功率达100%,有效率达80%以上,油气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己二酸副产物制取过氧化丁二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直接利用生产己二酸副产的混合二元酸制取过氧化丁二酸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条件;实验采用乙酸酐作脱水剂,由混合二元酸先制取丁二酸酐,再用过氧化氢氧化制得过氧化丁二酸;确定出了各步反应及其产物分离的工艺条件,丁二酸酐、过氧化丁二酸的收率和产品纯度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秦冰  张利强 《石油化工》2007,36(10):1056-1060
建立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精对苯二甲酸生产污水中的对苯二甲酸、对甲基苯甲酸和苯甲酸3种主要芳香酸含量的方法。3种芳香酸的测定线性范围均为2~12m g/L,最低检测限均为0.5m g/L。讨论了实际污水中所含有机物对测定结果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在吸收波长λ为225,250,255nm处,废水中含量较多的醋酸、醋酸甲酯等有机物不干扰测定结果;含量较少的对二甲苯、邻苯二甲酸等芳香化合物对测定结果也基本无干扰;该测定方法适合于采用稀盐酸或稀硫酸进行酸沉后污水中芳香酸含量的测定,不适合稀硝酸酸沉后芳香酸的测定。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及准确度较高等特点,适合实际生产过程使用。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对二甲苯的氧化残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对二甲苯氧化残渣中的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色谱柱为Phenomenex5SAX,250×4.6mm,磷酸盐缓冲液作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设在236nm。方法的回收率大于97.2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2%,相关系数大于0.9985。  相似文献   

20.
深井碳酸盐岩储层深度酸压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影响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效果因素,并对塔河油田深井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种适合于塔河油田深井碳酸盐岩储层深度酸压改造的工作液体系即:胶凝酸、乳化酸、活性酸及其配套酸压工艺技术,并对四种深度酸压工艺及其特点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