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煤焦直接还原脱除烟道气氮氧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不同煤焦,采用程序升温和恒温实验方法,在固定床上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NO转化率和C对NO选择性,分析了煤焦脱硝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NO和O2在煤焦表面发生化学吸附所形成的络合物在脱硝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影响C-NO反应和C-O2反应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在所考察的煤焦中锡林浩特褐煤焦脱硝效果最好,当温度为723 K时烟道气中NO还原率可达99%;在温度623~923 K、O2浓度0~5%范围内,提高温度和O2浓度均有利于提高NO转化率,而降低O2浓度有利于提高C对NO选择性;烟道气中NO浓度越高,其转化率越低,但C对NO选择性越高。  相似文献   

2.
费华  胡松  向军  孙路石  石金明  付鹏  陈刚  苏胜 《化工学报》2011,62(1):199-205
在热重分析仪上对焦作无烟煤焦和云浮烟煤焦O2/CO2条件下燃烧特性进行研究。确定在不同温度下不同煤焦O2/CO2燃烧的特征。利用随机孔模型(RPM)表征两种煤焦反应速率与碳转化率的关系,同时与未反应缩核模型(Model Ⅰ)和混合模型(Model Ⅱ)的拟合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不同反应条件下,随机孔模型具有最佳的拟合效果,相关系数都在0.986以上。比较RPM、ModelⅠ和Model Ⅱ计算结果发现,焦作无烟煤焦的O2/CO2等温燃烧的活化能比云浮烟煤焦的高,且同一煤种燃烧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常数越大。由于随机孔模型的结构参数ψ可以很好地表现孔结构变化对煤焦燃烧反应的影响,因此随机孔模型能更加准确地描述煤焦O2/CO2燃烧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256 m2烧结机O3氧化烧结烟气中NO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含O3喷射气体与烧结烟气流动及NO低温氧化特性。通过与76步复杂反应机理的对比验证了11步简化机理的适用性,分析了反应温度、O3/NO摩尔比以及O3分布特性对NO氧化效率和不同价态NO x 转化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对简单结构反应器的模拟结果表明:NO3稳定性较差,烟道内主要氧化产物为NO2与N2O5;随反应温度升高,NO氧化效率基本保持不变,NO2转化率提高且提升速率逐渐增大而N2O5呈相反规律;随O3/NO摩尔比增大,NO氧化效率提高但提升速率逐渐减小,NO2转化率先增大后在摩尔比高于1.25时开始减小,而各工况均产生N2O5且生成量逐渐增大,其原因为射流核心区可提供高O3/NO摩尔比条件;通过优化O3分布器结构改善O3与烟气接触与混合条件,O3与NO摩尔比为1.0、停留时间为0.87 s时NO氧化率可提高约12.8%,摩尔比为2.0、停留时间为1.73 s时N2O5转化率可提高约15.6%。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由于脱硝效率高、选择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烟气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然而,目前广泛采用的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会使烟气中SO2氧化成SO3,烟气中过高的SO3对电厂安全运行会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典型V2O5-WO3/TiO2催化剂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SCR脱硝过程中烟气流量、温度、O2浓度、SO2浓度等对催化剂表面SO3生成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SO3生成的反应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催化剂表面SO3生成反应中SO2的反应级数为0.59,当O2浓度大于3%时,O2的反应级数为0,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0.39 kJ/mol;实验条件下,烟气中SO2浓度增加会使SO3生成的反应速率提高;O2浓度对催化剂表面SO3生成影响并不显著;烟气温度对催化剂表面SO3生成具有显著影响,高温会促进SO3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研究了固体高分子脱硝剂选择性非催化还原(PNCR)脱硝效率、影响因素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固体脱硝剂炉内发生非催化还原反应,在850~115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脱硝效率逐步增加,在950℃达到最佳(97%左右),之后脱硝剂主要受高温氧化反应的影响,脱硝效率下降。氧气不利于脱硝反应,随着氧气的增加,脱硝效率逐渐降低;水蒸气加入能减弱O2的氧化作用,延迟脱硝剂的高温氧化反应。固体脱硝剂热分解过程的O元素主要以CO2形式析出,N和C元素生成NH、CH2和CN等自由基,CH2和CN则通过与O2、O和OH反应而消耗炉内强氧化性基团,抑制NO的生成,加快NH等自由基与NO还原反应而实现高效脱硝。该研究结果为高分子脱硝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作为卡车、重型机械以及船舶的主动力装置仍被广泛采用,其尾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技术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搭建了模拟柴油机尾气的配气系统,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的方法对模拟柴油机尾气进行了脱硝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本系统,电源效率和能量密度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升高,当输入电压高于60V时,电源效率在90%以上;在O2/N2条件下,随着O2浓度以及能量密度的增加,NO生成量逐渐增加,NO2生成量先增加后降低最终趋于稳定;在NO/N2条件下,低温等离子体对NO的脱除率接近100%;在NO/O2/N2条件下,随着NO浓度的增加,临界O2浓度升高,O2体积分数为1%时脱硝效率在90%以上,O2体积分数高于14%时低温等离子体的脱硝率为负值,且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生成的NO x 浓度也更高,O2浓度对低温等离子体的脱硝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在低能量密度时,加入NH3会提高脱硝性能,高能量密度时NH3会略微降低NTP的脱硝性能,当加入H2O模拟真实柴油机尾气成分且喷氨时,获得的脱硝率最高为40.6%。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船舶柴油机烟气中NO的排放,将光催化技术与紫外/NaHSO3高级还原技术联合还原脱除模拟烟气中NO。制备了Ag/TiO2-x/泡沫陶瓷光催化剂,利用自制的光催化海水喷淋反应器考察了温度、液气比、NaHSO3浓度、空速、NO浓度对脱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脱硝率提高;液气比为3~6 L/m3时,脱硝率变化较小;随着NaHSO3浓度的增大,脱硝率先升后降;空速和NO浓度增大都不利于脱硝。光催化联合海水NaHSO3能还原脱除NO,NO质量浓度为1 000 mg/m3时,脱硝率可达66.6%,N2选择性为67.54%,NH+4选择性为13.16%。  相似文献   

8.
以La-Mn钙钛矿氧化物为活性组分,生物炭为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脱硝催化剂LMO/BCNA。利用固定床反应装置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以及耐硫耐水性能,100~250℃范围内,NO转化率>80%,N2选择性>90%,225℃时NO转化率最高,为95.8%,对应的N2选择性为95.4%。与氧化物相比,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大幅提升,同时也扩宽了工作温度区间;生物炭载体的引入,减弱了催化剂对H2O、SO2的吸附,增强了耐硫耐水性能。应用稳态动力学方法构建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在实验条件范围且O2含量为5%时,催化NH3-SCR反应过程中NO、O2、NH3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66、0、0,并得到LMO/BCNA催化的反应活化能为25.52 k J/mol,低于商用钒钨钛催化剂的化学反应活化能(40~94 k J/mol)。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催化裂化烟气中的SOx、Nox,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Mg-Al尖晶石,并通过共胶法进行金属氧化物改性制备得到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脱硝助催化剂。在小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铜铈改性以及烟气中O2含量对尖晶石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并在小型提升管装置上考察了铜铈复合改性后尖晶石同时脱硫脱硝的性能。结果表明:经铜铈复合改性后的尖晶石脱硫活性最高,40min内仍能保持90.67%的SO2脱除率;含铜尖晶石的脱硝性能最优,450℃后NO转化率达100%。烟气中O2含量对脱硫有利而对脱硝不利,当O2含量过高时,NO不能有效脱除。原位红外漫反射分析表明:含铜尖晶石良好的脱硝性能是因为其含有的Cu+对CO优异的吸附性能,O2的影响在于其与CO的反应,导致CO消耗。提升管装置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主风量为0.6m3/h时,CuCe-MgAl脱硫效率为59.96%,脱硝效率为87.63%。当主风量为0.8m3/h时,脱硫效果提升至74.50%而失去了脱硝功能。  相似文献   

10.
沈文锋  向柏祥  张海  张扬  吕俊复 《化工学报》2017,68(8):3225-3231
基于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利用CHEMKIN-PRO软件中的平推流反应器研究了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过程对SO3生成作用,以及烟气中SO2、NO、O2和H2O的体积浓度对SO3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氨的注入改变了SO3生成机理和主要路径,明显促进烟气中SO2向SO3氧化。在NH3的体积浓度为300 μl·L-1、SO2的体积浓度为2000 μl·L-1、停留时间1.9 s内温度从1373 K降低至573 K时,生成的SO3体积浓度大于10 μl·L-1。随着SO2体积分数的降低,生成的SO3体积浓度减小,但转化率有所增加;此外生成的SO3体积浓度随O2体积浓度、NO体积浓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H2O体积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燃用高硫煤时,SNCR对SO3的生成作用必须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燃煤锅炉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对电厂脱硫和脱硝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aO作为脱硫剂可以实现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中SO2的高效脱除,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NO,同时CaO的存在对焦炭还原NO起催化作用,可以实现燃煤烟气中SO2/NO的联合脱除。为了探究连续温度变化对CaO/生物质焦联合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在钙循环捕集CO2技术背景下,研究了等速升温流态化下CaO/生物质焦的SO2/NO联合脱除特性。探究了烟气中O2和CO2对CaO/椰壳焦脱除SO2/NO的影响。结果表明,O2通过对椰壳焦表面碳原子的活化作用降低了异相还原NO温度,在300~950℃等速升温过程中CaO/椰壳焦的NO脱除效率逐渐增加,780℃以上能实现100%脱硝。O2也提高了CaO/椰壳焦的脱硫效率。CO2与CaO的碳酸化反应以及与椰壳焦的气化反应对同时脱除SO2/NO有明显抑制作用。O2和CO2共同作用下,在500~800℃内CaO/椰壳焦的脱硝效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脱硫效率先降低后升高。NO促进了CaO/椰壳焦脱除SO2,而SO2对脱硝有抑制作用。800℃时CaO/椰壳焦同时脱除SO2和NO的效率分别为97.7%和93.9%。  相似文献   

12.
沈昊天  王卉  沈畅  吴建飞 《化工进展》2020,39(11):4734-4741
富氧燃烧作为新型燃烧方式可以有效减少CO2排放,提高燃烧效率,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烟气组分也产生较大的变化。玉米秸秆焦可以作为吸附剂在燃烧后阶段对汞进行脱除。本文采用1% NH4Cl溶液浸渍的玉米秸秆焦为吸附剂,在富氧气氛下探究NO及O2对汞氧化脱除机理。文中指出玉米秸秆焦经浸渍改性处理后,其表面孔隙结构更加丰富,比表面积以及总孔容积增大。同时,改性后表面官能团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含氧的官能团,对汞的吸附起着重要作用。富氧气氛下NO与生物质焦表面的O2和含氧基团反应生成具有氧化作用的NO2,与零价汞反应促进汞的去除。NO和O2共存时对零价汞的氧化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O2含量的增加也会促进生物质焦对汞的吸附,这主要是由于O2的强氧化作用导致,与零价汞发生非均相氧化反应生成HgO。此外,含氧官能团化学键的断裂也为汞的氧化提供了氧自由基团。  相似文献   

13.
阚青  杨岚  刘露  马晓迅 《化工进展》2019,38(10):4786-4796
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介质阻挡-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反应装置在模拟烟气中进行NO、SO2的脱除研究。考察了O2、CO2、水蒸气等气体组分对脱除NO、SO2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添加剂CH3COONH4对脱除NO、SO2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O2、CO2和水蒸气浓度的增加对NO脱除有抑制作用,而引入CH3COONH4后,这些抑制作用会被减弱,使NO的脱除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但这些抑制作用不会完全消除。在引入CH3COONH4后,气体组分和输入电流的变化对脱除SO2的影响不明显,SO2脱除率可达到94%左右。在N2/O2/CO2/H2O/NO/SO2体系中加入0.27%的CH3COONH4后,NO初始浓度不变的条件下,SO2含量较少时,对NO的脱除影响不明显,随着SO2浓度的增加,NO的脱除率不断下降,增加CH3COONH4的添加量可消除SO2的影响;另一方面,在SO2初始浓度恒定的条件下,随着NO含量的增加,SO2的脱除率保持在94%左右。在N2/O2/CO2/H2O/NO/SO2体系中加入0.51%的CH3COONH4后,输入电流2.5A时,NO的脱除率达到72%。  相似文献   

14.
王佳怡  范垂钢  李松庚 《化工学报》2022,73(5):2140-2148
在450℃对神木煤制半焦还原NO进行研究,采用Raman、FT-IR、XPS等分析方法探究了半焦脱硝影响因素与其表面碳氧官能团的关系。结果表明:热解制焦温度、烟气中氧气浓度以及负载金属对脱硝效果的影响都与半焦表面碳氧官能团有关,降低热解温度、增大氧气浓度、负载金属均有利于增加C—O官能团。采用XPS表征对金属负载半焦表面的碳氧官能团进行分析,发现热力学相对稳定的C—O官能团含量与脱硝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6)。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热力学稳定的C—O官能团在半焦脱硝过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A process of simultaneou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of flue gas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The flue gas containing 200 mg·m-3 NO, 1000-4000 mg·m-3 SO2, 3%-9% O2, and 10%-20% CO2 was first oxidized by O3 and then absorbed by ammonia in a bubbling reactor. Increasing the ammonia concentration or the SO2 content in flue gas can promote the absorption of NOX and extend the effective absorption time. On the contrary, both increasing the absorbent temperature or the O2 content shorten the effective absorption time of NOX. The change of solution pH had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NOX absorp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2, the NOX removal efficiency reached 89.2% when the absorbent temperature was raised to 60 °C, and the effective absorption time can be maintained for 8 h, which attribute to the buffering effect in the absorbent. Besides, both the addition of Na2S2O3 and urea can promote the NOX removal efficiency when the absorbent temperature is 25 °C, and the addition of Na2S2O3 had achieved better results. The advantage of adding Na2S2O3 became less evident at higher absorbent temperature and coexistence of CO2. In all experiments, SO2 removal efficiency was always above 99%, and it was basically not affected by the above factors.  相似文献   

16.
在6kWth鼓泡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了城市污泥的燃烧实验,研究了烟气再循环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燃烧温度、过量氧气系数、二次风比率对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温度升高,NO排放浓度明显升高,SO2排放浓度亦呈上升趋势;过量氧气系数提高,NO排放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SO2排放浓度则呈下降趋势;增大二次风比率,NO排放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总体减排效果并不明显,SO2排放浓度出现少量增长;烟气再循环工况下,NO排放浓度随燃烧温度和过量氧气系数变化的趋势与空气气氛燃烧时一致;烟气再循环率从0增加至1,NO排放浓度明显下降;烟气再循环率达到较高值后,NO排放浓度随之提高而降低的趋势减弱;烟气再循环率逐渐升高过程的前期,烟气中CO浓度出现显著升高;再循环率超过0.3后,CO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再升高。  相似文献   

17.
刘露  骆嘉钦  阚青  马晓迅 《化工进展》2020,39(11):4685-4692
采用自行设计的介质阻挡耦合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反应装置进行了模拟烟气同时脱硫脱硝的研究,分别考察乙醇胺(HOCH2CH2NH2,MEA)在不同模拟烟气体系中对NO、SO2脱除的影响,深入探讨了MEA在放电过程中与NO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N2/O2/SO2/NO体系中,0.56% MEA的加入可以显著消除O2对NO脱除的抑制作用;在N2/CO2/SO2/NO体系中,MEA会吸收进入体系中的部分CO2,以减弱CO2对NO脱除的抑制;在N2/O2/CO2/H2O/NO/SO2体系中,0.56% MEA的加入既可以有效减弱H2O的影响,也可以使NO的脱除率达到71.28%,继续将MEA的体积分数增大至1.20%时,可将该体系下NO脱除率提高到81.25%;同时,MEA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吸收体系内的SO2,且几乎不受其他气体成分的影响,SO2脱除率保持在95%左右。  相似文献   

18.
在模拟水泥预分解炉装置上研究污泥燃烧过程中还原性气体的产生及其对NO的还原,并系统研究了O2浓度(体积分数为0~5%)对还原性气体产生及NO还原的双重影响。TG-FTIR特征分析表明,污泥燃烧产生的还原性气体主要为HCN、NH3、CO和CH4。进一步实验研究发现O2浓度对HCN和NH3的产生有明显影响,HCN和NH3在O2体积分数为3%时产生速率最大。同时,O2浓度对污泥燃烧还原NO有较大影响。在污泥燃烧温度为900℃,烟气中CO2体积分数为25%、NO浓度为600mg/m3、SO2浓度为200mg/m3、O2体积分数为3%时,NO还原率可达到最大(55.8%)。通过还原性物质(NH3、CO、CH4和污泥焦)对NO的还原实验研究进一步发现,NH3和CO是污泥燃烧过程中NO还原的关键物质,且NH3对NO的还原随着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CO对NO的还原受O2浓度的限制。综合分析表明,O2浓度对污泥燃烧NO还原的影响主要是由NH3的产生速率差异、NH3和CO对NO的还原起主导作用且受O2浓度影响较大等多种因素综合导致。采用污泥作为还原剂进行NO还原是一种高效的方法,在水泥生产中可通过控制O2浓度获得较高的NO还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