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绵城市体系的构建更加注重对城市中水的利用,能够将传统的排水方式"外排"变为"内蓄"。这种体系更加注重对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本文以盘锦市湖滨公园为例,对海绵城市体系下大型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旨在通过发挥公园绿化区域的作用,规划设计出雨水调蓄系统。  相似文献   

2.
胡倩  孙静  曹礼昆 《中国园林》2007,23(10):66-72
从水资源的匮乏和恶化出发,分析雨水回收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以原有的自然水脉为网络进行城市规划以及建设和改造城市雨水景观的理念;利用城市原有的水系进行雨水和生活用水的收集,通过街道绿地中的水道,借助地势,将城市各区域的水汇集到城市低处的公园内进行统一的净化、协调,使城市雨水得以高效率的回收;并以山东即墨新城规划为例,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角度出发,以居住区、街道、公园等典型区域为例,为整个城市的水回收净化的景观设施设计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贾建云  何贝娜  郑佳燕 《建筑施工》2020,42(7):1259-1262
水体作为城市公园环境的载体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园和城市提供了多样的景观和生态。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以南昌九龙湖公园为例,探索一种景观水体自净化策略和方法,该水体自净化系统包括公园外部雨水净化池、公园内部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和湿地岛。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岛景观、雨水收集装置及水生植物的造景等方式,保证公园内水体自净的生态环境。该策略和方法可为城市公园水生态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东风广场是玉溪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改造过程中坚持系统性、适宜性、经济性原则,重点采用"净、用"两种措施,解决了广场的雨水径流污染问题,建立了雨水回用系统,解决了公园用水需求。同时将景观设计与海绵城市设计成功地紧密结合,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动态文化空间,使东风广场这片开敞空间重新成为聚集城市活力的标志性场所。该项目营造了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其改造工程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可供国内类似公园海绵城市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各地     
<正>北京:海绵城市年收集雨水可蓄14个昆明湖北京市正在打造"海绵城市",2014年全市累计收集利用雨水量2 781万m3,相当于14个昆明湖。通过已建成的25个蓄水池,北京市今年累计收集9万多m3的雨水,将其再生利用起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今后,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强雨洪水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公园、停车场、居民区、产业园区、绿化带等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北京集水型公园绿地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城市水资源现状和园林绿地灌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发展集水型公园绿地的途径,包括:铺设生态型透水地面、收集道路雨水、收集公园建筑屋顶的降水、收集和利用公园大型广场雨水以及利用山坡绿地、微地形绿地、公园林地进行雨水收集。对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式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为了减轻大暴雨时城市的排水压力,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其包括了"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种形式表现,在建设中,雨水的收集和净化是整个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我国城市内涝问题愈演愈烈,彰显了城市雨水管理的问题。城市在进行雨水管理时开始重视城市雨水管理景观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可能的生态对策。在进行设计时构建合理有效的雨水收集净化系统是重要目标,而用以净化雨水的水生耐水湿植物群落是雨水收集净化功能体系和景观结构的首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海淀区西洼雨水公园为例阐述城市雨水管理景观基础设施的功能性植物配置要点。  相似文献   

9.
甘露溪公园是中新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的公园绿地类标志性项目之一。原方案目标聚焦景观功能,与滨海盐碱区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相比,技术针对性不强。鉴于公园周边市政道路围绕的环境条件,明确其道路雨水污染控制与利用的海绵建设目标;据此,将原方案分别设置在公园两侧两个独立的景观水塘,通过生态沟渠连通,增设水循环及沿程分散式小型雨水净化池,形成多类型断面的景观水系;根据地形地貌,将东侧的水塘设置成台地式雨水湿塘等。工程建成后,区域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经2019年4月—8月多场降雨过程实测,公园海绵设施系统可消纳最大日55.6 mm的降雨,对周边道路雨水径流SS、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1.6%、77.7%,基本实现了项目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区域存在的水安全、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福州市牛岗山公园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建设。通过实际状况分析,根据《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要求,提出"设置生态缓坡、增加河道过水及蓄洪断面;依托山体地势,利用植被布设水土涵养带;利用公园下凹式绿地、水系空间,控制周边地块面源污染;设置初期雨水调蓄池,消除雨水集中排放带来的点源污染;建立雨水回用系统,解决公园用水需求"的技术路线。该项目营造了优美的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达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尺度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贵安新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充分发挥月亮湖景观公园开敞空间大、自然山体植被多、新建绿地广等优势,对雨水起到吸纳、蓄渗和缓释的作用,对月亮湖景观公园给水排水、道路及驳岸工程、水环境等进行了设计。通过建设雨水收集池、植草沟、雨水花园、超标雨水排放系统以及下凹式绿地,有效控制了雨水径流,形成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景观公园海绵城市系统。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经验探索——以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已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中。南宁市作为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相关探索与实践。南宁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了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保障区域海绵本底安全,同时结合城市发展特征,制定了海绵城市总体建设策略。通过该规划,南宁市形成了"23+10+202"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即划分了23个流域系统,合理布置了调蓄设施、滨水缓冲带、湿地公园、生态雨水廊道、海绵公园等流域性重要海绵设施;10个海绵功能区,结合功能区主要特征,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体系;202个管理控制单元,将海绵城市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为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总体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长沙天心公园是湖南首个城市公园,也是中国近代早期儿童公园的诞生地之一。在长沙近现代城市发展脉络中,它经历了"初创"、"扩充"、"转型"、"停滞"、"重生"等历史阶段,其变迁深受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其特性——历史园林的遗产价值最终得以突显。天心公园的历史变迁是长沙城市发展的一个注脚,而长沙的城市发展又是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缩影。梳理这一变迁过程让我们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我们的城市建设实践:我们坚持了什么而又丢失了什么。钩沉这段历史,突显了历史园林的价值特性所在,其建设、维护不能囿固于"就事论事",推而广之,当今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更需要系统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及郊野公园绿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及“海绵城市”理念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本文从国内外代表性雨水公园设计策略及建设措施入手,回顾并总结雨洪管理在公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提出四种策略并总结其相应措施,同时对雨水公园案例进行阐述,希望为今后海绵城市理念在公园的进一步运用以及对公园绿地不断更新修复方面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结合重庆市南岸区大众水体公园建设的工程实例,探讨了海绵城市雨水湿地公园水系统的构建方法及其水质水量保障的具体措施与相关计算方法,分析了雨水湿地公园水系统的运行费用及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效益,以期为海绵城市雨水湿地公园的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公园规划设计与雨洪管理多基于设计师的个体理解和经验积累,缺乏量化分析与精准化模拟方法。对公园各类要素的有效监测及对产汇流的科学分析与客观模拟是新时期城市公园管理的重点内容。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公园产汇流可视化模拟方法为公园雨水径流分析提供了准确高效的新手段。本研究以天津梅江公园为例,利用UAV航测获取公园正射影像、全景照片等基础数据;通过倾斜摄影建模技术获取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基于Rhino+Grasshopper参数化平台,将公园空间模型划分为地形层、水体层、道路与广场层、植被层、设施层五个层级,并为不同层级赋予对应属性信息,构建公园数字孪生系统。将公园产汇流可视化模拟作为数字孪生系统的主要实现内容,通过粒子系统法建立公园雨水径流模拟程序,在公园数字孪生系统中进行雨水路径模拟分析。作为景观空间暴雨内涝风险管理依据,研究结果可为公园规划布局优化与海绵化改造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
文章针对"自然管理雨水"这一内容,结合"雨水花园"的雨水种植沟、雨水种植池、路牙拓展池、雨水渗透园,阐述目前城市雨水积流、道路设计缺陷、绿色景观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分析如何处理现代化城市雨水积流与城市景观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海绵城市是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的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雨洪管理及景观提升方法。海绵城市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方针,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大力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公园、收集雨水系统,把雨水的渗透、滞留、净化、蓄集、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统筹考虑控制径流、防治内涝、修复水生态和利用雨水资源等多个目标。  相似文献   

19.
牛铜钢 《室内设计》2017,(2):102-107
雨水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 要设施,良好的湿地植被是其功能充分发 挥的前提。北京地区雨旱季分明,降水集中, 对雨水湿地建设和植被恢复提出较高要求。 以中关村公园为例,通过对雨水湿地各个功 能组成部分的植物选择、种植方式、景观营 造、养护管理等方面的阐述,提出以尊重植 被恢复规律为前提,以满足雨水湿地功能、 营造生境为目标,运用弹性的、低维护的群 落设计,探索适合北京地区雨水湿地植被恢 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其使用会受到公园自身及其所处城市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手机大数据,通过对城市个体活动轨迹的识别,提取人们到访城市公园的交通出行方式,从而探寻公园出行的时空差异性.同时,通过对网络开源数据的获取,将公园的城市区位、周边环境、业态布局、自身条件和交通可达性等特征进行量化处理,并构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