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政策的出台为背景,研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CO2排放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2016年和2017年我国各省的能源、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测算各省的CO2排放量;通过引入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情况及全社会用电量等因素,对标准STIRPAT模型进行扩展,探究CO2排放量如何受到上述因素以及人口规模、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等变量的影响。研究针对2016年和2017年的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 各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的增加使当地的CO2排放量显著降低;② 各省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显著提高了当地的CO2排放量;③ CO2排放量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随着经济增长,CO2排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④ 各省的人口增长与当地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两个年份的模型中,解释变量与各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基本保持一致,部分变量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有略微的不同,但所有自变量系数的显著性和正负均无明显差异。在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测算了2018年和2019年各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变化对当地碳排放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证实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政策在环境改善方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揭示了促进清洁能源电力的利用、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对绿色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生产模拟仿真,作为电力系统规划及运行的核心工具,在欧美国家过去30多年的电力市场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重点介绍了生产模拟仿真的概念、结构、数学模型和应用情况,对其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应用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生产模拟仿真在中国应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中建议在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系统规划和运行机制研究中应用生产模拟仿真并对其作必要的改进,以促进中国系统规划和运行机制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经有多种减排相关的政策,如碳排放交易计划、可再生能源促进政策等。这些政策工具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存在激励重复或地域重叠等。分析了碳减排政策和可再生能源促进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分析表明:为了达到目标,两种政策工具都是必须的;由于部分碳排放许可价格可能包含在可再生能源证书价格中,可能会减小减排信号的力度,并造成政策成本的分配有所不同,所以需要谨慎协调好这两种政策。  相似文献   

4.
按照中国电力科学院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  相似文献   

5.
《西北电力技术》2011,(9):94-94
德国能源和水工业协会强调,201l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已经占全部电力生产的20.8%。纵观过去十年,德国已经从根本上转变了发电方式。从2000年到201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从5%上升到了18%。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甚至已经提前实现了它的立法目标,并且似乎随时准备着明年再一次实现自我超越。现安吉拉&middot:默克尔政府制定目标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至少达到35%。而反对党声称,达N40%甚至更高也是现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7.
能源结构转型和碳减排政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本研究旨在探讨“双碳”背景下发电行业碳减排政策与市场交易机制的耦合作用。通过研究绿色证书市场交易机制、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与电力市场机制间的耦合协同效应,考虑了价格影响市场间机制、能源结构分析和技术创新等因素,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多情景仿真,研究不同政策组合对市场均衡及电力行业碳减排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的敏感性分析,评估了各种政策措施对系统行为的潜在影响,对政策体系的作用机理及其协同机制进行分析,明确不同政策间可能存在的冗余激励和效应冲抵等现象。研究得出:有效的碳减排政策组合使得未来十年火电装机占比下降至45%,可再生能源占比突破50%与传统能源持平甚至超过传统能源。建议碳减排政策的成功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监管、激励机制、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当时欧盟第一个开始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并一直处于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世界前列,这为欧盟乃至全世界各国电力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样板.阐述了英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历程及模式,分析了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及教训,提出了对国内电力市场发展的借鉴建议,从而稳步推动国内电力市场化进程,实现整个行业的良性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市(西藏除外)面板数据,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碳排放核算法从生产侧计算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双重差分方法(DID)研究碳交易对电力碳减排的影响.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对电力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  相似文献   

10.
在低碳化电力市场发展的背景下,为提高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中各个交易主体的积极性、经济效益与交易效率,提出了区块链技术下考虑碳排放权的电力现货交易模型。结合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构建了兼顾电能和碳排放权交易的区块链现货交易机制。以各个电力交易主体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基于双链交易机制的电力现货市场出清决策模型。通过算例仿真验证所提电力现货交易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考虑碳减排效益的可再生电源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给电力系统规划带来的显著影响,将各种能源发电的碳减排效益引入电源规划之中。首先介绍了风、光、水、火等各种发电形式的碳排放强度,结合单位CO2处理成本,得到各种电源的碳处理成本。在此基础上考虑风电、光伏出力的间歇性、波动性,在保证电力电量平衡的前提下,以发电运行成本、CO2处理成本最小为电源规划的目标函数,建立考虑碳减排效益的电源规划模型。最后,以IEEE 30节点测试系统结合我国某地区实际数据构造算例,应用蚁群算法求解,给出了不同工况下的规划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与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力行业碳减排综合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10年中国电力行业CO2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一半,承担着CO2减排和缓解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电力行业CO2排放现状,然后分别从发电侧、需求侧、电网侧对各减排措施的应用和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力行业碳减排综合优化模型,将需求侧和电网侧的节能潜力等效成虚拟能源,并与发电侧的常规能源进行统一规划,获得经济效益和减排效益综合最优的能源配置方案。采用该模型对中国电力行业的发电能源(包括常规能源和虚拟能源)进行综合优化,结果表明,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推广和智能电网的建设可对中国电力行业CO2减排作出较大的贡献,在电力"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2015年和2020年可分别减少CO2排放10.0%和12.6%。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3种方法的详细解析,总结了排放因子法、物料衡算法、实测法的特点,结合江苏省电力行业机组结构状况及行业统计数据,如发电量、煤耗等,最终选取排放因子法,估算了全省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及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于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储能系统控制与配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力系统中风力发电渗透率的不断增加,在风力发电机上或者风电场并网点集成储能系统对风电功率波动进行平抑,以减少其对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影响成为研究的热点。文中首先对目前已有的应用于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的储能系统示范工程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储能系统应用的4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与总结,包括储能类型的选取、储能系统的功率和容量配置、波动平抑控制算法、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等4个方面,并对目前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静  李昊  李文  张洪秩  王博 《电力建设》2000,43(9):47-53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电能替代作为能源清洁化利用的主要形式,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核心路径之一。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电能替代发展历程,总结中国推进电能替代工作面临的挑战。针对目前电能替代路径规划存在的理论和分析工具缺乏问题,提出了宏微观耦合的电能替代综合评估模型框架:一是构建典型行业数据库,为各行业电能替代分析提供基础;二是宏观上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情景参数中国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情景输出;三是将技术参数中国化,实现微观参数校准;四是耦合宏微观市场,建立动态反馈、双轮驱动机制。该研究有助于完善电能替代领域理论体系,为稳妥有序实施电能替代提供科学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张静  李昊  李文  张洪秩  王博 《电力建设》2022,43(9):47-53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电能替代作为能源清洁化利用的主要形式,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核心路径之一。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电能替代发展历程,总结中国推进电能替代工作面临的挑战。针对目前电能替代路径规划存在的理论和分析工具缺乏问题,提出了宏微观耦合的电能替代综合评估模型框架:一是构建典型行业数据库,为各行业电能替代分析提供基础;二是宏观上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情景参数中国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情景输出;三是将技术参数中国化,实现微观参数校准;四是耦合宏微观市场,建立动态反馈、双轮驱动机制。该研究有助于完善电能替代领域理论体系,为稳妥有序实施电能替代提供科学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The deregulation of the power industry requires avoiding market power abuse to maintain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To this end, a sequence of assessment measurements or mitigation mechanisms is required. Meanwhile, the increasing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RESs) and flexible demand response resources(DRSs) are changing the behaviors of market participants and creating new cases of market power abuse.Such new circumstances bring the new evalua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of market power to the forefront.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market power in the reshaping of power systems due to the increasing R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RS. The market power at the supply side, demand side,and in the multi-energy system is categorized and reviewed.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s of market power supervision measures in the US, the Nordics, UK, and China are summarized.Furthermore, the unsolved issues, possible key technologies,and potential research topics on market power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多种类型电源协调互济是平抑风电随机波动、提高风电接纳能力的有效手段。从电源灵活性供需平衡的角度提出了电源上调和下调灵活性裕度指标,以优化分配有限的灵活性资源来应对大规模风电接入后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以此为约束构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最小的风水气火多源协调优化模型。基于分层求解的思想,将模型分解为风电、水电、气电、火电4个优化调度层,并提出了集成变尺度优化方法、改进的日启停调峰运行方法和耦合启发式机组组合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总体求解框架,实现了多种电源的分层优化协调。某省级电网短期调度的模拟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风电完全消纳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系统的备用冗余和污染物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2016年中国电力供需特点,对2017年电力供需形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2016年受实体经济稳中趋好、夏季高温天气、上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影响,全国用电形势呈现增速同比提高、动力持续转换、消费结构继续调整的特征,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近52年新低。2017年中国电力需求增速将维持在5.0%~6.0%,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21万亿~6.27万亿kW·h;净增发电装机约1.2亿kW,年底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7.7亿kW;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略有回升,达到4 200 h左右;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局部地区仍存在少量电力缺口,分区域看,华北电网电力供需偏紧,华东、华中、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平衡有余,东北、西北、西南电网电力供应富余。  相似文献   

20.
张金良  周秀秀 《中国电力》2020,53(6):114-123
在碳减排和电力市场改革的背景下,发电行业市场型碳减排政策对电力市场改革进程及碳减排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为此以发电行业的市场型碳减排政策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绿色证书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权交易市场及电力市场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政策情景下,其对碳减排及电力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证书交易市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火电发展存在抑制作用,且提高了上网电价;而发电权交易市场则能够缓解电价和碳价上涨,但会冲击绿色证书市场,导致绿色证书价格下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