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老城区的城市更新是当前城市发展的瓶颈,基于"城市双修"理念进行实践探索,从景观、市政和建筑三方面对老城区生态和景观风貌进行综合提升,并提出"三位一体,系统工程"的工作模式,找到老城区更新提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安徽建筑》2019,(12):41-42
文章以淮北市城市双修为例,以望闻问切诊断城市病为出发点,以成效评估为基础,搭建战略-策略-指标-行动层次传递落实的双修框架,将双修的政策愿景落实到空间行动,对总结、推广安徽省双修试点城市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城市双修"是新常态下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过程中的规划举措。而城市衔接区作为新老城区联系的重要区域单元,在城市中的发展区位不可忽视却鲜有关注。基于此,文章将"城市双修"的概念引入到城市衔接区的规划与设计中,结合巩义市老新兴路片区的案例进行探索,针对性提出定位、交通、生态、文脉四个方面的"双修"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探索,从"城市双修"的视角对亳州陵西湖需要解决的"底子""里子""面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城市双修"的理念,从"水""绿""城"三个方面,提出修复生态基底、塑造水岸森林、恢复历史文化、重塑场所记忆等措施。目前,亳州北部新城滨水空间改造已实施完成,陵西湖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Ⅳ类标准,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提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山水城市的“城市双修”规划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作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其老城区因城景交融的传统格局成为中国"山水城市"的典范。山水城市强调自然景观与城市建设的和谐统一,对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有较高诉求,而多年来城市高强度发展扩张带来的各类"城市病"问题,在山水城市中尤为凸显。在城市建设由"增量发展"向"存量发展"转变的今天,"城市双修"为山水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桂林老城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桂林"城市双修"的规划实践,探索山水城市在"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其他类似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任志华  秦磊  王琳晔 《规划师》2021,37(20):74-80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模式正从增量扩张向存量发展转变,传统以地谋发展的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城市双修"在缓解"城市病"、保护与修复城市生态空间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抚远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之一,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城市双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的现状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多样性优势等,从生态空间构建、城市格局保护和提升城市服务能力3个方面着手构建了特色的"城市双修"路径,其经验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双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行动,是治理"城市病"和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城市双修的工作内容和开展意义,对全国城市双修工作的开展状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并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增强老百姓获得感、强化公众参与等方面对今后的城市双修工作提出建议,总结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的相关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老城区更新改造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研究老城区在居住环境、景观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城市双修"理念为切入点,提出完善功能格局、修复生态格局和塑造风貌格局3条优化策略。并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南门河"城市双修"实践探索为例进行论证,结合南门河片区的现状条件,提出功能置换升级、设施提质增量、生态补水织绿、空间风貌延展4条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基于全球可持续发展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对环境品质提升的需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将58个城市作为"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并明确了城市设计与城市双修对于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引作用。城市双修包括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两部分内容。针对自然环境变迁以及各种人类活动造成的城市环境负面影响,城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双修"试点工作任务包括6个方面内容:探索推动"城市双修"的组织模式,践行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先行先试"城市双修"的适宜技术,探索"城市双修"的资金筹措和使用方式,研究建立"城市双修"的长效机制,研究建立"城市双修"成效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双修"的由来过去的30余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但是,与之相伴的是粗放的发展模式和对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制订并实施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工业遗址作为城市最珍贵的文化历史记忆,其更新改造成为当今城市重点解决对象.2015年"城市双修"的提出对工业遗产改造和修复提供了理论方向和实践方法.本文首先对"城市双修"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次根据"城市双修"理念对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进行研究,提出从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进行的改造策略,以期为我国以后的"城市双修"理论发展与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双修发展背景下,生态城市设计的指导产生了新的变化,要求其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以修复城市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中心,确保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局面。对"城市双修"做出了解读,并提出了在城市双修视角下生态城市设计的着力点以及相关设计策略,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7,(Z2)
"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文章在阐释"城市双修"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重庆市"城市双修"工作的重要抓手—城市风貌总体设计进行了探讨研究,分析了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主城区城市风貌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即将主城区风貌展示的重点区域提炼为"一核、两轴、两带、多点",针对性地加强风貌管理,以期对相关规划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市双修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在新常态背景下,城市双修是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转型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晋江市现状城市问题的分析,明确晋江市开展城市双修工作的必要性,并从中心城区存量更新与活化、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等3个方面进行了城市双修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街道体系兼具城市交通和公共空间的双重职能,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优化街道体系也是当前存量背景下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活力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城市双修视角,立足对老城区街道体系现状的解读,从街道交通、商业服务、街区活力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其空间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乌兰浩特老城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现状窄街密网格局,提出了"重引‘街流’、交通先行,腾挪空间、‘静序’停车;人本布局、重塑街区,商业为带、链接生活;多元共生、空间共享,窄街密网、活力趣生"优化老城区街道体系的三大策略,为类似区域的老城区改造更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0,(3)
本文首先对"城市双修"概念及其背景进行了综述;其次,对上塘老城区的功能、环境等现状及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再次,上塘老城区更新的定位、目标与任务进行梳理,并阐述了与之相对应的规划技术手段;最后,对相关实施保障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双修"是加强城市治理,促进城市转型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可持续的存量规划方法。以漳州市城市"双修"专项规划为例,将"双修"规划与其他几种相近规划进行对比分析,并从"双修"的理念架构和实施路径方面,深入阐述了在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城建设背景下,漳州"双修"的内涵和实施路径,即从对技术方法和实施操作两个层面入手,立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两个方面内容,提出漳州城市的修复策略和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城乡规划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的大背景下,"城市双修"理念得以提出,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城乡规划的新方向。本文将"城市双修"理念与方法引入校园规划中,提出"校园双修"策略,对"校园双修"理念及应用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所谓城市双修,指的是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本文就城市双修背景下萍乡城市景观空间更新模式、路径开展了详细论述,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