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串联补偿对差动保护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冀北地区万顺500 k V特高压输电线路建立模型,分析串联补偿线路出现"电流反向"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可能性。结合万顺具体算例,研究串补线路中差动比例系数K值在不同故障点、串补度、经高阻接地和MOV是否被击穿等情况下的变化趋势。代入现状运行方式下的具体参数,通过RTDS对模型进行数字模拟实验,深入探讨单双回串补线路运行状况下串联补偿对零序差动和分相差动保护动作特性的影响,得出过渡电阻、故障点、系统参数以及负荷变化等情况的差动保护动作结论,并给出万顺串联补偿线路保护装置的合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闫斌斌  叶德武  葛亮  郜磊  王曦 《电气应用》2021,40(9):67-72,87
串联电容补偿装置作为高压输电系统中关键的无功调节设备,其运行的可靠性尤为重要.针对一起雷击接地故障引起的500 kV线路串联电容补偿装置C相电容器组起火的质量事件,导致串补不平衡电流高值保护动作,串补重投不成功.通过对串联补偿装置保护动作情况和电容器组电容量测量数据的分析,查明事件原因为雷击使电容器单元两端电压瞬间升高发生击穿故障和电容器组桥臂并联电容器单元太多发生外壳爆破.结合原因提出了故障处置方案和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串联补偿线路上原来并不存在的电流反向问题逐步显现。文中详细分析了串联补偿线路发生电流反向的机理,针对应用最广泛的电流差动保护分析电流反向对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作为保护高阻接地的零序差动保护在电流反向时可能发生灵敏度降低甚至拒动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零序差动保护改进算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灵敏度降低的问题,同时具有普适性,可用于各种类型串联补偿线路。仿真实验和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串联电容补偿线路接地故障的行波测距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串补电容破坏了线路阻抗分布的均匀性,且过电压保护元件MOV(metal oxide varistor)为非线性元件,所以传统的故障测距算法不适用于串补线路。该文首先分析了串补线路上行波差动电流的不平衡输出,然后定义了适用于串补线路的行波差动电流。对于新定义的行波差动电流,串补线路内部故障时,地模和线模的行波差动电流不同,其相角差与故障点位置相关,据此提出了基于行波差动电流的接地故障测距原理。该原理不受过渡电阻、系统运行方式、MOV导通与否和串补装置运行状态的影响,PSCAD仿真结果表明,测距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一起串联补偿电容器复杂故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500 kV线路的串联补偿(简称串补)电容器发生的一起多重转换性故障,分析了故障时线路保护和串补保护的动作行为,结果与动作报告及录波数据相符,分析表明故障时火花间隙动作出现异常.通过分析火花间隙的动作原理可知,电容器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损坏是火花间隙未触发的主要原因.分析了电容器组的接线方式及耐爆容量,表明两并或三并...  相似文献   

6.
超高压串联补偿输电线路的潜供电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一个具有典型串联和并联补偿方案的500KV输电线路潜供电流的计算,讨论了串线路潜供电流与功率因数,串补度以及电弧电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关补偿的超高民线路的潜供电流在单相重合闸动作之衫的时间范围内和无串联补偿的输电线路相比,有幅值较高的次谐波分量直接影响单相重合闸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7.
串联补偿故障电流限制器的原理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浙江电力》2002,21(2):63-66
介绍了由补偿电容器和限流电抗器串联构成的串联补偿故障电流限制器,其中与电容器并联的固态开关既可以控制串联补偿又可限制故障电流。经仿真分析,研究了电流限制器的可行性及对提高系统暂态稳定和设备容量的有效作用。电流限制器是大容量、高电压输电系统有效的保护设备。  相似文献   

8.
相比于无串补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串联补偿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潜供电流中含有低频率振荡分量。由于这些频率的存在,使得潜供电流的过零次数减少,不利于潜供电弧的自熄。建立了一个750kV超高压输电线路串补模型,并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在线路保护启动断路器跳闸时,同时合闸故障相的旁路断路器,以旁路对应的串补电容,将会有效降低潜供电流,有利于提高单相重合闸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超高压串联补偿输电线路的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同无串补超高压输电线路相比,串补线路的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含有低频分量,文章通过对一500kV输电系统进行简化等值电路的分析,以及用EMTP进行仿真计算,阐述了超高压输电线路恢复电压的拍频特性及串补线路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低频特性的产生机理,分析了弧道电阻对串补线路潜供民流的自熄和单相重合闸成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今天有幸参加内蒙古电机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报告会,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感谢内蒙古电机工程学会和内蒙古电力局的领导给我这次机会.串联补偿技术实际上已经有将近60多年的历史了,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在座的都是电力行业的专家,我今天介绍的主要是我了解的一些情况和串联补偿的最新发展,这中间夹杂了一些我自己的看法,有些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串补装置平台故障保护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一起由于保护采样回路元件损坏导致平台故障保护动作的原因,并进行了验证试验,指出了现有保护采样数据传输方式、逻辑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采样数字传输方式和修改保护逻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500 kV变电站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因电网出现故障而发生相继故障,就相应线路继电保护与串补保护与控制系统的动作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讨论了串补保护与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具有可控串联补偿的新型故障限流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提出一种新型的具有动态串联补偿功能的故障电流限流器,由一个固定电容器、开关控制的电容器组与旁路电感并联后再和限流电感串联而成,较以往限流器的优势在于串联补偿功能上的改进.正常时,通过投切不同的电容器组,按步长的方式来控制调整线路的补偿度;故障时,则通过和旁路电感相串联的可关断晶闸管(GTO)来控制其限流程度.在详细分析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用MATLAB程序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此装置性能良好,可作为电力系统中一种有效的保护设备.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一起串联电容补偿装置故障,分析了最大外部故障电流保护和电容器不平衡保护的动作及火化间隙触发原因.提出了通过改善平台二次电缆屏蔽的办法,提高保护动作可靠性;通过滤波处理和增加电容器总支路电流互感器的办法,解决电容器不平衡保护的设计缺陷;通过增加触发回路监视措施,以方便今后火化间隙误触发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串联补偿电容装置不平衡电流的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大型串联电容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的监测方法:计算电容量不平衡度法和模拟不平衡电流测试法。主要探讨了停电状态下不平衡电流的模拟测试方法,认为,该法是对电容器组进行修后试验的一种有效且无法替代的手段,并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晶闸管控制的串联电容补偿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介绍晶闸管控制的串联电容补偿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TCSC的基本运行模式、特性曲线、主要参数和额定值等作了综合论述。对现有的TCSC动态行为研究方法也作了定性的讨论和归纳。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特高压长南Ⅰ线、南荆Ⅰ线断路器重合闸投退后,长治站、南阳站线路故障联动串补重投功能不会自动投退,人工投退该功能需要轮退2套串补控制保护,不仅要操作硬压板76次,还要操作软压板4次,操作流程繁琐,增大了误操作的可能性,且串补控制保护退出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对特高压串补装置的结构和线路故障联动串补重投功能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特高压线路故障联动串补重投功能投退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一起串补控制保护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源模块故障损坏导致串补旁路的事件,分析故障波形、控制保护电源回路设计以及GFOI(ground fiber optic interface)模块,认为故障原因有两点:一是PLC电源的设计方式使得闭锁继电器的动作速度比GFOI保护动作速度慢,在PLC电源故障或掉电情况下不能实现真正的闭锁;二是GFOI模块的硬件存在缺陷,导致电源失电瞬间发出了动作出口的脉冲。现场模拟试验确认该缺陷。硬件升级后旁路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9.
马勇 《电测与仪表》2016,53(10):104-108
对一起串补MOV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对串补MOV进行外观检查、电气试验,分析了MOV的设计要求,分析了故障录波,开展了故障仿真分析,发现某支MOV在区外故障时发生故障,导致了电容器组对故障MOV放电,MOV过电流保护动作,而GAP拒触发保护动作。针对此次故障提出不可随意更换单支MOV,及早整组更换运行年限久、性能裂化的MOV设备,以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