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的高潮时期,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的叠加影响,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大大下降,因此近年来在国内许多城市都刮起了一场亲地,亲自然的滨水、坡地建筑风。文章就一具体工程案例的设计过程进行分析,旨在为此类滨水、坡地住宅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徐友良 《云南建材》2012,(13):62-63
坡地建筑是建立在起伏较大地面的建筑群体,它具有较好的视线和景观优势,在空间感觉上具有灵活性和想象力。坡地建筑空间具有发散性和多方向性,空间活动范围较大,但是相比于平地建筑,其工程质量的监督的要求都很到,这是因为坡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本文从分析坡地建筑特征着手,分析了如何对坡地建筑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3.
《建筑技艺》2005,128(5)
本案为学府大道69号(一期)会所等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其建筑功能为会所,建筑装修面积3 000m2. 学府大道69号由昔日的一片荒山野岭已逐渐变成了山清水秀、风格独特的坡地美宅,小区内景观早已成形,绿油油的坡地疏密有致地起伏,造型各异、枝繁叶茂的古树"散落"其间,渲染着生命活力;其建筑本身,依山就势错落有序地排布:一部分建筑顺应等高线排列,层层叠叠,另一部分垂直至上,一正一反,突出了山地住宅的独特外部空间魅力,自然形成了一个中心庭院和数个小围合组团,是一个宽松、幽雅、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让人回归自然.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充分把握这一点,在用材用料上尽可能契合室外环境,使室内室外两个空间自然衔接,使人们从室内环境上就能感受到其所表现的内涵.表达出小区温馨、近人、大方、温婉、值得信赖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坡地建筑位于地面起伏较大的地方,因为坡地是自然界的原始生态,坡地建筑可充分利用自然坡地资源,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顺势而建是坡地建筑最佳的选择。对于高层坡地建筑结构而言,拟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结构嵌固部位选取的可行性是结构设计环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论文将通过以具体实例展开高层坡地建筑基础嵌固有效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保护住区环境的自然风貌,使人们的生活更接近大自然,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认为使建筑群的上部空间形态和用地的自然空间形态相互吻合是山地城市建设中创造独特城市风貌的措施之一。作者通过重庆“锦绣山庄”的规划设计说明在山地城市建设中,利用地形地貌,从地理环境和住区的空间形态出发进行规划和建筑构思,可在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的条件下,创造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生活舒适方  相似文献   

6.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着重探讨了地下式接地形式坡地建筑的洞穴空间、新建与自然和谐的地下空间、改扩建营造的地下空间等地下空间利用模式。分析表明,坡地建筑采用地下式接地形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保持基地区域原有环境轮廓线和维持原始建筑物;有利于建筑空间的功能完善;有利于建筑师建筑设计手法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对养老建筑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仍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在建筑中融入亲生物要素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实际养老建筑设计案例为例,分析建筑中直接自然、类比自然、空间中的自然设计策略的应用,总结适用于养老建筑的亲生物设计要素及其位置。同时结合文献,总结老年人在养老建筑中应激反应、认知表现、情绪/情感/偏好方面3个方面的健康效益,建立一条亲生物设计影响健康的路径。亲生物设计策略应用于养老建筑室内空间具有较高的建设潜力和应用价值,为养老建筑环境营造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原 《城乡建设》2003,(6):30-31
中国园林、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 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人为地加工、提炼和创造,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在新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形成赏心悦目、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又具有实用功能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由消极情绪和健康状况所导致的员工工作效率低下问题,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亲生物设计作为一种将自然融入建筑空间的设计哲学,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由于亲生物设计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周期较长,使得亲生物设计在办公建筑并未得到普及化的运用。基于此,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亲生物设计的经济效益,再以“14种亲生设计模式”为框架,基于成本分析,从空间中的自然、自然类比、自然性的空间三个层面出发,探究亲生物设计在建筑室内外空间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亲生物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殷艳明 《现代装饰》2013,(4):124-125
正本案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自然万物有着各不相同的形态、生命和节奏,设计师在本案中采用不规则形和块面变化来诠释大自然的美,以建筑空间手法入手,通过曲折、斜向及切割体现关系的变化,使空间产生一种韵律的节奏。从入口至前厅,一个斜向的切割打破了原有空间的沉重  相似文献   

11.
雪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特殊建筑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性能和艺术表现。雪建筑是寒地地域建筑中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本文系统梳理了雪建筑的起源和发展,从材料与性能、结构与选型、形态与空间等方面阐释了雪建筑的基本特征,并结合第35届中国·哈尔滨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雪花城堡”的设计实践,阐述了充分利用雪材料的自然属性进行雪建筑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为新时期雪建筑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曾旭东  金昊 《室内设计》2013,28(5):39-43
重庆传统坡地建筑接地布局方式是对当地特有的地形气候需求及材料构造因素的回应。然而伴随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现阶段建筑底层架空设计暴露出诸多问题。需着眼于更为宏观的生态建筑学理论,视坡地建筑及其环境为人工生态系统,以维持坡地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态为目标。再进一步把建筑与环境、能量与物质循环两方面作为切入点,从建筑使用者为主体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营造开放底层空间、调节架空区域微气候的新型生态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陆激  李宁  蔡梦雷 《华中建筑》2011,29(7):84-87
校园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使每一位师生形成了他对校园形态、校园空间、校园场所的认同;建筑在校园中强调传承与发展,也就是在强调认同与创新。建筑的形态是空间的交互界面,独特的形态引发特有的建筑意象认同。该文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综合大楼方案设计分析,以"中原、军旅、信息"为切入点阐述了建筑意象的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的城市发展更加重视建筑的空间品质和城市生态环境。亲生物设计强调人与自然固有的情感联系,增强人的感官体验,使建筑、城市与自然环境共生,在个人健康、城市环境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效益。文章以作者参加的木结构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为例,从直接自然、间接自然和空间与场所体验三个方面分析公共建筑中的亲生物设计策略,以期为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公共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态城建在自然传承的基础上,把城市的文脉、城市的景观作为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当代人传承与创造的建筑,有可能成为未来不朽的、世世代代可以永续发展的街道、景观、建筑和整个城市独特的风貌。这些风貌是体现城市人工建造物与大自然融合的优美的符号,这种空间符号产生的景观效应构成了可持续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位于地面起伏程度较大位置的建筑就是坡地建筑,在当今社会逐渐涌现和发展的坡地建筑,是人和自然融合概念的充分体现,其具备景观效益、生态效益、人文效益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平地相比,坡地地形结构的复杂化特征更突出,所以要想为建筑整体质量提供保障,关键是坡地建筑结构的科学、合理设计.本文主要围绕坡地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和实践应...  相似文献   

17.
依山就势,因石制宜——重视自然景观的利用 建筑与自然风景区的关系,始终都将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它是大自然的配角,织会打鷄洞接待厅地距宏伟的大溶洞咫尺之地,作为设计者不能也不敢以建筑为主,而是力求做到使建筑与自然和谐,使建筑与自然共生。 设计使整幢建筑依山就势,屋顶覆土植草,柱子以粗石贴面,除必要的对比用材外,完全就地取用自然山石。建筑融于自然环境之中,隐去一切人工的痕迹。 贵州高原风景旅游区的景离不开山,山又离不开石,旅游者可以说是在岩石世界中遨游。接待厅的室内空间,经多次现场踏勘测绘,保留了几组奇石异石,景区现场中的自然景物题材点缀于建筑中,为建筑的室内环境增添了“幽”、“美”、“净”的建筑空间意境,同时又达到自然简朴粗犷别致的建筑空间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使坡地建筑更具有使用生态观赏等价值,通过坡地与平地空间特性对比,阐述了坡地多层建筑的优势,详细介绍了坡地多层建筑的各项设计要点,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崇尚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这是现代文明向人类发出的强烈呼唤!位于山东荣成石岛湾省级旅游度假区的万米海滨浴场上,体现浓郁海文化特色的海洋生物造型为主的仿生建筑小品,令人耳目一新,给大自然增添了诗情般的画意。这些建筑以船形宾馆为主体,周围有序列地分布着海螺、水母、海胆、螃蟹、贝壳等仿生建筑小品,创造了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海滨游想空间,设计者、建筑者们可谓匠心独运。海螺建筑——生动、形象,象是在海底漫游着的海螺,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其空间设有商店、风味小吃,利用效果非常充分。水母小品——是对水母形象化的陆…  相似文献   

20.
建筑审美是设计的体验旨向,建筑的可持续设计具有独特的自然意趣,可以使建筑具有多重审美内涵,给予人高远的生命体验。从建筑本体、空间感受、环境意象三个面向,结合实际案例,对可持续建筑的自然审美体验做出了理论性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