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比了油烧隧道窑及传统铜红釉烧成温度和窑内气氛等参数,说明铜红釉在油烧隧道窑中烧制的可能性。并给出油烧隧道窑呈色稳定的铜红釉配方及油烧隧道窑烧制铜红釉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2.
氧化焰烧成铜红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SiC作还原剂,采用氧化焰烧成,试制成功了在1250~1260℃下烧成的铜红釉,克服了传统的还原焙烧成方法的不足,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铜红釉的成品率。  相似文献   

3.
徐建华 《江苏陶瓷》1991,(1):45-49,35
R—O、N—R 及O—R 烧成气氛条件所形成的铜红釉,其呈色分别是由于形成了Cu_2O、金属铜及金属铜与Cu_2O 二者共存的缘故。符号O、N 及R 分别表示氧化、中性及还原气氛。式中前者表示为加热气氛,后者为冷却气氛。除上述所示的三种气氛外,在所有其它气氛中均不能形成理想的铜红釉。本文从微观的角度探计了金属铜与Cu_2O 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现代铜红釉的制作工艺与装饰研究."变色铜红釉"是在传统铜红釉基础上的新创造,它的呈色效果有着波状变化,色泽由浅入深出现多种色阶,彻底改变了以往铜红釉的装饰风格,使画面的呈色效果出现新异的变化,这种变化增加了画面的装饰感,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陶瓷行业常用的高岭土、长石、石英、石灰石或方解石作为制釉的主要原料,通过三角配料法、单因素试验法调整铜红釉配方,试制了一种新式铜红釉.并研究了基础釉原料配比、釉层厚度和烧成气氛等工艺条件对釉面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釉中钾长石用量为30wt.%、石灰石用量为20wt.%、白云石用量为10wt.%较合适;釉层厚度为1.5~2mm较佳;烧成气氛以还原焰为宜.  相似文献   

6.
铬锡红釉呈色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X R D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和电子探针( E P M A) ,研究了铬锡红釉的呈色机理,讨论了基础釉的组成和烧成制度对铬锡红釉的呈色品位和呈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温铜红釉以铜作为着色剂,在坯体上经高温烧成后形成鲜艳的红色。铜红釉的正常显色不仅与铜的含量和基础釉的成分有关,并且对窑内气氛和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往往因微小变化即导致发色失常,甚至同一配方同一窑烧制也会产生色调差别,因而其工艺难度较大、烧成率偏低,传世品较少。在占代被视为名贵品种。一、清康熙铜红釉工艺成就阐述康熙铜红釉以郎窑时期最为辉煌。郎窑为郎廷极主持窑务时  相似文献   

8.
以石灰釉为基础釉,氧化铜为着色剂,碳化硅、碳为还原剂,采用自还原法制备高温生料铜红釉。研究了着色剂的含量、还原剂的种类及用量对釉面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釉中外加CuO 0.8wt.%~1.0wt.%,SiC1.0wt.%~1.2wt.%,在1280℃、保温10min的条件下,可获得光泽度好、呈色效果佳的铜红釉。采用SEM、XRD测试手段对釉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揭示了釉面的呈色效果与配方、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文超  孙贵如 《中国陶瓷》1992,(2):52-56,48
近代物理手段,诸如穆斯堡尔谱,电子自旋共振谱等均不能确定铜的价态.因此,给铜红釉呈色机理分析带来了困难.本文利用物理化学热力学参数状态图,对钧釉呈色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验证,最后用俄歇谱仪判定铜的价态范围,讨论了铜着色机理.另外,还通过动力学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还原呈色的时间,彼此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徐建华 《江苏陶瓷》2009,42(4):12-14,16
探讨了基釉组成,特别是碱成分、F成分、中性氧化物成分对低温硒镉红釉之始熔点、化学稳定性及呈色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理想的硼酸系CdS—CdSe低温硒镉红釉基釉组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优选出呈色良好的釉里红色料、面釉、里釉的配方。分析了色料粒度、釉层厚度对釉里红呈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完全燃烧理论在铜红釉烧成气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铜红釉烧成气氛的研究中,应用了不完全燃烧理论,详细推导了其计算过程。结果表明:用不完全燃烧理论确定铜红釉烧成气氛是切实可行的;该理论对实验陶瓷烧成过程,特别是对气氛敏感的在还原气氛下烧成的颜色釉生产指导性意义和控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探索包裹法国红色料在建筑陶瓷工业釉料、坯体中应用的工艺技术条件,采用正交实验方法找出包裹法国红色料在陶瓷釉料、外墙砖、地砖中的最佳发色条件:在釉料中一价的钾、钠离子特别利于该色料的发色;二价离子钡较好、钙次之、镁最差;法国红色料在普通熔块中发色不理想,在特制的熔块中发色良好。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物理化学的原理和物理化学的方法在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成果,特别是在古陶瓷釉的呈色、分相釉、陶瓷釉中的气泡和坯釉过度层形成等的机理研究,并介绍了古陶瓷烧成温度和烧制年代测量的原理。随着物理化学的发展,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努力掌握这些新方法和新理论,并探索将其应用于陶瓷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将有可能出现更加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鹤壁集窑黑,红彩陶瓷的显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鹤壁集窑是我国著名的民窑之一,它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鹤壁集窑的黑、红彩装饰技艺的发展在陶瓷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红彩、褐红彩的装饰技术和呈色机理作了研究,发现: 1.北宋样品都有两层化妆土,这在胎釉之间起到过渡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加陶瓷外观白度,而且能使釉减少应力并避免产生裂纹。 2.北宋、金和部分元代样品都是釉下彩。釉下彩样品的色层物相都是以磁铁矿为主,花纹呈黑色。但是部分元代样品色层在釉上,部分釉上彩色层物相是以赤铁矿为主,花纹呈铁红色。两个元代样品釉上色层物棚的含磁铁矿量和赤铁矿接近,花纹呈褐红色。  相似文献   

16.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本实验通过改变釉里红釉的色料、盖釉和底釉的配方及组合方式,探讨了影响釉里红呈色及流动状态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CuO含量不仅影响釉里红釉的呈色,还对釉料的高温流动性有明显的影响。底釉、盖釉配料中的熔剂对釉里红呈色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曹荣海 《中国陶瓷》2001,37(1):31-32
本文叙述钧红釉瓷用液化气梭式窑取代柴窑烧成后的一些工艺改革与特点。  相似文献   

18.
铜红釉是以含铜物质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的红色釉,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的单色格局.铜红釉在不同时代根据当时的技术发展出了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钧红、祭红、郞窑红等.本文根据铜红釉在各个时代不同的技术梳理其发展脉络,并对其特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以高岭土、长石、石英、磷酸钙、氧化锌、氧化铁等原料制备高温无铅仿古金属光泽釉。主要研究了釉料配方组成及烧成制度对釉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基础釉中添加(wt.%)磷酸钙25,氧化锌2,氧化铁20,在烧成温度为1260℃、保温20min条件下,可获得釉面效果良好的红色仿古金属光泽釉。采用XRD、SEM等现代测试方法对釉层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揭示了釉面的呈色效果与配方组成和显微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低温快烧炻器亚光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SEM、XRD等手段 ,系统研究了炻器亚光釉的形成机理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炻器亚光釉完全适宜于低温快烧的现代工艺制度 ,而影响釉面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原料组成、粒度、配比、升温速度、保温时间、降温速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