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新型燃气机—涡旋式发动机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涡旋式机械首先在压缩机领域,尤其是制冷压缩机领域获得了成功应用,并取得了成就,但涡旋式机械用于发动机才刚刚开始,许多基本方面有待深入研究,分析,本文介绍燃气循环涡旋式发动机的构成特点,对理论循环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实现燃气涡旋式发动机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型涡旋式机械原理及其在内燃机中的应用(2)西安交通大学顾兆林,郁永章3涡旋式燃气机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涡旋式内燃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它是一种火花点火发动机。改变燃烧放热方式,即把内燃方式加热改成外燃方式加热,涡旋式内燃机可演化成涡旋式燃气机。同...  相似文献   

3.
对驱动燃气机热泵的发动机余热产生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燃气机热泵建立了一个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了发动机余热对燃气热泵供暖过程的影响,着重分析了部分负荷下燃气机热泵的供暖过程的特点。以上海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能源价格为基础,对燃气机热泵供暖的能耗和运行费用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按照制造厂家的规范来合理运行和维护机械设备是使其正常且长寿命运行的关键因素,而这一点常被忽视。虽然吸收式制冷机采用的制备冷水技术与常见的蒸汽压缩循环不同,但如果合理地运行和维护能成功地应用于相当多的领域。所需的维护次数可能比蒸汽压缩循环频繁,但通常要相对简单一些。 本文的目的是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运行,以便于了解如何在设计寿命内乃至设计寿命后通过较简单的维护保持机组以最高效率运行。 让我们从定义开始,燃气制冷设备通常定义为使用替代能源的、非电驱动的制冷产品,这包括吸收式制冷机、发动机驱动式制冷机和成套干燥机组等,它们都通过燃烧天然气来驱动设备。 某些燃气制冷技术,如在吸收式和干燥机组中所用的,使用热能;而发动机驱动式制冷机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后再来驱动压缩机。 目前燃气制冷市场中大部分是吸收式的系统,应该指出的是:除了吸收式制冷之外燃气制冷还包括了另外几项HVAC技术,然而从制冷机的运行和维护来看,它们之间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5.
该文搭建了使用R410A制冷剂涡旋式压缩机的高能效空气源燃气热泵实验平台。在实验台上进行不同进水温度tw,in(8.8~18.8℃)、发动机转速Neng(1400~2400 r/min)、环境温度Tamb(24~43℃)、进水流量Gw(9.16~18.32 m3/h)影响下的制冷特性研究,得到制冷量(Q·c)、耗气功率(Pgas)、压缩机功率(Pcomp)、一次能源利用率(RPER)、总一次能源利用率(RPER,all)及性能系数(RCO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RPER受RCOP与发动机热效率ηeng的双重影响,制冷运行时RPER、RPER,all与ηeng分别处于0.935~1.224、1.388~1.720与27...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分析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效率提高的原因,并介绍了燃煤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三种型式。  相似文献   

7.
涡旋式内燃机工作过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往复式内燃机和其他旋转发动机不同,涡旋式发动机有许多鲜明的特点。本文对涡旋式发动机的吸气过程,动力过程以及排气过程等与往复式内燃机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揭示了涡旋式发动机的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8.
透平式压缩机是一种高速旋转机械,可以满足工业上对气体压缩的各种需求,应用范围很广,而且在许多领域为其他类型压缩机所无法替代。作为一种工业装备,它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管线、冶炼、制冷和矿山通风等诸多重要部门;作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元件在航空、水、陆交通运输和发电等领域随处可见;作为增压器已成为当代内燃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件。  相似文献   

9.
徐振军  杨昭 《太阳能学报》2010,31(7):868-872
建立了燃气机热泵空调系统模型,包括燃气发动机、压缩机、换热器、空调系统和建筑负荷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及结果分析,得到了燃气机热泵空调的性能。结果显示夏季燃气机热泵系统的二次换热器能够替代常规电力空调的电再热器实现空调风再热。冬季二次换热器能够实现系统余热直接向室内供暖,室外温度不太低时可以充分利用发动机余热实现房间供暖。室外温度较低时,可以实现发动机余热和热泵系统联合供暖,节能效果明显。在夏季系统的最大一次能源利用率能达到1.6以上,冬季最高能达到1.8以上。系统具有良好的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高含氢燃气在传统预混合燃气发动机上应用存在着进气管回火,排气管放炮等故障,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从而限制了燃气发动机在高含氢气体领域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一种高含氢燃气电喷发电机组的研制与试验过程,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原理以及主要技术特点。12V190电喷焦炉煤气机组解决了传统预混合燃气发动机上在焦炉煤气领域应用的难题。为扩展燃气内燃机在高含氢燃气应用方面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12V190电喷焦炉煤气机组在高含氢燃气领域的应用是国内首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根据自主开发的12V240燃气发动机的总体设计方案及燃气发动机自身的特点,对燃气发动机燃料空气预混合系统的原理及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并对该系统中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实际应用表明:所设计的预混和系统结构合理,达到了预期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增压燃气发动机要获得良好的性能,就必须解决好燃气发动机与增压器的匹配问题,因此如何实现燃气发动机与增压器的良好匹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预混合后增压燃气发动机增压器选配时主要增压参数的计算分析,并提出了燃气发动机定压排气系统涡轮增压器匹配的基本步骤,为增压器的匹配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燃气发动机的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可燃气体具有燃烧后排放性能好的特点,因此使用可燃气体作发动机的燃料既.可以节省能源,又能减少空气污染。但是,使用燃气发动机出现的动力性下降和可靠性变坏等,在很大程度上又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促进我国燃气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本文在参阅有关最新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燃气发动机的发展动向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可燃气体发电市场领域,分析了燃气发电的必要,以及燃气发电对环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工业加热》2021,49(1)
燃气发动机是油气田生产中大量使用的高耗能动力设备,运行过程中排放的高温烟气为国家标准中规定的1级余热资源。针对大部分油气田现有工艺没有对燃气发动机排放到大气中的余热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提出了燃气发动机烟气余热加热导热油方案,给出了方案的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以塔里木油田高压注气压缩机组为例,应用烟气余热加热导热油方案,根据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对余热资源量进行评估计算。应用此方案塔里木油田高压注气站每年可以减少消耗天然气262×10~4m~3/a,且投资回收期约为1.4年,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好。燃气发动机余热资源的回收方案与源量计算方法,为油气田开展类似节能改造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导向。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可靠性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部分产品可靠性的统计结果.图1表2参2  相似文献   

17.
孙畅 《内燃机》2016,(4):10-13
以燃气发动机为控制对象,设计了一种基于可编程控制器和新型燃气控制器的燃气发动机电控系统。基于NY6200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扩展性好,能满足燃气发动机多种控制功能的要求;抗干扰能力强,能满足燃气发动机多种使用环境;开发周期短,能快速满足燃气发动机多种市场需求。基于新型燃气控制器的燃控系统对空燃比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能使得燃气发动机燃烧效率得到提升。通过实际运用表明,该设计达到了预期目的,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8.
从能量品位梯级利用的角度针对冷热电三联供燃气机热泵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系统的火用损功率这一定义,并且分析了冷热电三联供燃气机热泵系统在不同冷凝温度,蒸发温度以及不同压缩机转速时系统的(火用)损功率,由此得出了对冷热电三联供燃气机热泵系统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从能量品质的角度出发应该尽量选取热效率比较高的发动机;减少发电机的发电量,可以考虑直接用发动机带动水泵的方式;根据南北方地域的不同要综合考虑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时系统的影响;选用换热效果比较好的换热器,即尽可能地将有冷量(火用)及热量大甩产生和利用换热器的(火用)损功率降至最低;不应当将发动机的转速定的过高,应该选择发动机的经济运转速度为好,高转速的燃气机热泵是不经济的.  相似文献   

19.
燃气机热泵变负荷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燃气机热泵是一项高效节能技术,在试验条件下其一次能源利用率PER为1.13~1.79。为了解交负荷时燃气机热泵的性能,通过试验得到了燃气机热泵的发动机负荷特性、发动机余热回收和燃气机热泵的总体特性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燃气机热泵的COP和PER是下降的,但下降的幅度较为平缓,且保持较高的数值。通过对IPL Vcop值的分析,发现燃气机热泵的IPL Vcop比热泵系统的大,这说明燃气机热泵的部分负荷性能好,可以很好地实现交负荷运行。  相似文献   

20.
江兵  赵和军  张建敏 《柴油机》2023,45(2):17-22
主流预混式燃气发动机空燃比控制依赖混合燃气流量估计。为克服既有估计技术弊端,参考控制阀流量基本模型,将估计位置前移至节气门处,使混合燃气流量估计值更加准确、及时地反映转速或负荷调节需要。分析节气门工作条件和流经介质,依据控制阀标准定义简明的广义系数,并提出变量优选和数据拟合的广义系数标定方法,完善节气门混合燃气流量估计模型应用模式。通过预混式燃气发动机实测数据分析计算,验证节气门流量模型估计精度。通过在转速波动期间两种模型估计的混合燃气流量对比表明,节气门流量模型估计值与节气门开度是同步变化的,并超前于进气门均值模型估计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