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速钢深冷处理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深冷处理对W18Cr4V和W6Mo5Cr4V2两种高速钢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深冷处理使高速钢刀具使用寿命显著提高,深冷处理过程中马氏体的分解及超微细碳化物的析出是高速钢力学性能得以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速钢深冷处理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了深冷处理对W18Cr4V和W6Mo5Cr4V2两种高速钢微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深冷处理使高速钢刀具使用寿命显著提高,深冷处理过程中马氏体的分解及超微细碳化物的析出是高速钢力学性能得以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劲松 《模具制造》2002,(11):54-55
指出了对高速钢采用-196℃液氮深冷处理可使组织发生明显变化,有效促使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及超细碳化物的析出,使模具获得较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深冷处理后高速钢模具的使用寿命较常规热处理提高三倍以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重点介绍了国内外高速钢深冷处理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在深冷处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观点及展望。  相似文献   

5.
采用SLX-80深冷处理系统对T15M粉末高速钢进行深冷处理,采用综合物理测试系统的振动样品磁强计选件(PPMSVSM)测试样品的室温磁性和热磁性.结果表明:T15M钢在843 K×1 h的回火过程中,在保温和降温阶段出现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在300 ~ 10 K之间深冷处理过程中,降温时在110~10 K温度段磁性随温度下降而下降,升温时在40 ~ 230 K温度段磁性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分别对应于马氏体中碳化物的析出和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深冷处理提前了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抑制了残留奥氏体中碳化物的析出,促进了马氏体中细小碳化物的析出.在第1次回火前或后增加1次深冷处理,可使第3次回火后钢的硬度分别提高2.0 HRC和1.4 HRC.  相似文献   

6.
高速钢深冷处理的组织转变及耐磨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热处理后的高速钢,采用-196℃控温式深冷处理,其材料组织发生明显变化,力学性能可得到一定的改善,耐磨性可成倍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速钢刀具的深冷与QPQ的复合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燊  罗德福 《热处理》2010,25(2):70-72
深冷处理能有效提高高速钢刀具的基体强度,而QPQ工艺则可提高其表面耐磨性,用这两种方法对高速钢刀具进行复合处理将明显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晋芳伟  周志明 《热加工工艺》2012,41(24):189-192
概述了金属材料深冷处理及其作用机理,并主要介绍高速钢深冷处理的发展过程、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深冷处理技术工业化的看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W6Mo5Cr4V2高速钢磨削试件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深冷处理技术来调整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并借助试验和数值模拟来分析磨削试件表面的残余应力,将X射线衍射法对残余应力的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深冷处理后,试件等效应力Max.Mises由磨削时的248.9 MPa降低到114.3 MPa,主应力由124.0 MPa降低到91.61 MPa;试件x方向残余应力S11处于拉应力状态,Max.S11由磨削时的105.8 MPa降低到63.48 MPa;试件y方向残余应力S22处于压应力状态,Max.S22由磨削时的-272.6 MPa增加到-287.8 MPa,而压应力正是加工表面期望得到的应力状态,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磨削表面层的残余应力。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高速钢循环深冷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以及力学性能试验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多次循环深冷处理对W6Mo5Cr4V2高速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次长时间深冷处理相比,多次短时循环深冷处理后W6Mo5Cr4V2钢中马氏体的c/a和含碳量明显减小,残留奥氏体数量进一步降低,有大量新的超细弥散碳化物颗粒沿马氏体孪晶带和位错线析出,碳化物的平均粒度显著降低.经多次短时间循环深冷处理后高速钢力学性能更好,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适当增加深冷处理次数.  相似文献   

11.
深冷处理对高速钢红硬性及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深冷处理对W18Cr4V和W6Mo5Cr4V2高速钢红硬性及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深冷处理不仅可提高速钢的室温硬度,同时可明显改善高速钢的红硬性和耐磨性,延长高速钢刀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综合物理测试系统的振动样品磁强计选件(PPMS-VSM),对S390粉末高速钢进行深冷处理和回火处理时的热磁测量。结果表明,钢淬火态3个样品的室温磁性几乎相同,反映了钢具有均匀的组织;不论深冷处理与否,3次回火后样品中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量几乎相当,粉末高速钢样品的磁性接近均约158.5(A·m2)·kg-1。增加深冷处理工序,改变了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奥氏体中碳化物析出、马氏体中碳化物析出的进程。随后在913K回火,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继续转变,钢的磁性(160.5(A·m2)·kg-1)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13.
探究了不同深冷处理温度对M2Al高速钢高温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深冷处理的M2Al高速钢试样微观组织发生了变化,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碳化物尺寸减小并且弥散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随着深冷温度的降低,碳化物的尺寸减小且分布均匀。M2Al高速钢经过深冷处理后高温摩擦因数比未深冷处理的减小,其中-160 ℃深冷处理试样的高温摩擦因数比未深冷处理的降低55.7%,经过深冷处理的M2Al高速钢磨损量比未深冷处理的减小,其中-160 ℃深冷处理后磨损量最小。未深冷处理的M2Al高速钢试样磨损形貌比较粗糙,发生严重的粘着磨损,经过-160 ℃深冷处理的试样,磨痕比较浅,磨损形式主要为磨粒磨损。当深冷处理温度为-160 ℃时,M2Al高速钢的高温耐磨性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高速钢循环深冷处理工艺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W6Mo5Cr4V2高速钢循环深冷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深冷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使用TEM观察了循环深冷处理前后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回火次数对力学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深冷循环次数,最后是深冷时间.深冷处理后在马氏体孪晶带上有超细碳化物析出,多次循环深冷处理后.碳化物数量增加.与-次长时间深冷处理相比,在深冷时间足够的情况下,采用多次循环深冷处理工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深冷处理     
采取控温式深冷处理高速钢,可使高速钢基体组织细化,微细碳化物弥散析出,成倍提高耐磨性。用于处理铜合金材料,可使铜合金材料发生组织转变,抗电烧蚀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深冷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取控温式深冷处理高速期,可使高速钢基体组织细化,微细碳化物弥散析出,成倍提高耐磨性,用于处理铜合金材料,可使铜合金材料发生组织转变,抗电烧蚀性大幅芳提高。  相似文献   

17.
W6Mo5Cr4V2高速钢深冷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军  王琦  蔡红  马佳明 《热处理》2009,24(4):40-44
研究了深冷处理对W6M05Cr4V2高速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深冷处理能减少W6M05Cr4V2高速钢中的残留奥氏体,析出超细碳化物,提高硬度和耐磨性;深冷处理对冲击吸收功影响不大。W6M05Cr4V2高速钢合适的深冷处理工艺为:温度.130-150℃,保温时间以钢件冷透为准,处理次数一般为1次。  相似文献   

18.
利用液氮对M2高速钢淬火后的试样进行多次循环深冷处理,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分析了试样经深冷处理前后的相结构及组织变化,并采用洛氏硬度计和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测试了试样处理前后的硬度及耐磨性。研究表明,深冷处理可以降低M2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随深冷次数的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逐渐下降,但降幅逐渐减弱,深冷处理后试样硬度明显提高,增幅最大达到4.5 HRC,磨损率下降幅度最高达到39.5%。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纳米力学测试系统以及内耗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冷处理时间对M2高速钢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深冷处理1 h后M2钢具有最优的耐磨性能,深冷处理后的耐磨性能均优于常规热处理。结合内耗结果发现深冷1 h后SKK峰最高;深冷时间延长,SKK峰逐渐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前期M2钢中的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增加了基体的硬度;而随着深冷时间增加,在等温过程中形成等温马氏体,等温时效作用下钢中可动位错数量减少导致M2钢耐磨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温度回火及回火+深冷处理对M35高速钢微观组织、硬度、红硬性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M35高速钢的硬度先下降后上升,最后急剧下降;在525℃回火+深冷处理后M35高速钢的洛氏硬度最大,为67.1 HRC;与只进行回火处理相比,回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