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性格与环境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悲剧主义色彩,也体现了他的宿命论思想。《还乡》是哈代开始创作悲剧小说的转折点,他的宿命论思想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论文从哈代生活的家庭和社会背景着手,结合当时社会主要思潮,论述哈代宿命论思想体系的形成及其原因,并进一步阐了哈代的宿命论在《还乡》中的体现,从而得出哈代的宿命论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宿命论,而是由性格、环境等多方因素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巴金《家》中的觉慧形象的核心性格是积极追求新生活,坚决反抗封建家长与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残害。觉慧的反抗性格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反抗意志方面,随着对摧残青春、毁灭生命的封建礼教认识的逐渐深入,觉慧的反抗意志越来越坚定,反抗行为也越来越果敢。在爱情观念方面,觉慧最初认为,只要门当户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就不会有问题;后来他认识到,男女青年要得到幸福的爱情,必须敢于反抗封建家长横蛮干涉。《家》通过对觉慧叛逆性格发展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五.四"时期年轻一代成长的艰难与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3.
“龙”做为一种精神图形,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也都有巨大的影响。由于“龙”形的丰富和衍化,也就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同方面有着不同的体现。本文通过对“龙生九子”说的浅释,试图更细致地去了解“龙”文化的传播和演变。  相似文献   

4.
论健全"激流三部曲"中觉新的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是我国现代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解放前他以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描绘了旧社会不合理的黑暗现实,从而激起了人们对旧社会的憎恨和抗议。艺界曾对他的作品进行过一番比较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对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中觉新这个人物形象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觉新是真实的吗?作对他的评价正确吗?因此,就有必要进一步阐明觉新的主要特征、形成他性格的原因以及这一性格塑造的意义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中饮茶习俗描写,折射了明中叶的市井生活,作者对于茶具的选择,衬托了人物思想观点与性格的塑造,也是西门庆物欲占有、金钱至上价值观的体现,金银茶具满足了他的物质享受.茶在《金瓶梅》中折射出明中叶社会、西门家庭的奢靡生活,成为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的助推剂.茶叶虽小,茶具不大,茶事寻常,但是以茶与茶文化来衬托人、事、物,乃至反映社会民俗风情则不平常.  相似文献   

6.
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分为三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自然环境描写的基本特色,及其在揭示故事背景、深化主题和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细节是文艺作品中组成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物性格和生活事物的最小单位。一般地说,对那些细微、具体可感并具有典型意义的东西的描写,特别是能展示人物思想及其性格特征的那些具体、细微具有典型意义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都可称之为细节描写。细节与情节相比,它们尽管共同承担着再现生活的任务,但它们包含的内容、表现的形式和所需的手段却不尽相同。比较而言,情节装的是故事,细节则装的是性格;情节是矛盾纵向的、公开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体现,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民族性格是文化的一种体现。社会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文化差异、地域差异对语言交际所产生的影响,突出语言和语境关系的研究。一个民族的语言特征,可以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民族性格。本文将通过描写英日德语特色词汇,尝试对三国民族性格进行分析和探讨,讨论民族性格对英日德语词汇的影响以期验证社会语言学理论对这一词汇现象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民膳食养生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在营养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大幅度的上升。对此,笔者倡导一种健康的养生模式——“五忌五宜”,旨在帮助我国城市居民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增强对常见病的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线性系统仿真的快速实时四阶龙格-库塔法。这种算法保持了四阶龙格-库塔法精度高的优点.而且数值积分程序计算量小,仿真速度较之一般实时四阶龙格-库塔法可提高约3. 5位。理论分析和仿真实例都说明了这是一种高精度的既快速又实时的线性系统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所谓的“历史的误会”是烈士的自嘲与其总结一生时的一种谦逊表达。这与作者所受的家学教育有关。瞿秋白对于中国革命的理论贡献,不是一个一般文人所能做到的。在《多余的话》中,他对自己领导期间的政治工作做了基本肯定的自我评价。该文委婉的文风给人留下了作者厌倦“政治”的粗浅印象,这是作者身处狱中这一特定环境造成的,他真正厌倦的是不认为自己有错却要不断地做检查。《多余的话》向我们透露出作者认为一个真正共产党员应当坚持真理,勇于提出自己的怀疑。  相似文献   

12.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剃发后更名"个山",又号"雪个",乃明之遗民.虽以"疯"全身远祸,但能独持刚节,始终不与清廷合作,其家国之痛一泄于诗、书、画,建立起所谓的"八大精神",即中国文人的艺术精神和艺术人格.本文试从八大山人身世人手,探讨其艺术、人生及二者之渊源.  相似文献   

13.
以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及Brown&Levinson的面子原则为理论基础,通过对"I'm afraid"、"恐怕"的定性思考和使用WSE语料库的定量分析,对"I'm afraid"、"恐怕"这一句型进行语用学定性,主要阐明"恐怕"句传达的信息内容是说话者高度确定的;说话者使用"恐怕"句可以达到缓和语气、实现说话者自我保护以及体现说话者人格魅力等其他深刻的语用功效。  相似文献   

14.
前人往往将于谦之死归咎于“南宫复辟”。笔者以为,于谦的悲剧结局固然与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有直接的关系,根源却是于谦独特的人格特征和性情气质。于谦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他将国家和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纠错惩恶,兴利除弊,刚正严明。他从来不计个人私利,为官争理不争利,更不会阿谀奉承权贵或搞阴谋诡计;不拉帮结派,没有自己的小团体;他痰恶如仇,处世方式直来直去,不加任何掩饰。他的这种品性和处世方式使他四方树敌,陷于孤立无援之境地,也终于酿成了人生悲剧。本文从于谦的人际关系着手,论述于谦的人格特征和性情气质及其和悲剧结局之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众人眼里,池莉是描写世俗生活的高手,其作品中的一些下层人物、普通工人、市民生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池莉也因此被誉为"小市民作家",专为小市民代言,对她的作品的评价就是"世俗性",但笔者以为仅此而断定她为世俗作家有失偏颇。爱情,作为文学永远不变的主题,也将是评价一个作家创作内容的主要方面,而对于爱情,池莉并非世人眼中所说的世俗,相反,她的爱情观是理想化的。本文将从池莉作品中对于初恋的看法来谈其爱情观。  相似文献   

16.
孔子论死亡     
孔子有限的几句关于死亡的话语其实透露出孔子对如何生的思考。"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一样,肇始于学会如何看待死亡。"朝闻道,夕死可矣"反映了君子肩负传承道德的人生使命;仁则是君子在传道途中不畏惧死亡的根本原因;孔子追求的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和死。在某种意义上,死亡是一个人生命的完成。  相似文献   

17.
恽代英是中国青年杰出的革命领袖,在他短暂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以自己丰富的成长历程诠释了近代中国青年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历史形象,并形成了丰富的青年观思想。他指出青年的历史使命是“造历史”,青年的历史责任是“引导先进文化”,青年运动应和群众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他强调青年的改造要坚持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结合,要深入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8.
荀子认为,"和谐"意味着要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和各得其所,这是宇宙的一个基本法则。要使社会和谐,统治者就必须遵循天道,据此制定完备的礼义制度,"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宜",由此即可确保社会有条不紊地运行。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生命哲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生命智慧引发了弥久不衰的思想魅力.文章结合时下我国高校教职工生命状况和职业发展态势,着重发掘和整理老子生命哲学中的“贵生轻物”的人文关怀、“贵柔不争”的处世艺术、“生死自然”的达观态度、“死而不亡”的终极超越等独特的生命智慧.认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职工,应既“育人”也“育己”,把握自己的定位,顺应生命的本性,纯真而自然地让个体生命之花自由而全面地绽放.  相似文献   

20.
北宋词人张先被人誉为“张三影”,其小令清新可喜,疏秀平易,特别善于运用“影”字营构画面,生动鲜活,亲切可感。张先词作使宋初词坛焕然一新,在中国词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