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随着电网互联和特高压交直流混合跨区输电的快速发展,电网运行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大电网运行监控画面也提出了新要求。文中针对现有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画面浏览方式无法满足在同一幅画面中集中监视跨调度机构的特高压联络线的问题,提出一种电网图形广域维护和浏览方式。该方式通过引入设备模型广域检索、广域文件统一管理和推送、画面广域模型的定义和维护、实时画面广域浏览等技术,实现特高压互联电网关键设备的一体化监视。该技术已在调控中心试点应用,满足送受端国调分中心、省调对特高压跨区交直流设备运行状态和运行风险提示的实时监控需求。  相似文献   

2.
总线作为调控系统的数据通信的基础,承担了系统内的数据交互工作。随着电网运行一体化特征日趋明显,当前总线难以满足跨越不同调度机构的调控系统间数据交互的需求。分析了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总线的体系架构,针对调度数据网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多级调度一体化协同运作的广域数据总线体系架构,并分析了电力调度域名管理、广域分布式代理、广域服务总线、广域消息总线等关键组成部分,实现了服务的广域共享和消息的高效传输。最后阐述了广域数据总线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综合智能告警是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以各类告警信息为要素,在电网故障时自动推图提示故障设备、故障信号与故障类型,提示调度人员及时采取措施。互联大电网的发展需要调度机构间对故障异常同步感知、调节控制分布协同和事故应急协同处置,然而目前各级调度控制系统间大量数据交互以及大规模广域服务访问方面缺乏通用和高效的技术手段。提出了基于广域云总线的电网调度综合智能告警方案:基于广域云消息总线实现广域范围内电网状态信息和重要告警事件等各类消息跨调度机构的实时推送;基于广域云服务总线实现综合智能告警详细信息查询与检索功能,使告警详细信息可在广域范围内共享。在试验系统上的测试结果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突破现有电网数据使用瓶颈,适应未来“物理分布,逻辑统一”的体系架构,支撑跨广域业务数据的访问需求,从数据访问透明性和服务位置透明性着手,基于现有电力系统通用服务协议,构建了广域数据透明访问的服务框架,形成了透明访问框架的部署方案。同时针对构建透明访问框架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基于全局索引的分布式数据流处理技术、跨区域的服务发现与管控技术,以及广域数据传输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使用,为构建广域数据的透明访问框架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5.
互联大电网中各电网调度系统间通知、告警、运行信息等实时数据通信需求日益强烈,而目前电网调度系统中的消息总线提供的消息传输服务局限在单一系统的局域范围内,缺少通用、高效的多系统间广域实时信息交互手段。分析了现有消息总线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广域范围实时数据通信的广域消息总线,研究了基于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广域消息总线架构,介绍了该架构下广域消息的订阅、同步、监控、推送、跟踪、可靠传输等关键技术。广域消息总线建立了贯通各级电网调度系统的实时消息传输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广域范围各应用之间消息传输的通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广域数据采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智能电网中,各级电网调控系统间业务相互协作、数据互联互通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当前多调控系统间采用规约通信的数据转发技术存在时延长、维护复杂等弊端,迫切需要一种更高效、便捷的广域实时数据传输方式。基于现状,分析了现有数据采集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广域数据采集方案。讨论了广域数据采集框架及网络构成,深入研究了广域环境下的数据订阅机制、数据发布技术和数据采集代理方法。经过实验验证,广域数据采集能够增强各级电网调控系统之间的联系,提供更高效的广域数据交互手段,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系统易用性。  相似文献   

7.
按照大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物理分布、逻辑统一”的总原则,文中设计了面向大电网的人机云终端架构。提出了电力描述语言CIM/G扩展规范和通用的人机交互协议,为不同厂家灵活定制应用的客户端提供了支撑。探讨了构建应用客户端的组态化技术,提供了快速开发的技术手段。利用云终端桌面的自动化部署,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下载安装应用客户端的需求。研究了与全局云终端管理、全局权限管理和全局服务管理的交互,通过云终端设备的接入认证、用户权限控制和广域人机交互服务的访问机制,实现了对大系统安全透明的访问和故障状态下服务访问的无缝切换,实现了位置无关的无差别调度。  相似文献   

8.
结合重庆电网扁平化管理现状,配合"大运行"体系完善提升,重庆电网采用跨辖区一体化模式进行了渝东南、渝东北片区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系统建设过程中发现随着接入厂站增多、监视信息同步增加,传统的事项窗、典型报表等数据展示方式已无法满足各级调度、监控人员的需求。因此,在跨辖区一体化系统中引入基于多主题、多维度的调控可视化技术及电网数据分析技术,针对大规模电网一体化监控需求,提出了调控多维可视监视的概念。根据专业人员对调控业务信息的关注重点,对母线电压稳定、电网潮流分析和稳定、电网供电裕度和安全等方面提供科学的监控手段。通过现场的多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电网调控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
智能电网的高速发展,必然对其中心枢纽电网调度提出同步要求.从调度的常规工作着手,通过对国内外电网调度现状的分析及总结,构建出智能电网调度的总体体系架构.指出打造智能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广域自适应保护系统、电压和频率自动调控系统、调度业务智能工作平台、事故处理决策系统等全方位的调度支持技术平台,是实现智能电网调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常用变电站自动化广域运维系统架构,基于运维主、子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要求,研制了一种变电站自动化广域运维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应用审计日志、流量管控、权限认证、主站录屏等多种关键技术,在运维中心、服务管理中心和变电站分别设立广域运维系统的安全认证体系,同时在运维中心、服务管理中心和变电站之间配置双因子登录安全访问功能,实现了从调度到变电站的一体化全通信过程纵深安全防护,有效保障主站远方操作变电站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力系统的广域互联并考虑电力市场背景下的互联经济性,系统运行越来越接近其稳定边界,因此对于电压稳定的在线实时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实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在线电压稳定监测指标.该指标基于π型等值模型推导,考虑了线路分布电容的影响,更接近实际电网的特性,同时算法形式简单,便于微机实现.通过EPRI-36算例进行验证,结果分析表明:该指标利用WAMS的实时同步数据,可以实现广域测量系统在线电压稳定监测,为电压稳定控制提供更加明确的参考信息,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多层次的广域保护控制体系架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功能配置、系统结构、内部数据的交互方式、与外部系统的协同模式、通信组网方案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包含站域层、区域电网层、广域电网层的多层次广域保护控制体系架构。针对不同层级电网关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层级电网的保护控制功能配置方案。按照数据分类、分层处理的原则,给出了广域保护控制系统内各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提出了广域保护控制系统与调度监控系统之间的交互模式。结合广域保护控制系统结构,给出了包括区域保护控制通信网络、广域保护控制通信网络的两层组网方案。所述广域保护控制体系架构中的区域保护控制系统已经在实际电网中实现了工程应用,相关技术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得到了实践验证,为后续的广域保护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东电网,提出了一种广域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步骤。首先,需要对山东电网进行振荡稳定分析;然后,用伪随机二元信号探测和预测误差方法对系统进行降阶辨识,根据降阶辨识得到的主模比和留数指标来分别选择反馈信号和控制器地点;最后,控制设计问题就转化为带约束的非线性规划,可对多个控制器参数进行协调和优化。用山东电网仿真数据对广域阻尼控制系统进行验证的同时,也分析了它对本地模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阻尼山东电网的区间振荡和提高传输容量上均有效。  相似文献   

14.
荆睿  唐如 《电气开关》2012,50(3):7-9
近年来,智能电网成为了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并被认为是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而具有"时钟同步、空间广域"特点的广域测量系统,可以实时测量母线电压相量和发电机功角,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动态监视,被认为是构建智能电网的关键基础技术之一。将重点讨论近两年来我国基于广域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对实现智能电网可能存在的帮助,最后指出了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在线自组织同步MAS的电网广域保护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电网广域保护的定义、作用、构建模式、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电网广域保护新方案。所提广域保护系统基于在线自组织同步MAS,其中的所有智能体(Agent)由广域精确同步脉冲驱动实现时间同步,提高了广域保护系统的实时性;依据功能需求和预定规则在线自组织成多个基于MAS的子系统,以灵活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的广域保护子系统;具备实现广域后备保护及协调主保护、安稳措施的能力。详细描述了所提技术方案,并讨论了与常规保护和稳定控制装置的配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