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培松  马佳  杨海霞  苏强 《工业工程》2010,13(1):97-100
汽车座椅舒适性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由于复杂性和主观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汽车座椅舒适度评价成为座椅制造企业和整车企业的一个技术难点。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座椅舒适度评价模型,应用8个座椅压力分布参数和2个人体参数等对座椅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实例分析显示:与普通BP网络模型对比,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儿童在乘坐安全座椅时背部与臀部接触区域的舒适性差异,得出背部和臀部的压力舒适区域,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 招募8名4~8岁的健康儿童作为被试,让被试先后坐在三款儿童安全座椅上,提取压力数据并做舒适性主观测试;计算标准差检验座椅的稳定性,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座椅间的差异性;绘制压力—舒适性图像验证舒适与不适的区域.结果 在"瞬时"压力测试中C座椅界面压力分配方案最优,与主观测试结果一致(C>B>A).在"10 min"的压力测试中,B座椅的峰值压力更稳定,A、C座椅无显著差异,与主观测试结果不一致,推测儿童对安全座椅的舒适性判断取决于入座时的第一印象.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4~8岁儿童在乘坐不同安全座椅时,材质偏硬、坐面造型平坦的安全座椅对人体的压迫性更强;材质偏软、包裹性强的安全座椅更贴合人机形态,舒适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舒适驾驶姿势试验及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座椅是影响整车舒适性的关键因素,其中人体驾驶舒适角度又是座椅舒适性设计的参考基础.本研究面向我国人体尺寸特征,召集了20个试验者,针对PASSAT和POLO两种不同级别的车型各进行了20组试验.统计计算出试验车型的人体驾驶舒适角度(包括靠背角、躯干大腿角、膝角)的均值和范围及其相关关系,并通过与国外文献参考角度之间的对比分析明确了我国人体驾驶舒适角度与国外人体驾驶舒适角度之间的差异.在试验结果基础上,应用模糊理论建立了不同驾驶姿势与舒适度指标之间的模糊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方法的实用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我国汽车座椅舒适性设计及其改进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轨道车辆座椅舒适度评价方法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志伟  李娟 《包装工程》2017,38(2):21-25
目的探讨评价轨道交通工具中座椅装备舒适度的有效方法,以及提升我国轨道交通工具中座椅舒适度的研究方向。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述座椅舒适度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国内外轨道交通工具中座椅舒适度研究现状;举例体压分布指标在动车组一等座椅形面舒适度评价中的应用方法。结论座椅舒适度评价一般采用主观和客观综合评价的方法,体压分布与主观评价有显著关系。提出了我国轨道车辆座椅舒适度的研究思路,包括形成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应用主观和客观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统一座椅尺寸参数定义,更新标准数据。在轨道交通工具座椅实际研发中,基于体压分布指标的分析可快捷有效地对座椅形面造型舒适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座椅舒适性评价中,皮电反射(Electrodermal Activity,EDA)、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以及瞳孔直径等数据是否与用户主观舒适性存在显著关联关系。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自变量为两种不同的座椅,因变量为EDA、HRV、瞳孔直径以及用户对于座椅舒适性的主观评价,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做独立样本t检测等,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就坐于两种不同座椅的被试瞳孔直径变化存在差异性显著(方差齐,t_(0.05)(27)=–2.718,p0.05),其皮电反射EDA与心率变异HRV的检测结果为差异性不显著。结论在基于心理生理测量方法的座椅舒适性评价研究中,瞳孔指标相对敏感,且与主观评价相关性强,一定条件下可以使用瞳孔数据协同优化座椅舒适度评价;暂无充分证据支持皮电反射和心率变异性与座椅舒适性存在显著关联。此外,应用眼动追踪等心理生理测量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向指导座椅的改良与设计。  相似文献   

6.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座椅静态舒适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汽车座椅静态舒适度评价提供更为完善的主客观评价方法。方法文章基于感性工学,从主观视觉舒适度研究方法结合现有体压分布的客观舒适度测量方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局部不舒适等级进行测量,分析汽车座椅外观对人感受的影响时,采用语义差分法对乘坐感觉进行量化,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得出各感觉对舒适度的影响。结果得出汽车座椅视觉舒适度的设计影响因素;座椅乘坐是否舒适与身体和座椅接触面以及载荷有直接关系。结论感性工学的方法,可适用于对汽车座椅舒适度的静态评价中,结合体压分布实验和身体不适等级测量,可以为企业座椅的设计的改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人们的很多生产生活活动是在坐姿下完成的,因此研究坐姿舒适度有很重要的意义。坐姿舒适度在座椅的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对座椅舒适度的研究也逐渐偏重对坐姿舒适度的评价。人性化座椅的设计必须满足舒适度高的要求,以达到人体舒适坐姿的需求。针对坐姿舒适度评价,采用经典的光学动作捕捉技术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坐姿舒适度进行科学评价。实验选用美国Motion Analysis光学动作捕捉系统,设置11个Eagle数字捕捉镜头,用EVaRT软件获取了40名志愿者人体关键点在空间中的点位数据,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点的方法提取关键点,用MATLAB软件自主编程对关键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比较测试者坐在2种不同座椅上的关节角度和力矩数据差异。统计结果表明,志愿者采用不同的姿势坐在不同的座椅上时,躯干、大腿、膝盖部位的角度和力矩数据差异较为明显。结合人机工程理论,利用这些数据差异对坐姿进行分析,为座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这种人机工程学理论分析评价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为座椅的舒适度评价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汽车座椅舒适度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汽车座椅舒适度评价方法研究的不足,探讨压力分布与舒适度之间的关系;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汽车座椅舒适度评价模型.通过真人真车实验获取36组样本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建立了评价模型.实例验证该模型能够根据座椅压力分布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座椅舒适度水平.  相似文献   

9.
周敏  杨勇 《人类工效学》2009,15(1):28-30
本文分析了座椅的热舒适性对人体的影响,阐述了座椅材料与热舒适相关的几项物理性能及测试方法,最后提出了座椅热舒适性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在客观评价方法中,除测试座椅材料的热物理指标外,还可以采用探头式温湿度计测量人一椅界面问温湿度,同时进行主观评价,从而将主客观评价结果很好的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座椅温湿度条件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阐述了座椅材料的导热性、透湿性和透气性等热舒适性能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概述了座椅热舒适性的几种评价方法,提出了座椅热舒适性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刘键  鲁艺  许泽君  邹锋  韩宇翃 《包装工程》2020,40(22):66-71, 82
目的 基于生物力学原理,评价自动驾驶情景中座椅靠背和座面的多种组合对睡眠舒适度的影响,从而指导智能座舱的设计研发。方法 基于Tekscan的CONFORmat座椅压力分布测量系统,设计了座面角度(15°,25°,35°)和靠背角度(140°,150°,160°)的实验装置,获取了20位被试的客观多维数据与主观评价数据,随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舒适度预测模型。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随着座面平移角度的增加,可有效地均衡界面接触压力分布,座椅靠背角度为160°与座面角度35°的组合设计,其压力的加权平均值、总接触面积、界面压力分布指数、适应性等级与其他实验条件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最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精确验证,研究建议将35°的座面角度与160°的椅背应用于智能座舱的睡眠位置。  相似文献   

12.
梁文峻  黄方欣  梁文思 《包装工程》2019,40(10):142-149
目的针对公交爱心座椅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技术,提升公交座椅的灵活性和舒适性,提出老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免伤害设计方案,并提出具体功能与结构设计的方法。方法针对舒适性和灵活性进行优化,运用数学方法对公交爱心座椅液压系统进行拟定和分析,对方案的升降机构和扶手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公交爱心座椅动力源的具体设计。结论给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论述了灵活性和舒适性在公交爱心座椅设计的重要性,从助立、舒适和安全的角度为公交爱心座椅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尚凯  张青  常能  陈哲 《包装工程》2019,40(24):205-209
目的从视觉感知和使用感知角度探讨可供性概念在座椅舒适度研究中的作用,结合使用者的视觉体验与生理心理体验,为座椅舒适度创新设计提供指导。方法以可供性概念为基础,利用文献分析法将其内涵扩展为真实可供性和感知可供性的综合,并对座椅舒适度要素从情感体验、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3个方面进行阐述,最终将可供性引入到座椅舒适度设计中,提出座椅舒适可供性概念并构建了座椅舒适可供性设计要素模型,并对运用该模型进行座椅舒适度设计进行介绍。结论座椅舒适度创新设计既要满足使用者的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对于座椅表面特性传达的视觉心理需求。从视觉感知和使用感知到的舒适程度进行创新设计,并形成两者的匹配关系,才能更加满足使用者对座椅舒适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钟奇  郭钢  裴学胜  许娜 《包装工程》2018,39(4):155-158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PCA-BP)的办公座椅舒适性评估方法。方法对4款不同造型、材质的办公座椅进行臀部及背部Tekscan压力测试,并通过五级Likert量表记录被试的心理舒适值。在多重相关性检验的基础上,利用PCA-BP算法建立办公座椅舒适性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论模型拟合的均方误差为0.164,预测值和心理值配对样本t检验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18。与普通BP算法比较,基于PCA-BP算法的办公座椅舒适性预测效果更佳,为办公座椅舒适性评估提供了更好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牛晰 《包装工程》2018,39(12):140-144
目的研究一种机载小型民用客机座椅及其舒适性设计。方法通过对现有小型民用客机座椅的现状进行调研,建立小型民用客机座椅舒适性分析模型。结论指出小型民用客机中座椅及其组件的设计除了需要满足相应适航规章的要求与航空座椅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外,还需在最大限度保证乘客乘坐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从座椅的造型、色彩、结构、材料等内容上,为乘客提供生理及心理两方面的舒适性感受。为此,研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载人飞船着陆座椅缓冲系统的动力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燕  周建平  雷勇军 《振动与冲击》2007,26(5):104-106,136
现有载人飞船座椅采用前支座铰接的方式,只能实现单向着陆缓冲。为了减小着陆过程对航天员的多向冲击过载,在此将座椅支座铰链连接改为双向弹性支撑。建立了两种缓冲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同一种着陆工况下,比较了两种缓冲方案的缓冲器行程、工作时间、胸—背向和头—盆向加速度的动态响应。算例表明,改进后的缓冲系统能降低多向冲击加速度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