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求,发挥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引领作用对于支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梳理了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建设的战略需求、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进展,凝练了标准体系构建和实施中存在重点领域标准缺失、实施率不高等问题;对照《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发展行动指南(2018—2020年)》,研究了标准体系框架和内容的调整优化建议,就体系中亟需加强的重点领域提出实施路径。研究建议,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体系,支撑生态经济发展;优化生态和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完善陆地和海洋标准体系,支撑国土空间布局;建立绿色生活标准体系,规范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及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机制、试点情况调研及生态文明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发展状况研究,提出标准化在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战略定位与布局,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工作的目标任务,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基础框架,明确标准化重点领域与重要标准创制计划,积极探索"标准化+生态文明"的服务模式,促进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全面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标准体系构建角度,简要阐述了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框架,包含四个子体系及23个专业领域。通过标准检索和梳理工作,分析了支撑标准体系的标准现状,比较了福建省、贵州省地方标准制定情况,提出了标准化建议,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标准化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尚未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标准体系。本文通过总结梳理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现状,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标准化存在的不足;根据标准体系构建原则,以《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中的有关内容为基础,整合近年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的相关政策文件,构建由基础通用标准、生态气象观测、生态气象监测、生态气象评价、生态气象预报预警、生态气候区划和资源利用、气候和气候变化生态影响评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气象保障、绿色低碳发展气象保障等12个子体系构成的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标准体系;分析了各子体系标准现状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包括绿色发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3方面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以及中国1990-2015年的数据,通过利用熵权法与变异系数组合赋权,从国际比较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表明,各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表现相对优异,而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处于落后状态,导致我国整体生态文明水平较低。最后,从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部署、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生态文明监管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中国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基于对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八大重要挑战的总体判断,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指标建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九大重点任务,包括实施绿色拉动战略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能源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以重大工程带动生态系统量质双升、着力解决危害公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开展国家生态资产家底清查核算与监控评估平台建设、全面开展全民生态文明新文化活动、实施生态文明工程科技支撑重大专项;最后提出了五项保障的条件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探索研究区域生态文明标准体系框架及主要建设内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布局,客观上要求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进行比较,以确立赶超目标,找准发展重点。本研究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比较指标体系,以20国集团经济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为评价对象,从生态状况、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和资源利用领域展开评价,获得各经济体生态文明指数2017和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率(1990—2015)。量化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排名靠后,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在环境质量上,其次是资源利用效率。但我国在建设进步的速度上遥遥领先于其他经济体,正在奋起直追。本研究提出了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任务层次、战略重点以及赶超先进水平的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生态文明,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党和国家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出台文件,作出重要指示。本文就以此为背景,梳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界定以及发展过程,进一步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在完善标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建设生态环境,也日益成为当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讨论了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建设生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是我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经验。本文梳理了福建省自2001年以来在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人居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指出福建省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如资源环境约束依然巨大、与生态文明制度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仍不健全、闽西和闽北山区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等,总结了福建省在生态文明顶层设计、转变方式、绿色治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建议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在福建省集中示范,形成制度合力,增强引领示范效应;建议福建省在下一阶段应着力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创新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优化国土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2.
全面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分析其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经验方法,同时在深刻剖析新型城镇化特征、内涵以及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等理论基础上,梳理出构成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层级,收集分析各类数据资料,选择既有价值和代表性又具有可获取和可操作性的指标,力求做到客观、准确、科学、全面,构建出符合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历史阶段,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推进制造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绿色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必有之意,是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更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的全部内容。本文在明晰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绿色制造的科学内涵、目标和评价体系,基于我国绿色制造已取得的成绩和现实发展困境,提出了推进我国绿色制造的战略方向,最后从顶层设计、队伍建设、创新体系、服务平台、体制机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发展战略制定与发展变化情况,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各国将科技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和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支撑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更加重视科技发展战略工作,围绕国土空间开发与资源配置、生产生活消费、生态保护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在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技术等重要领域瞄准核心问题,加强科技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5.
政府采购数据采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客体包括货物、服务和工程三大部分,工程是政府采购的主要支出部分。近年来,我国各项工程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政府采购工程服务额度增长较快,据统计,2009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为7413.2亿元,其中,工程类采购规模为3858.4亿元,占政府采购总规模的52.1%,因此,需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工程服务统计口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政府采购活动的要求。本文以加入GPA谈判为背景,拟从我国与政府采购相关的工程服务分类体系建设与实践活动出发,分析国际、国外与政府采购有关的典型工程服务统计分类体系的基本依据以及与我国政府采购工程管理实践的差异,提出构建一个立体的政府采购工程服务统计分类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盐湖产业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湖产业事关我国粮食安全,也是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支撑。柴达木盆地是中国盐湖产业的核心,建设其产业生态文明重要而迫切。为推进柴达木盐湖产业生态文明建设,做强中国盐湖产业,本文从柴达木盐湖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出发,辨识产业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盐湖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战略。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导下,如何总体上把握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发展战略,采取多学科、宽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开放式的战略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战略目标、战略布局、主要任务、战略重点以及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更复杂、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已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逐步付诸实践。本文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入手揭示了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指出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阐释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理念变革分析的基础上,解读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大意义;最后结合现状提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建议,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工程(英文)》2021,7(9):1336-134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a hot topic for decades. After years of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China’s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re approaching a turning point.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hina is on its way to maintaining high-quality and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10 June 2020,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ported the key findings of the Second National General Survey of Pollution Sources (fiscal year 2017), which provides strong quantitative evidence of progress towar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erms of our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National General Surveys in 2007 and 2017, it was found tha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asured in terms of many wastewater and air emission pollutant discharges, is decreasing despite the steady growth in economic activities—and at a noticeably fast pace. Other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can adopt some of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actices, within their own individu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20.
《工程(英文)》2020,6(12):1423-1431
China’s past economic growth has substantially relied on fossil fuels, causing serious air pollution issues. Decoupling economic growth and pollu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in develop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We have analyzed the three-decade progress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s in China, highlighting a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from emission control toward air quality management. Emission control of sulfur dioxide (SO2) resolved the deteriorating acid rain issue in China in 2007. Since 2013, control actions on multiple precursors and sectors have targeted the reduc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marking a transition to an air-quality-oriented strategy. Increasing ozone (O3) pollution further requires O3 and PM2.5 integrated control strategies with an emphasis on their complex photochemical interactions. Fundamental improvement of air quality in China, as a key indicator for the succ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demands the deep de-carbonization of China’s energy system as well as more synergistic pathways to address air pollution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