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对杏果实采后黑斑病发生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赛买提’杏果实为实验材料,用0.9 mg/L EBR对杏果实进行减压渗透处理,自然晾干后置于温度(1.0±0.5)℃、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贮藏48 h,接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后于相同条件贮藏,定期取样测定EBR处理对杏果实采后黑斑病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EBR处理可显著提高杏果实接种前期H2O2含量(P<0.05),显著提高杏果实接种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接种后期过氧化氢酶的活力(P<0.05),明显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有效降低丙二醛的含量、细胞膜渗透率和发病率的上升,显著抑制杏果实病斑直径的扩大。同时,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EBR处理能较好地维持杏果实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在贮藏过程中结构的完整性。说明EBR处理抑制杏果实采后黑斑病的发生与调控其活性氧代谢和维持其细胞器结构完整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验原料,选用0.9 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onolide,EBR)在0.05 MPa的压强下对杏果实进行减压渗透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将处理后的果实取出晾干后在温度为4℃、RH 90%~95%的冷库中贮藏。定期测定杏果实的冷害发病率和冷害指数及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结果表明:浓度为0.9 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能有效提高杏果实SOD、APX的活性,减缓杏果实冷藏期间POD和CAT活性的下降,抑制H_2O_2含量和O_2~-·产生速率的增长,显著降低杏果实冷害发病率和冷害指数。说明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减轻杏果实冷害与防止果实冷藏期间的氧化伤害,清除自由基的积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张杼润  张瑞杰  赵津  朱璇 《食品科学》2019,40(7):198-203
为了探究24-表油菜素内酯对杏果实采后抗冷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新疆‘赛买提’杏为实验材料,用质量浓度0.9 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减压渗透处理后置于温度0 ℃、相对湿度90%~95%的冷库贮藏,定期测定杏果实的冷害指数、冷害发病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4-表油菜素内酯可明显降低杏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指数、冷害发病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显著提高杏果实果糖、山梨醇和葡萄糖含量(P<0.05),降低蔗糖含量(P<0.05)。表明24-表油菜素内酯能够增强杏果实抗冷性,其可能与诱导果糖、山梨醇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onolide,EBR)处理对仔姜冷害的防控效果及可能机制,以'竹根姜'为实验材料,采用外源EBR溶液浸泡30 min,晾干后置于4℃环境下贮藏25 d.定期分析冷害指数、硬度、相对电导率、H2O2含量、丙二醛含量、总酚含量、活性氧及酚类代谢相关酶活力等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EBR能提高果实粒质量与纵横径,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其中0.6 mg·L-1EBR在提高果实品质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同时3个浓度的EBR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果实SOD、POD、CAT活性,并降低果实MDA含量。在果实香气方面,醇类和醛类是果实中重要香气类别,但不同浓度EBR处理的果实中香气物质种类及含量并无促进作用。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叶面喷施0.6mg·L-1EBR对果实品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桃果实在采后物流过程中容易发生果肉软化,影响其贮藏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前期研究表明,采后油菜素内酯处理能够保持桃果肉的硬度及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能提高果实抗病性。本研究利用油菜素内酯处理桃果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相关基因的变化,探讨油菜素内酯处理对桃果实细胞壁降解及苯丙烷途径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素内酯浸泡处理能抑制果胶裂解酶1、多聚半乳糖醛酸酶21和果胶甲酯酶1基因的表达;并显著促进果实中过氧化物酶、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5基因的表达;同时,提高贮藏早期果实中查耳酮合成酶、查耳酮异构酶、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和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的表达量。综上,油菜素内酯可以抑制细胞壁降解关键基因的表达,促进苯丙烷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延缓桃果实软化并提高其抗病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onolide,EBR)处理对‘巨峰’葡萄果实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将葡萄果实经5 μmol/L EBR溶液处理12 h后刺伤接种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病原菌,然后置于25 ℃下贮藏60 h。结果显示:EBR处理有效抑制了葡萄采后灰霉病的发生和病斑直径的扩展,与单一接种病原菌和EBR处理相比,先用EBR处理后接种B. cinerea葡萄果实展现出更强、更快的抗病反应,表现为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抗病相关酶活力及总酚含量显著提高(P<0.05),H2O2积累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提高,同时VvCHI、VvGNS和VvPAL-like抗病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体外实验发现,EBR处理可显著抑制B. cinerea孢子的萌发,但对芽管伸长长度没有显著影响。结论:EBR处理主要是通过敏化反应机制诱导提高葡萄果实的抗病性,从而减轻灰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游玉明  汤洁  胡凯  杨彬  张美霞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3):284-288,294
为延长仔姜保藏期,探讨了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对低温贮藏仔姜品质的影响。将仔姜分别采用5、10 μmol/L EBR溶液浸泡30 min,以蒸馏水为对照,在4 ℃下低温贮藏25 d,定期监测其冷害发病率、色泽、VC、姜辣素、总黄酮、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EBR处理显著抑制了仔姜在低温贮藏期间冷害发病率的上升(P<0.05),维持良好的色泽,并保持较高的VC、姜辣素、总黄酮、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水平。贮藏结束时,10 μmol/L EBR处理组的冷害发病率仅为对照的38.4%(P<0.05),而姜辣素、总黄酮、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高出对照的27.6%、25.0%和40.8%(P<0.05),VC、可溶性糖分别为对照的1.71和2.50倍(P<0.05)。EBR处理可提高仔姜在低温贮藏下的耐冷性和贮藏品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草酸对杏果实采后黑斑病的控制效果,该试验以“赛买提”杏为试材,采用2、4、6 mmol/L草酸对杏果实进行减压渗透处理,晾干后,置于温度和湿度为(1±1.0)℃、90%~95%的条件下,贮藏48 h后,损伤接种交孢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A. alternata)并在相同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苯丙烷代谢相关指标,孢子萌发率、菌落直径。损伤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第49天时,与对照组相比,4 mmol/L草酸处理组接种发病率与病斑直径分别低了16.94%、19.44%。4 mmol/L草酸处理组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酸-4-羟化酶(C4H)活性是对照组的1.06、1.04、1.07倍,有效促进了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的积累;体外试验结果表明,4 mmol/L草酸对A. alternata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草酸处理可通过诱导苯丙烷代谢途径来增强杏果实对黑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采前水杨酸处理对杏果实抗病性及苯丙烷代谢的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材,在果实坐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及采收前48 h的4 个时期,采用1.0 mmol/L水杨酸对杏果实进行喷施处理,以喷清水处理作为对照。采收后的杏果实置于4 ℃、90%~9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定期统计杏果实接种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病斑直径和接种发病率,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羟化酶(C4H)、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的活性及木质素、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研究采前水杨酸处理对杏果实抗病性和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采前水杨酸处理能有效降低杏果实损伤接种的病斑直径和接种发病率,显著提高杏果实PAL、C4H、4-CL的活性和木质素、总酚、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吴芳  程曦  王英  朱璇 《现代食品科技》2017,33(3):155-161
本试验以新疆赛买提杏为研究材料,网套包装与无网套包装的杏在4℃、90%~95%RH环境下置于自制变频可调幅振动台上,同时进行频率为5 Hz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振动处理,模拟低温下汽车运输过程。杏果分别振动12 h、24 h和48 h并在4℃、90%~95%RH条件下贮藏,以不振动果实作为对照。每隔7 d定期取样,分别测定硬度、原果胶、可溶性果胶、纤维素含量以及PG、Cx、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研究振动胁迫对杏果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振动胁迫显著促使杏果PG、Cx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升高,加速可溶性果胶和纤维素含量的上升,降低贮藏过程中杏果的硬度和原果胶含量,加速杏果的品质劣变和软化进程。与无网套包装相比,网套包装可抑制杏果以上生理过程的进行,提高硬度,说明在贮藏过程中网套包装比无网套包装更能显著减缓杏果细胞壁物质的代谢和降解。  相似文献   

12.
诱导果蔬采后的自然抗病性能够防治贮藏过程中真菌病害,延长保鲜期,是果蔬采后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诱导果蔬采后抗病性的因子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其机理是通过生态学和生理生化的变化来提高果蔬对病原菌的抗病性。文中综述了主要诱导抗病制剂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的应用效果、方式、机理与研究进展,并分析了采后诱导抗病研究中的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成熟度杏果实采后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变化。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材,根据转黄率将果实分为成熟度Ⅰ(着色面积50%)、成熟度Ⅱ(着色面积50%~80%)和成熟度Ⅲ(着色面积80%),置于4℃、90%~95%RH贮藏,每7 d测定相关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成熟度Ⅰ、Ⅱ和Ⅲ杏果实可溶性果胶(WSF)、CDTA溶解性果胶(CSF)、纤维素含量逐渐上升,Na_2CO_3溶解性果胶(NSF1)和NaOH溶解性果胶(NSF2)含量逐渐下降,木质素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果胶甲酯酶(Pectinmethylesterase,PME)、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β-G)、纤维素酶(Cellulase,Cx)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贮藏结束时,成熟度Ⅱ杏果实纤维素含量、PG、PME活性低于成熟度Ⅰ和Ⅲ果实(p0.05),木质素含量高于成熟度Ⅰ和Ⅲ果实(p0.01),硬度、Cx活性高于成熟度Ⅰ和Ⅲ杏果实(p0.05)。说明采后贮藏杏果实可选择成熟度Ⅱ作为适宜采收成熟度。  相似文献   

14.
香蕉果实采后诱导抗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比较了热处理、水杨酸处理、冷处理和UV-C处理诱导香蕉果实采后抗病性的效果。结果表明,接种炭疽病菌孢子10d后,发现热处理(53℃热水浸泡10min)可明显控制香蕉果实病斑的扩展,延缓了果实的后熟软化和褪绿转黄。热处理诱导抗病性的效果与接种时间及香蕉采收日期有关。水杨酸处理(1mmol/L)对诱导香蕉果实抗病性也有一定的效果,而冷击处理促进了病害的发展、促进了后熟软化和褪绿转黄。UV-C处理(160~320s)虽然可延缓香蕉果的软化,但果皮病斑增大,色泽变褐。  相似文献   

15.
研究非亲和菌株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体蛋白激发子对杏果实抗黑斑病的诱导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以‘兰州大接杏’为试材,通过处理后不同时间损伤接种杏果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研究T. roseum蛋白激发子对杏果实黑斑病抗病性的诱导及其时效性,同时进一步研究最佳处理质量浓度对杏果实组织活性氧及抗性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T. roseum蛋白激发子处理可显著抑制损伤接种杏果病斑的扩展(P<0.05),其中14.4 μg/mL蛋白激发子的控制效果最好,且诱导处理72 h时杏果产生最大抗性。T. roseum蛋白激发子处理后杏果组织O2-·的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分别在48 h和72 h出现明显的峰值,同时处理的果实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有所增强。T. roseum菌体蛋白激发子处理能显著增强杏果组织的抗性,其可能是通过激发活性氧爆发和提高杏果实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可见T. roseum蛋白激发子可以作为一种有潜力的诱抗剂应用于采后病害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