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移动界面中信息传达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戈文  辛向阳 《包装工程》2017,38(6):81-86
目的基于移动界面特殊性,结合界面设计信息传达理论,探讨用户界面信息传达对于提升用户与体验的意义。方法基于移动界面下信息传达与用户的联系,从交互设计视角下对信息传达的本质与要点进行有效分析,剖析界面信息传达与用户体验的关系。结论移动设备的显示载体尺寸有限,信息通过界面的信息元素与交互行为进行传递,移动界面信息传达过程中关注用户的行为逻辑、行为路径与信息情感关怀,由此设计出符合用户心理需求、人群特质且体验良好的移动界面。  相似文献   

2.
从需求出发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刘再行 《包装工程》2016,37(16):1-5
目的在数据来源繁杂、数据量巨大的的情况下,从信息设计的角度探索提高信息可视化设计质量的方法。方法分析笔者在执行几个信息可视化设计项目过程中应用到的用户研究以及交互设计相关理论,以及具体应用这些理论的方法。对基于用户需求的可视化设计流程和执行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提出关注信息传达本身、根据应用场景来设计心理模型与信息架构、对数据进行观点挖掘这几个方面来优化设计策略。结论信息可视化应逐渐从关注技术转变到关注使用者的需求本身,这个需求才是数据成为有价值的信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交互设计中的信息传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人的信息传达方式和作用研究,提出了信息传达阶段论的观点,建立了信息传达结构模型和信息交互结构模型,论述了信息传达与交互的本质和作用,并对信息交互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明确人对交互设计信息的感知方式,完善人机界面,为实现用户目标提供信息交互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信息维度与交互设计原理》序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京燕 《包装工程》2018,39(16):57-68
目的探讨信息通讯技术支持下,信息维度与交互设计的关系,研究通用性的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法、大数据分析法和用户参与式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信息所构成的11个基本的信息维度,在全息的量子奇点中映射对应不同的交互设计类型与交互设计方法。结论新型信息维度影响下的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将交互内容、信息功能、传媒介质的交互设计元素进行抽象本质的分析,从信息升维与信息降维角度,阐释由交互载体、功能、内容三要素构成的新的人机交互范式,与信息维度的全息映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陈丽 《中国科技博览》2010,(25):285-285
从信息的角度来理解标志设计,标志设计的实质就是信息设计,标志设计的目的就是信息传达;信息是标志设计的设计对象和传达内容。本文从信息构成的角度,来寻求标志设计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标志设计的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以及其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基于信息构成的标志设计方法,以期望更好地实现标志设计的信息传达目的。  相似文献   

6.
巫滨  曹卫群 《包装工程》2016,37(18):129-133
目的针对数字化产品展示应用情境,探讨了产品信息架构设计策略。方法基于用户体验的理论,从用户认知和产品信息组织两个对应的视角展开研究。从用户认知的角度,通过调查法归纳出了产品的各项属性信息的受关注程度,并建立权重模型。从数字化展示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别的产品信息在虚拟互动情境中的传达效应,总结出以视觉属性、社交属性等为核心的用户体验设计策略。探讨了产品信息优化组织的方法,通过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虚拟展示设计理念。结论在数字化产品展示情境下,用户的体验是以信息认知为核心的,产品信息的架构设计应基于用户认知心理模型构建,对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的具体策略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艺术设计中动态图形信息的传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龚毅 《包装工程》2016,37(18):211-214
目的探究艺术设计中动态图形信息的传达特性和传达方式。方法以设计学、心理学、广告学、传播学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归纳总结法对动态图形信息传达的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及案例层面展开分析。结论相对于静态图形信息传达而言,动态图形信息的传达更具时效性,其传达过程的视觉感知能够帮助受众快速提高评估外部刺激的能力,从而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的大交互设计   总被引:43,自引:39,他引:4  
目的针对大数据信息时代大交互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发展历程以及研究内容与范围,分析并预估大交互设计在大数据信息时代下的发展趋势,交互设计的方法、流程、架构、模型以及评估方法,探讨大交互设计的设计策略与设计细则。方法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用户研究,PETSC(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分析,以及交互设计在网络、移动设备以及游戏等领域的实践研究,借鉴量子管理的非因果性、非连续性、不确定性、波动性、不可预测性和生态系统参照系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结论阐明了交互设计在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以及表现层的四大作用,即"信息交换价值"、"界面交流媒介"、"功能交互手段"以及"内容交通评测",提出了运用牛顿思维与量子思维相结合的信息思维,结合交互感知逻辑与信息认知情感的"以意义为中心"的生态可持续大交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与交互设计的变革和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7,他引:1  
目的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信息与交互设计在设计非物质化趋势、设计教育整合创新以及艺术和科学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其发展规律、信息与交互设计的发展思路。方法通过对比研究、案例分析的方法,在研究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归纳出目前信息与交互设计领域有价值的实践和探索方式。结论在目前大数据研究的背景下,描述和预测信息与交互设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趋势,并从协同创新实践的角度阐述该领域的持续研究和探索部分参考点。  相似文献   

10.
交互设计中的信息图形设计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郭娟 《包装工程》2012,33(20):33-36
分析了交互设计中的信息图形特性,探讨了交互设计中信息表达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受众研究、信息过滤、图形转换3种设计方法分别进行解决。指出让设计师充当复杂信息过滤者的角色,使信息更为准确的定位与表达,将复杂的信息进行简化,从而提高交互过程中受众的使用与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手机界面信息层级可视化设计的秩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颖宜 《包装工程》2018,39(4):59-64
目的对手机界面信息可视化元素秩序性设计进行分析。方法信息具有内生性逻辑,构成金字塔型的信息层级,通过信息可视化传达与受众阅读接收心理进行研究。结果寻找和运用布局、色彩、布白、字体字号等视觉元素的秩序,进行合理准确表达,构建起科学系统的信息可视化有效方法,达到视觉最优化。结论使受众有愉悦的阅读心情并快速地获取信息,从而实现最美和最易阅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论形式美在平面设计中的“尽善尽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欣 《包装工程》2012,33(20):144-146
介绍了形式美的定义及其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平面设计的空间元素构图的营构;平面设计的创新与传统的交替;平面设计的探索形式美3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使形式美在平面设计中做到"尽善尽美",从而提高平面设计的传达效果,让观众更好的理解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13.
耿彦昊  戴子婧  张志贤 《包装工程》2023,44(16):265-271
目的 基于叙事设计与文化自信背景,运用包装作为信息载体,探究视觉叙事在“红色”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而寻找提升红色文化相关产品竞争力的包装设计策略。方法 结合用户调研、文化传播理论及案例分析等,从品牌方、用户以及文化传播3个角度分析叙事视角融入“红色”包装的必要性,进而对视觉叙事介入“红色”包装应遵循的设计指导原则和创新策略进行探讨。结果 依照包装叙事逻辑,从“信”“达”“雅”3方面得出“红色”包装设计的原则要求,从“内容层”“表现层”“交互层”3维度提出“红色”包装可行性设计策略。结论 视觉叙事理论对“红色”包装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叙事要素联结、叙事媒介升维和叙事传达流动,以优化“红色”包装叙事效果,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红色文化相关产品包装应深化叙事性表达,以拓宽未来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产品设计过程中各类非模型交互信息的有效记录与管理,提出了一种面向设计人员的非模型信息管理方法。为准确、客观和全面地记录设计信息,采用多样化信息载体工具对设计信息进行可视化描述,实现模型信息和非模型信息的集成管理与共享。将该方法无缝集成到产品设计软件平台和信息记录与管理软件中,开发出一套产品设计非模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产品设计与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设计人员通过该管理系统可实时查阅、描述和管理产品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非模型信息,并能实现信息的自动分类与保存。研究表明所提出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产品设计过程中非模型信息的有效管理,提高了其使用价值和产品的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田龙过 《包装工程》2018,39(20):43-47
目的 对国际传播视野中的中国设计与“中国制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从国际传播视野的角度,对产品的材质、造型、图案和色彩进行分析。进入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中国产品同时也是一种非语言性的国际传播媒介,中国产品建构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印象和认知。结论 中国产品设计时应强调提取元素和组合逻辑的国际性与地方性的有机融合,强化国际传播意识,中国产品才能实现一品多重的叙事体系,才能成为国际贸易体系中自主讲述中国故事的国际媒体。  相似文献   

16.
吴翔  任天翔  夏奔  夏雅琴 《包装工程》2017,38(8):97-101
目的针对当下各种类型的公共性自行车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需求,提出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法通过对现有"一车一桩"公共自行车系统和共享单车无桩化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从公共空间的合理运用和规范管理入手,提出一种新型"柔性桩"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将原有的一车一桩改为中控柱与多车串联模式。通过在每个公共自行车网点设立一根或多根接通市电的带锁头的"中控柱",在头车与锁头连接后,后车则采用与前车串联的方式依次停放并锁车。结论 "柔性桩"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用车的"潮汐现象",降低项目建设和维护成本,更适于特定区域的管理需求,且有助于实现交通信息网络的交通数据互联。  相似文献   

17.
以设计伦理为导向的"HIGH DESIGN"思想的提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吴晓莉  党明 《包装工程》2005,26(2):196-198
从现代设计思想下的产品在大环境中的不和谐,分析技术产品与人类产生距离的原因,提出产品与服务应该具有能够实现使用者渴望和梦想的品质.从而原创性的提出了"HIGH DESIGN"思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设计伦理导入设计思想,更合理地应用技术来设计高品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煤气管道环境下远程信息交换系统的技术难点,提出了远程信息交换系统的设计方法和逻辑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虚拟路由机制的信息交换规则,制订了相应的软、硬件设计和系统集成方案,最终实现了一种适合拖缆式煤气管道探测机器人作业特点和要求的远程信息交换系统.该系统采用分级信息交换、传输、处理模式,使用了特殊设计的光电混合电缆,信息数据传输时可兼顾能量的供给,通过实际煤气管道现场实验表明,该系统通信速率高,工作稳定,能有效地实现煤气管道机器人远程信息交换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农燕丽  巩淼森 《包装工程》2019,40(8):223-229
目的从信息交换视角分析慢病医患沟通平台中存在的医患交流障碍,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以期提高医生与患者在移动平台沟通的效率。方法基于Shannon和Weaver's提出的通信线性模型,重构医患沟通的信息传递模型,结合案例分析与用户研究,探讨医生与患者在移动交流平台存在的沟通问题及产生原因。结论双方对在线交流的价值感知弱,参与动力不足,是导致医患线上沟通的首要障碍;病人输入的疾病信息失真,加大双方沟通的难度,因移动应用界面设计不当造成的可用性问题增添了用户的理解负担;二者对话中存在的语意噪音形成干扰,使沟通的效率降低。通过设计,可激励双方积极参与交流,赋能信息的持续生成;同时解决界面的可用性问题,助力信息的有效传达,减少语意噪音的干扰;强化医患交流所沉淀的信息的价值,对平台及参与者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钺 《包装工程》2018,39(10):245-248
目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技术革新以及信息载体的转变对传统设计的冲击是巨大的,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建立起适应新时代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成为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方法平面设计要打破原来固有的思路,适应时代的发展呈现出"立体化"的新面貌,并且深入探究"立体化设计"的可行性。这里将从平面设计中"立体化"的实现方式展开探讨,从点线面、色彩、质感等方面进行阐述;进而从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标志设计4方面深入探讨具体的应用方式,并将"立体化"设计的实例加以分析。结论将"立体化"表现形式置于平面设计中,能够为平面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丰富平面设计的形态,创造更广泛表现的可能性,促进平面设计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