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降低电站锅炉NOx排放量,采用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相关向量机对某330 MW煤粉汽包锅炉的一、二次风速以及含氧量等26个输入参数和NOx输出结果进行建模,并用万有引力算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最优模型。与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优化相关向量机以及万有引力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等进行了比较,选择锅炉输入参数中的可调变量为优化变量,以NOx低排放量为目标进行优化,获得低NOx排放的输入参数。结果证明:万有引力优化相关向量机算法建立的模型精确度比其它几种算法高,对模型进行低NOx优化后,NOx输出值由最初的的906.65 mg/m3变为550.600 mg/m3,下降幅度约为38.9%,实现了NOx排放量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高勇 《硅谷》2014,(22):149+157-149
通过电厂锅炉进行低氮燃烧改造,从配风、氧量控制、燃烧器摆角等方面进行运行优化调整,以降低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3.
对燃煤锅炉Nox生成机理的三种类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018t/h锅炉的热力试验数据进行逐项影响因素研究。得出锅炉在进行燃烧调整过程中二次风箱与炉膛压差、配风方式、氧量、磨煤机组合运行方式等因素对NOx排放量的影响情况。在不影响锅炉效率的情况下,对燃烧进行调整优化,从而来达到减少NOx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某电厂#1号机组供电煤耗偏高问题,特此对该机组进行全面的优化改造,锅炉侧的改造项目包括锅炉本体及管道保温治理,低NOx燃烧系统改造,空气预热器密封改造等。改造后试验数据表明,此次优化改造效果显著,锅炉排烟温度较改造前平均下降幅度可达6.56℃,使得锅炉排烟热损失大幅下降,从而使得锅炉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锅炉效率,减少锅炉污染物排放,以某电厂锅炉为研究对象,对锅炉的空预器密封装置、水平烟道吹灰系统以及高压省煤器进行等进行整体优化,对锅炉进行化学清洗和保温处理,通过试验对优化前后对锅炉热效率及污染物排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改造前相比,不同负荷下锅炉效率平均提高2.3%,同时供电煤耗降低;锅炉排烟温度降低,干烟气热损失减少;未燃尽率碳热损失及空预器漏风率也大幅降低,锅炉排放NOx浓度达到排放要求。此次优化改造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正交法研究了氧量、风箱炉膛差压、煤粉细度及配风型式对锅炉效率、NOx排放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影响锅炉毛效率的因素依次是氧量、风箱炉膛差压、配风方式、煤粉细度;影响锅炉净效率的因素依次是氧量、煤粉细度、配风方式、风箱炉膛差压;影响NOx排放量的因素依次是配风方式、氧量、煤粉细度、风箱炉膛差压。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唐山开滦清源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用汽需要,唐山开滦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对该公司3#汽轮机(型号为C25—3.43/0.294)进行抽汽改造,经过对汽轮机热力特性计算及现场勘察,确定在汽轮机复速级后进行开孔,采取必要的施工工艺,改变了唐山开滦清源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原生产用汽汽源利用锅炉主蒸汽减温减压后的蒸汽现状,降低了发电标煤耗,提高机组热效率,降低了烟尘和SO2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对某60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高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提出相应低NOx燃烧改造方案,并对不同改造方案通过全炉膛燃烧过程的热态数值模拟进行优化设计,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增设燃尽风、更换新型低NOx燃烧器等措施,能够在不影响锅炉效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炉内NOx的产生.数模预测结果与实际改造后的性能考核试验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9.
乌海热电厂锅炉投产后存在排烟温度高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并分析了安装低压省煤器方案,每台机组可降低煤耗3.60g/kWh  相似文献   

10.
利用支持向量机( SVM)建立锅炉NOx 排放模型,采用自由搜索( FS)算法对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并对模型输入参数进行寻优。结果表明,FS-SVM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NOx 排放,且模型精度较高。通过优化输入参数,NOx 排放量有明显地降低,优化后的参数变化情况与有关文献中实验所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600MW亚临界机组锅炉优化燃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电厂600MW亚临界机组锅炉燃烧调整试验。对制粉系统进行了优化调整:分析了不同负荷下氧量的变化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佳氧量值;在600MW负荷下进行了二次风箱压力对锅炉效率影响试验,并做出了二次风箱压力对锅炉效率影响曲线;分析了锅炉NOx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330 MW燃煤锅炉低氮改造后出现的再热汽温偏低问题,从锅炉燃烧调整策略角度进行对策研究,主要分析了燃烧器摆角、配风方式、燃烧器投运层分布、上层煤种、上层煤粉细度、水平烟道吹灰和机组自动调节品质等因素对再热汽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热汽温偏低的现象主要出现在锅炉中低负荷(250 MW以下)工况,通过增加燃烧器仰角、采用倒宝塔配风方式、提高上层燃烧器利用率、加大上层入炉煤发热量、减小上层入炉煤粉细度、加强水平烟道吹灰和优化机组自动调节品质等手段可改善再热汽温偏低问题。提出的燃烧调整策略对同类锅炉改造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飞灰含碳量是衡量电站锅炉燃烧效率的重要参数。飞灰含碳量的准确测量有助于调整锅炉燃烧,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本文采用了蚁群神经网络算法,利用蚁群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将优化过后的神经网络用于飞灰含碳量的预测,并分析了经过蚁群神经算法与遗传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可以分别采用土壤源或冷却塔+锅炉作为水源VRV机组冷热源的复合式土壤源VRV试验系统,并分别对该系统的夏季制冷和冬季制热进行测试,比较土壤源VRV工况和冷却塔+锅炉VRV工况的主机COP,分析土壤源VRV系统的节能性。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源工况时,水源VRV机组的夏季和冬季的主机平均COP分别为6.73和4.01;冷却塔+锅炉工况时,水源VRV机组夏季和冬季的主机平均COP分别为4.94和4.71。同时分析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认为定频水泵和天然气耗能较高导致系统PER偏低,为进一步提高土壤源VRV系统的节能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百万机组整体运行水平,实现节能减排目的,对句容发电厂2×10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实施机组参数、结构、锅炉烟风系统和机组辅助设备技术创新及设计优化,热耗由7318kJ/kWh下降为7284k J/kWh,厂用电率由4.58%下降为4.282%,供电煤耗由284.9 g/kWh下降为279.88g/kWh,取得良好效果,并为同类机组设计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某电厂1910t/h超临界四角切圆锅炉在运行中存在左右侧汽温偏差大、再热汽温低等现象,通过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分析锅炉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同时在推荐工况下进行炉内空气动力场的观察与测量,通过在炉内燃放烟花模拟炉内实际燃烧工况,找出最佳炉内燃烧工况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为考查具有特定纳米结构燃烧催化剂在电厂煤粉炉中使用的效果,在火电厂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助燃剂适用于煤粉炉,有增加煤的发热量以及节能降耗的效果,催化作用时效持续24小时以上;但仍有添加量偏大等问题,有待后续试验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某330 MW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运行床温分布不均匀、炉内受热面磨损爆管等问题,进行了锅炉的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一次风量、总风量及风室压力等关键运行参数,确定了最佳运行工况及参数,降低了锅炉灰渣平均可燃物含量,使锅炉热效率提高0.85%。燃烧优化调整试验还使一、二次风机总功率降低了0.8 MW,厂用电率相应降低了0.24%,锅炉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由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Supercritical CO2 (S-CO2) power cycl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and low-pollution cycle schemes to improve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round the world. In this study, the 3D physical model of a 1000 MW S-CO2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FB) boiler with annular furnace i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gas-solid combus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MP-PIC method under the Eulerian-Lagrangian framework. By comparing with the conventional water steam CFB boiler, the S-CO2 CFB boiler has a smooth and stable gas-solid flow pattern with good uniformity of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annular structure and the layout of the heating surfaces is conducive to the gas-solid flow uniformity. The gas-solid phase temperature distributes uniformly basically without sudden rise or sudden drop,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olid phase and the gas phase is not large, which reflects the good combustion uniformity of the S-CO2 CFB boiler. Compared with 300 MW and 600 MW S-CO2 CFB boilers, the 1000 MW one shows a higher carbon conversion rate, lower desulphurization effect, and lower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with the CO, NO, and SO2 outlet concentration of 0.002%, 5.8 mg/m3, and 125 mg/m3,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