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海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三河口 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证河口一定规模的生态用水需求,是恢复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依据沈焕庭的河口定义,参考有关文献水文模型界定了海河、永定新河及独流减河河口区域。据此计算了永定新河、海河、独流减河河口的适宜生态需水量。与多年入海径流量及文献数据对比,永定新河、独流减河口的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较为合理;但海河口的计算结果明显偏低,其主要原因是海河口开发利用强度大,填海造陆,原有河口海域被大量侵占,水域面积大量减少等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河河口生态的各项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由于海河河口生境自然条件不可逆转的改变进行历史生态系统原貌的恢复已不可能,建议对该类地区进行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3.
葛雷  闫莉  黄玉芳  马红亮 《中国水利》2022,(7):61-62,70
黄河河口是黄河流域生态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针对20世纪黄河断流引发的河口生态系统退化和受损局面,开展了黄河生态调度,实施河口生态修复,通过保障生态基流、提高敏感期生态流量、加大全年生态水量等措施,有效提高了三角洲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促进了河口生...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口与近海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响应的非线性和不连续性,以及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多源性、开放性、耗散性和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特征,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技术,开展了河口水文、泥沙和生态资料的聚类分析,可实现对复杂问题的分解,为神经网络训练和仿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其服务功能能否正常发挥,直接影响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科学地认识河流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是海河流域河流生态修复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挑战.分析了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对河流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的影响,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河流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提出...  相似文献   

6.
河口生态需水理论与计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辨识河口生态需水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认为河口生态需水是在一定生态目标下,维持河口相应时空范围内生态系统健康所需要的水量。回顾国内外河口生态需水研究的总体情况,综述近年来河口生态需水的主要计算方法,包括功能设定法、相关分析法及生态模型法等。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河口生态需水研究存在理论和计算方法还很不成熟,生态保护目标不明确及交叉重复计算等问题,今后应加强河口生态需水机理的综合研究,建立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和计算方法体系,为不同生态保护目标下河口生态需水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河口滨海区生态需水量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河口与近海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响应的非线性和不连续性,以及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多源性、开放性、耗散性和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特征,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最新技术,建立了河口滨海区生态需水量与健康生态特征指标问的非线性耦合关系的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借助Mat lah工具箱强大功能和自主开发接口,快速实现输入数据的预处理、网络的训练和仿真。  相似文献   

8.
黄河河口生态需水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守兵  凡姚申  余欣  窦身堂 《水利学报》2020,51(9):1101-1110
黄河河口生态需水包括河流生态需水、湿地生态需水和近海生态需水。系统梳理了近20年来黄河河口生态需水目标、需水类别和需水量计算结果;结合黄河河口演变特点,提出生态需水研究的重点和主要方向。河流生态需水以满足重要渔业物种生境为主,重点研究指示物种对天然径流量节律的响应特征,量化水文-生态响应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恢复自然水文情势的生态功能。湿地生态需水应深入研究植被、土壤、水体的水盐平衡和蒸散发规律,从植被和鸟类生态位的合理设计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出发构建生态系统结构,确定湿地合理规模。近海生态需水应研究入海冲淡水对渔业物种低盐产卵育幼场的塑造和维持机制,以及重要渔业物种习性、适宜营养盐水平与磷酸盐输送扩散机制。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利津断面径流量满足已有生态需水径流量各项研究成果要求的年份比例为37%~58%,春季经流过程经常缺乏流量脉冲。初步分析以湿地、河道鱼类和近海鱼类为主要目标的全年生态需水量为86亿m~3,径流过程需要阶段性场次洪水。建议对小浪底水库调度方案进行多年优化调整,兼顾春季流量脉冲的塑造,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河口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9.
黄河河口淡水湿地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功能要求,提出了黄河河口湿地生态需水的概念及内涵,介绍了河口湿地生态需水研究的思路及计算方法,对湿地合理保护规模、湿地指示性物种及不同生态用水配置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指出了研究中需要加强的一些问题:①如何合理确定湿地的保护规模、状态,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②如何针对不同的河口生态系统状况及保护功能要求,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③湿地生态需水量的配置方式、可行性及其实现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河河口生态保护目标及其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黄河口生态系统组成与各生态单元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河口地区生态现状及黄河水资源支撑能力等因素,界定了黄河河口生态保护目标,分析了重要保护目标河口淡水湿地的合理保护规模,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态需水进行了计算,耦合不同生态单元(对象)的生态流量得出利津断面不同时段最小、适宜生态流量。结果表明,黄河河口利津断面最小生态流量11月。翌年4月为75m^3/s,适宜生态流量为120m^3/s,5—6月最小应为150m^3/s,适宜生态流量为400m^3/s。  相似文献   

11.
海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域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功能区划是研究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判断生态系统分异和变化特征、提出生态退化恢复策略的基础。在分析海河流域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在不同的等级上选择了主要生态功能分异指标,从而将海河流域划分为两个一级生态功能大区,其中II大区又划分为4个二级生态区。  相似文献   

12.
《人民黄河》2016,(12):39-41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形势的基础上,总结了流域水生态保护开展的主要工作,对黄河下游河流生态和河道生态用水保障、典型区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近海生态修复状况和流域外供水区生态保护进行了分析。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调水调沙、河口生态调度、生态补水、湿地修复等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河流基本生态流量满足程度,遏制了黄河下游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的趋势,下游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复;黄河下游河道湿地面积增加,河流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改变了黄河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黄河入海水量显著增加;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随着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着力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初步遏制了流域水生态失衡的态势,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缓解,重要区域的生态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部地区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而南水北调工程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同时南水北调来水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对受水地区生态产生积极作用。特别是随着入海水量的相应增加,河口生态系统将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目前关于河口生态系统需水的研究还不多,基于河口生态稳定阈值分析的更少,对河口生态恢复工作还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持。这些都不利于河口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河口-海岸-海洋模型(ECOMSED)模拟漳卫新河河口及附近海域的水环境状况,分析在不同来水情景下河口海域盐度的扩散分布情况,特别是南水北调来水对河口盐度分布的影响。同时,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阈值原理及关键物种理论,查阅渤海湾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情况,特别是主要鱼类在产卵育幼期对河口咸淡水区域的依赖程度及对盐度的要求,确定适宜的盐度范围。并结合模型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来水情景下漳卫新河河口的鱼类适宜盐度面积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现状来水条件下,枯季漳卫新河河口的鱼类适宜盐度面积仅为1.87平方公里,且基本沿岸分布;雨季为2.63平方公里,南水北调来水后汛期相应的面积能增加4.00平方公里。同时根据来水量与鱼类适宜盐度面积的相关关系曲线,分析得出,天然来水条件下,维持漳卫新河河口生态系统稳定所需要的入海流量约为90m?/s左右,这与历史流量水平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河海流域生态功能区域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功能区划是研究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判断生态系统分异和变化特征、提出生态退化恢复策略的基础。根据海河流域的生态特征,在不同的等级上选择了主要生态功能分异指标,将海河流域划分为两个一级生态功能大区,其中Ⅱ大区又划分为4个二级生态区。  相似文献   

15.
黄河河口生态需水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黄河入海水量及其流量变化过程对保障其河口三角洲生态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认为该生态系统关键期为5—9月。分析了黄河渔洼以下三角洲生态系统中的陆域湿地、河流湿地以及近海水域等重要生态单元生境修复与黄河径流条件的关系,重点分析了鸟类生境、河道内鱼类生境和近海水生生物繁衍生境的生态需水,提出了它们对黄河入海水量及其流量过程的要求。在统筹考虑黄河天然径流条件、自然功能用水和社会功能用水的平衡、黄河水资源配置条件等因素后,进一步提出现阶段黄河向其三角洲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用水控制指标:5—6月繁殖关键期的适宜水量约22亿m3,相应的利津断面流量应不低于150m3/s,最好能达到250m3/s;7—10月应保障洪水量级不低于3500m3/s、平水期流量不低于200~300m3/s;11月—次年4月流量应不低于75m3/s,最好能达到120m3/s。  相似文献   

16.
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海河流域诸多河口入海径流量大幅减小,导致河口生态严重退化.选择盐度为河口栖息地关键环境因子,利用河口潮流和盐度数学模型模拟栖息地盐度与入海径流量的关系,以20世纪70年代塘沽海洋站年平均最大盐度值为控制标准,计算得到该标准下的河口最小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漳卫新河河口年最小生态需水量为3.19亿m3.20世纪80年代以来,漳卫新河河口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为1.55亿m3,约84%年份无法保证河口最小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可为流域生态调度和河口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关于珠江流域水环境与生态安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流域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流域内生态系统也存在着不少潜在问题,如源头地区森林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河口地区湿地和红树林面积锐减等.文中在深入探讨珠江流域水环境和生态安全之间紧密联系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治水而忽略生态或重生态而阻滞发展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河口滨海区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口与近海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响应的非线性和不连续性,以及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多源性、开放性、耗散性和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特征,利用BP神经网络强大非线性映射能力,建立了以水位、流量、含沙量、叶绿素浓度为输入变量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对黄河口滨海区典型年份生态最小需水量的成功预测。  相似文献   

19.
黄河入海水量及其流量过程对保障其河口三角洲生态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演替特点,认为该区生态关键期为5~9月;分别分析了黄河渔洼以下三角洲生态系统中的陆域湿地、河流湿地和近海湿地等重要生态单元生境修复与黄河河川径流条件的关系,提出了它们对黄河入海水量及其流量过程的要求;统筹考虑黄河天然径流条件、自然功能用水和社会功能用水的平衡、黄河水资源配置条件等因素,提出了现阶段黄河可向其三角洲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用水控制指标,其中,5~6月繁殖关键期的适宜水量约22亿m3、利津断面流量宜大于250m3/s,7~9月应保障量级不低于2500 m3/s的漫滩洪水、平水期流量不低于200~300 m3/s,11~4月流量应不低于75m3/s、并争取达120 m3/s左右。  相似文献   

20.
<正>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将是继葛洲坝水利枢纽之后第二座截断万里长江的大坝。三峡水库在防洪、发电、航运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效益显著,但工程的兴建也将对水库上下游的鱼类生活环境产生影响。其中三峡水库对长江河口及近海渔场的影响为水产工作者和生态学者十分重视,必须进行认真地分析。影响河口及近海渔场的因素很多,如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