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曼地亚红豆杉枝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种方法提取了曼地亚红豆杉混合枝叶和单独的枝干或叶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对它们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实验表明: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和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法分别提取曼地亚红豆杉混合枝叶中挥发油,其中分别鉴定出27、26、13及20种成分;运用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法从曼地亚红豆杉单独的枝干和叶中提取的挥发油中可分别鉴定出16和24种成分,挥发油得率分别为4.21%和9.70%。从实验结果可知:不同提取工艺所得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挥发油种类差异较大,且叶中挥发油含量明显高于枝干。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长春七根部挥发油的提取方法,结合该部位的抑菌活性测试,提高挥发油的综合利用价值. 采用挥发器测定和索式抽提两种方法和不同溶剂分别对长春七根部进行挥发油的提取,通过GC-MS联用技术测定分析有效成分,并进行比对,同时测试了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提取率和提取成分的种类与含量存在差异. 抑菌活性测试表明长春七根部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两种方法可以互补地用于长春七根部中的有效成分的提取,结合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进一步明确了该部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苦荞麦中芦丁的含量 .研究溶剂用量、溶剂浓度、温度、浸取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提取芦丁的影响 .方法 比较不同操作条件得到产品的纯度和提取收率 .结果与结论 最佳工艺条件为 :以60 %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 ,在 60℃左右、液固比为 3 0 (m溶剂 / m原料 )、浸取 2 h的提取效果最佳 .整个工艺过程中保持了芦丁产品有机活性成分 ,所得产品产率和纯度较高 .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HD)、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MAHD)和微波无溶剂提取法(SFME)提取樟树落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及峰面积归一化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提取率接近,水蒸气蒸馏法为0.98%,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为1.12%,微波无溶剂提取法则为1.04%.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单萜类氧化物和倍半萜氧化物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HD所得挥发油中香樟醇、桉树叶醇、樟脑和α-松油醇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58%、21.26%、16.79%和11.19%,MAHD为26.29%、28.72%、15.64%和10.16%,SFM为17.74%、17.74%、17.74%和12.46%.不同方法提取的樟树落叶挥发油提取率及成分总体相近,但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樟树落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苦荞麦中提取芦丁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考察苦荞麦中芦丁的含量。研究溶剂用量、溶剂浓度、温度、浸取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提取芦丁的影响。方法 比较不同操作条件得到产品的纯度和提取收率。结果与结论 最佳工艺条件为:以60%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在60℃左右、液固比为30(m溶剂/m原料)、浸取2h的提取效果最佳。整个工艺过程中保持了芦丁产品有机活性成分,所得产品产率和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防风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浸泡法提取了两种不同产地防风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对所提取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分析.分别鉴定出了35种和43种成分,主要成分为3-苯基-2-丙烯醛、亚油酸乙酯、9,12-十八碳二烯酸、芹菜脑、人参醇、4-甲氧基-6-(2-丙烯基)-1,3-二甲氧基苯等.结果表明,防风因产地不同、提取方法不同,其挥发油的成分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微波辅助水蒸汽蒸馏樟树叶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汽蒸馏方法和传统水蒸汽蒸馏方法提取樟树叶挥发油,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并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归一化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水蒸汽蒸馏方法与传统水蒸汽蒸馏所得的挥发油成分基本相同,但微波辅助水蒸汽蒸馏的挥发油收率(1.15%)高于水蒸汽蒸馏挥发油的收率(0.96%).自制的微波辅助水蒸汽蒸馏装置,具有价格便宜,容易推广使用等优点,同时在该装置基础上进行的微波辅助水蒸汽蒸馏方法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无污染、快速,且具有高收率的提取鲜活香料植物挥发油的萃取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龙须草茎及根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拟灯心草属植物龙须草茎及根中的挥发油,茎挥发油收率为0.25%,根挥发油收率为0.2%.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利用NIST谱库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并用归一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首次从龙须草茎中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9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4.53%,从根中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8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4.74%.结果表明龙须草茎及根挥发油所含成分相似,主要为长链烷烃、长链脂肪酸及多不饱和长链脂肪醇类化合物,几乎不含芳香族化合物.研究结果为龙须草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山茱萸果核油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经微波处理的山茱萸果核进行索氏提取,用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法确定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微波处理6 min的山茱萸果核粉末为原料,丙酮作为提取溶剂,较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为70.5℃、提取时间为75 min、液固比为12 mL/g.同时,用GC-MS分析鉴定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油酸及其相关酯类,为山茱萸果核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加热回流提取、超声提取、微波提取以及加压溶剂提取等4种方法提取马齿苋黄酮,比较不同方法所得马齿苋黄酮提取率和DPPH·清除率的差别,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提取后药材微观结构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法对加压溶剂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加压溶剂法提取所得马齿苋黄酮提取率最高。其DPPH·清除率比另3种提取方法略高;最优提取工艺为以70%乙醇为溶剂,压力0.20 MPa,时间30min,料液比1∶45(g·mL~(-1)),温度80℃,此条件下提取率为1.33%,该工艺重现性好,可为工业上提取马齿苋黄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白玉兰种子的挥发油成分.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玉兰种子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技术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白玉兰种子挥发油的成分大多为烯类,间伞花烃含量为34.68%,对伞花烃含量为55.16%,β-丁香烯的含量为9.26%.初步明确了白玉兰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进一步有效地开发利用该植物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白玉兰种子的挥发油成分.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玉兰种子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技术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白玉兰种子挥发油的成分大多为烯类,间伞花烃含量为34.68%,对伞花烃含量为55.16%,β-丁香烯的含量为9.26%.初步明确了白玉兰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进一步有效地开发利用该植物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葛根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及其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提法、回流法、渗漉法、索氏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超声提取法等不同的方法提取葛根药材,以干浸膏得率、总黄酮得率及葛根素粗品得率为考察指标,对6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其中一种最优方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传统水提法提取葛根药材的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倍量溶剂,提取3次,每次1.5 h,其中溶剂倍量和提取次数为显著影响因素。水提法提取葛根药材,方法简便,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4.
2种香薷属植物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质联用方法,结合NIST5.0标准谱库,对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得到的2种香薷属植物(东紫苏、野拔子)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油成分的百分含量.2个种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差异较大,在东紫苏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桉素油、氧化石竹烯等,而野拔子中则是spathulenol,且东紫苏挥发油的成分种类较野拔子的丰富.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法建立八角茴香挥发油的特征指纹图谱.结果显示,所得10批次八角茴香挥发油的相似度都在0.90以上,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中药指纹图谱的要求.所建立的八角茴香挥发油的G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中药标准指纹图谱库的建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武汉地区野生薄荷根茎叶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用水蒸气蒸馏法(SD)分别提取薄荷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薄荷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叶片挥发油出油率是0.45%,茎挥发油出油率是0.2%,根挥发油出油率是0.02%。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三种不同部位挥发油,共鉴定出43种化合物,叶和茎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薄荷醇,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二十四烷。用薄荷不同部位提取的挥发油含量和成分有较大差别。为获得较高产率的薄荷醇成分,以薄荷叶获取挥发油为最佳原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薄层层析定性、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以丹酚酸B、丹参素、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为指标,系统考察了不同提取溶剂、溶剂提取顺序对丹酚酸B、丹参素、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丹参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顺序和提取溶剂。结果表明,先提取脂溶性成分再提取水溶性成分有利于丹参有效成分的综合提取,并且二氯甲烷对脂溶性成分提取率较高。在丹参活性成分的提取中,可先用二氯甲烷提取脂溶性成分后再用甲醇提取水溶性成分,实现丹参活性成分的综合提取。  相似文献   

18.
植物有效成分间歇浸取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植物有效成分间歇浸取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数学处理方法、发展沿革和研究进展.根据间歇浸取动力学模型特点将浸取动力学模型分为平衡浓度模型和瞬时浓度模型,详细介绍了两种模型的建立.大多数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浸取动力学研究都是以平衡浓度模型为基础的,由于浸取过程中有效成分会参与反应或发生降解,真实的有效成分浸取平衡浓度很难测定,显然该模型对于易反应有效成分或微波、超声等强化浸取过程有不可克服的缺陷.瞬时浓度模型将广泛应用,但是数学处理难度增大.详细介绍了超声、微波等特殊物理场强化条件下浸取动力学方程建立的理论基础、数学方法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方法对菱角壳挥发油进行提取,比较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提取效果,为菱角壳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提供参考依据。首先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石油醚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分析法(GC—MS)对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蒸气蒸馏法与石油醚萃取法提取菱角壳挥发油获得的化合物分别有19种和10种,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1-甲基-2-吡咯烷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相对含量是3.60%,石油醚萃取法提取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正二十四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相对含量是9.61%。用石油醚萃取法能够从菱角壳中获得较高产率的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牡荆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分别进行分析和鉴定,共鉴定出21个化合物,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其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确定为十六酸(15.9%)、邻苯二甲酸异丁基酯(14.43%)、苯酚(13.61%)、雪松醇(4.08%).本研究为牡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