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5):52-53
目的:研究PICCO技术(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例,患者不同程度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对照组给予CVP监测补液,研究组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GCS评分、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及治疗1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能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110-111
目的:探讨肾动脉多普勒超声与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监测指导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本院ICU病房接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选择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选择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氧合指数、液体复苏量、6 h复苏率、肺水肿发生率、28 d死亡率,以及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PACHEⅡ、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液体复苏量、肺水肿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6 h复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多普勒超声在感染性休克监测指导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2)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目标液体复苏对脓毒症休克患儿组织灌注、免疫功能及乳酸清除率的影响。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乳酸清除率、组织灌注指标及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联合目标液体复苏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尿量、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 O2)上升;血乳酸水平降低,乳酸清除率上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表(SOFA)评分降低,CD3+、CD4+、CD8+均升高。结果提示,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目标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患儿,可降低患儿血乳酸水平,提高乳酸清除率,改善其组织灌注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2):67-70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呼吸机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情况。结果: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分别为(48.6±11.5)mm Hg、(95.8±3.5)%,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1.0±9.3)mm Hg、(79.0±16.0)%(t=-1.62、-3.24,P<0.05)。此外,50例患者经呼吸机治疗后最终生存率为88%,死亡率为12%。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改善心率、呼吸窘迫症状,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死亡率,安全有效等特点,可在临床急救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9):48-59
目的:评价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肺水肿患者96例,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临床指标及治疗后患者的行呼吸支持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为(3.71±1.12)d、总住院时间为(11.10±2.46)d、平均住院费用为(30 143.70±1135.50)元,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14±2.10)d、(15.71±3.24)d及(32 120.40±1025.1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5例病情加重需行呼吸机进行呼吸持续治疗,其行呼吸支持率为10.42%(5/48),而对照组有21例需行呼吸持续治疗,其行呼吸支持率为43.75%(21/48),观察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2.08%(1/48),而对照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10.42%(5/48),观察组的行呼吸支持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肺水肿患者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有助于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节省住院费用,降低治疗过程中的行呼吸支持风险以及死亡率,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8):115-117
目的:探讨床旁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心外科术后急性肾衰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心外科行心脏手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RRT,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心、肾功能。结果:所有30例患者中,存活26例,其中痊愈23例,有效3例,死亡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CRRT在术后2~24 h内应用,连续应用在24 h以上,平均(68.7±6.2)h;治疗后心排血指数(C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左室射血分数(LVEF)、氧合指数(PaO2/FiO2)、尿素氮(BUN)、肌酐(Cr)、血HCO3-、血钾、尿量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外科术后急性肾衰患者早期行床旁CRRT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死亡率,改善心功能及肾功能,疗效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5-8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吗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在临床治疗中单独应用有创呼吸机方案,研究组应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吗啡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指标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临床疗效和28 d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H、动脉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HR)、BNP指标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28 d生存率为93.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和78.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256、4.390,P=0.001、0.001)。结论: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吗啡方案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达到预期抢救效果,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高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7):31-3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救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5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经常规鼻导管吸氧及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40 min后仍无效的,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清B型利钠肽及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后,46例患者(83.6%)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双肺啰音减少,心率、呼吸、血清B型利钠肽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患者病情加重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5例死亡。结论:针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老年患者,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含量、改善心功能、减轻肺水肿,减少了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及相关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救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监测组(C组)和PiCCO监测组(P组),每组25例。C组患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桡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按照早期目标指导性方案(EGDT)管理血流动力学并进行治疗;P组患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并经股动脉放置PiCCO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按照EGDT管理血流动力学并进行治疗,应用PiCCO监测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及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的使用。观察2组患者治疗6h时EGDT达标率及复苏后相关参数[血乳酸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CVP、MAP及尿量]的变化,6、24和48h液体正平衡量、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用量。结果与C组比较:P组治疗6h时EGDT达标率及ScvO2升高,血乳酸水平降低,6、24h液体正平衡量升高,多巴酚丁胺用量增加,多巴胺用量减少(均P〈0.05)。治疗48h时2组液体正平衡量、多巴酚丁胺及多巴胺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CVP、MAP及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PiCCO技术监测指导下,脓毒性休克患者可实施早期目标指导性方案治疗,早期液体复苏、应用正性肌力药物,而不是仅应用血管收缩药物升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6):62-64
目的:探究PICCO监测下白蛋白在左心功能不全伴严重感染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ICU确诊为心功能不全伴严重感染患者4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放置导管进行PICCO监测,实验组给予白蛋白补液,对照组给予常规晶体补液,动态监测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如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管外肺水(EVLW)和全心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GEDVI)等。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液体总入量、液体平衡量和血管外肺水相对于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和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的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且住院时长和机械通气都有明显缩短,实验组液体复苏成功率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PICCO监测下,白蛋白补液治疗对于左心功能不全合并严重感染患者的液体复苏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晶体补液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