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解决随行装药的点火延迟控制及能量释放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随行装药方案,采用密闭爆发器与30 mm火炮试验对其延时机构的有效性、能量释放的稳定性及燃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依托随行装药高密实性,延时机构可对随行装药点火延迟时间进行有效控制;主装药量一定,延时机构厚度存在较佳值,以获得较优的随行装药效应;试验结果基本稳定,初步验证了随行装药结构可靠,燃烧性能基本稳定,有较好的能量释放规律;随行装药具有较高的燃速、燃气释放速率,多-125发射药含量95%时,其燃速最大值是6/7发射药的46倍,最大动态活度达7.4 MPa-1·s-1. 改变随行装药中多-125发射药的含量,其燃速、燃气释放速率可调。  相似文献   

2.
随行装药技术是一种在不增加最大膛压条件下,能有效提高火炮初速的装药技术.国外一直没有停止对该技术的研究,但是由于缺乏性能稳定高燃速火药,人们对于随行装药技术的研究工作一直难以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液体发射药的研究和使用,为随行装药技术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该文介绍了国外对于液体发射药随行装药技术的一些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固体随行装药的随行效果,设计了一种新型固体随行装药试验弹,对不同发射药进行了密闭爆发器试验,并开展了30mm火炮内弹道试验,分析了不同点火延迟机构的点火延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RGD7-4/7发射药和2/1樟燃速相比5/7和4/7单基药更符合随行装药的速燃性要求,主装药采用5/7或4/7单基药装药,随行药室采用RGD7-4/7和2/1樟发射药,通过点火延迟机构控制合适的时间点燃随行药,可实现膛压P——t曲线压力平台;与常规装药对比,在膛压300MPa基本不变条件下,初速最高提高4.25%,表现出良好的随行效果。  相似文献   

4.
整装式液体随行装药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彦煌  余永刚 《兵工学报》1997,18(3):226-229
介绍了在随行装药技术上的一个新思路,即采用多孔介质整装式液体随行装药方案。利用密闭爆发器模拟火炮膛的内工况,系统研究了随行装药的三项关键技术,即点火延迟,随行药燃速可控和携带可靠、附加重量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原理可行,能够用于火包试验。  相似文献   

5.
李锋  张振铎 《兵工学报》1997,18(2):174-177
研究了片状随行装药火药与不同粒状主装药匹配时的弹道效果,并进而研究了片状火药装药的压力、速度温度系数、结果显示:状火药是一种燃烧性能和弹道性能都比较稳定的火药,它的合理使用能在量大膛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使弹丸初速获得在幅的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固体随行装药内弹道模型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行装药点火燃烧在整个火炮内弹道过程中具有独特性,有必要开展随行装药内弹道过程的理论研究,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采用包容式固体随行装药方案,利用新研制的点火延迟机构,考虑了弹丸的变质量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固体随行装药的内弹道零维模型,并与常规装药进行了对比,预测了弹后空间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模型编写的计算软件计算结果与30mm弹道炮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计算的P-t曲线与实测的P-t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立的数学物理模型的处理方法行之有效,可以用来指导随行装药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30mm火炮液体随行装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永刚  陆欣 《弹道学报》1997,9(3):91-93,,96,
报道了整装式液体随机装药方案在30mm火炮上的射击结果,采用多孔介质控制整装式液体药的燃烧稳定性,并且通过调整平均 孔隙尺寸大小以实现随行液体药的高燃速;设计了一个点火参数可调的延迟装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身管附加装药的类压力平台增速效应,采用了在弹道枪炮身管上安装附加药室的试验装置。其主药室装药采用6/7-XDGZB高能硝胺发射药,附加药室装药采用4/1-XDZJ高能发射药。密闭爆发器试验和内弹道试验结果表明:6/7-XDGZB发射药具有起始缓燃性,4/1-XDZJ发射药具有速燃和渐减燃烧特性,两者配合在膛内燃烧,在最大膛压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初速从空白装药(传统的单一装药,没有附加装药)的981m.s-1提高到附加装药的1063m.s-1,提高了82m.s-1,增幅为8.4%,示压效率由0.47提高到0.58。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不改变随行火药的化学结构,利用现有火药,改变其装填及携带方式的纯物理方法提高初速的可行性,并进行了机械携带管状及片状火药的随行装药射击试验,在最大膛压几乎不变的条件下,使得弹丸的初速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研究结果为我国的随行装药的技术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由Langweiler最先提出的随行装药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大幅度提高初速的装药技术.使用该装药技术不需象常规火炮系统那样,以增大装药量和提高膛底压力为代价来提高弹丸的炮口动能.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通过随行装药来提高弹丸初速的研究.本文从实验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了随行装药的研究现状,并为随行装药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串式装药的内弹道性能,对超高射频弹幕武器的核心技术串式装药进行研究。根据内弹道学及两相流相关基础知识,通过合理假设建立了串式装药的准两相流内弹道数学物理模型,给出计算方法,并采用MATLAB编写了计算程序,以30 mm口径武器为基础进行了数值求解,对求解结果给出了较好的三维图例,反映了发射药的燃烧规律及弹丸的运动过程。从理论上对侧药室密封和不密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最大压力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初速由未密封时的588.4 m/s提高到密封后的626.3 m/s,初速提高了6.4%,对侧药室密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串式装药的内弹道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现役坦克炮配备的穿甲弹难以击穿未来主战坦克装甲的现实,从大口径火炮发射装药角度,研究分析了采用高能发射药、提高装填密度、设计合理的发射药几何形状、采用温度补偿技术、探索随行装药技术、研究相适应的点传火方式等提高穿甲弹初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检验发射药的撞击强度,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模拟实验装置,用来模拟发射药在自动武器或火炮膛内高温、高压的发射环境,计算分析了实验装置的膛压和影响发射药速度的因素,得出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胶粘固结发射药定容状态下的燃烧规律,由密闭爆发器定容状态方程推导出粘结剂燃烧结束点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对不同胶粘固结发射药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粘结剂燃烧结束时基体药的燃烧质量百分数较大,共同燃烧阶段不可忽略;增大粘结剂含量会使基体药的燃烧质量百分数增大、粘结剂的燃烧时间和达到最大压力的时间延长,并使最大压力变小;基体药粒径越小,粘结剂与基体药燃烧阶段基体药燃烧质量百分数越大。  相似文献   

15.
蒋帅  刘琼  南风强  尹记红  堵平 《含能材料》2021,29(3):228-233
为了解37孔硝基胍发射药单一装药和混合装药的定容燃烧性能,采用花边形37孔三胍-15发射药为主装药(MC),花边形19孔三胍-15包覆药为辅助装药(B)。通过定容密闭爆发器实验,装填密度为0.20 g·cm-3,在高温(50℃)、常温(20℃)、低温(-40℃)条件下,研究弧厚对单一主装药燃烧性能的影响以及混合比例对混合装药(MC+B)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37孔单一主装药侵蚀燃烧现象越明显,燃烧渐增性越弱,而相同温度下,弧厚越大的主装药,其侵蚀燃烧现象越不明显,燃烧渐增性越强;温度越高,同一混合比例的混合装药ΔL、Lm/L0值越大,燃烧渐增性越好;相同温度下,混合装药的燃烧渐增性均强于单一主装药,且随着包覆药比例增加,侵蚀燃烧峰逐渐减小,说明包覆药的加入明显地提高了混合装药的渐增性并降低了侵蚀燃烧峰,且在50,20,-40℃条件下,混合装药获得较佳燃烧渐增性的混合比例均为7∶3。  相似文献   

16.
王鹏  何卫东  魏晓安 《含能材料》2017,25(9):767-772
为了研究火药颗粒在不同介质中的爆轰性能,在火药颗粒空隙中分别均匀填充水、氧化剂溶液、氧化剂凝胶,通过板痕试验及测时仪法研究了不同填充物对火药装药爆轰性能的影响,并与无填充物的装药进行了对比;测试了灌注液的氧平衡对火药装药水下爆炸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氧化剂溶液、氧化剂凝胶等密实介质的加入,有利于爆轰冲击波的成长及传播,装药的爆速逐渐增加。火药颗粒装药中填充含氧化剂的密实介质后,能稳定爆轰并具有良好的爆轰性能,爆速6.4 km·s~(-1)。随着氧平衡的提高,火药装药的水下爆炸能量逐渐增加,总比能量与其氧平衡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与岩石乳化炸药、铵油炸药相比,含火药装药的比冲击波能较高,其值大于1.0 kJ·g~(-1),总比能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