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全局调控因子veA基因对黑曲霉生长发育及赭曲霉毒素合成的影响,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构建过表达veA基因的黑曲霉菌株,比较出发菌株(黑曲霉CICC 41702)与veA过表达菌株(OE::veA)在形态发展和赭曲霉毒素合成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OE::veA菌株中veA基因的表达量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299%。相比于出发菌株,OE::veA突变株的生长速度与出发菌株基本一致,但菌丝枝节较少且枝节较短,菌丝整体疏散,有更多的分生孢子头;赭曲霉毒素 β(ochratoxin β,OTβ)、赭曲霉毒素 α(ochratoxin α,OTα)、赭曲霉毒素 B(ochratoxin B,OTB)以及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含量都有大幅度降低。在培养的5、6 d和7 d中,出发菌株的OTA含量呈上升趋势,OE::veA突变株基本保持不变,与出发菌株相比,OE::veA菌株OTA的含量相对减少46%、63.33%、和75.81%。 相似文献
2.
3.
针对目前没有适合黑曲霉产赭曲霉毒素A(OTA)全合成培养基的现状,进行黑曲霉产OTA合成培养基的设计,并优化高产OTA培养条件,以期为黑曲霉产OTA代谢和产毒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通过碳源、氮源的筛选确定黑曲霉产OTA合成培养基的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此培养基在不同时间、pH、温度条件下OTA的产量,确定产OTA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成分为FeSO4·7H2O 0.01 g/L,MgSO4·7H2O 0.5 g/L,Na2HPO4·2H2O 0.5 g/L,KCl 1.0 g/L,葡萄糖100 g/L,苯丙氨酸0.3 g/L。培养条件为初始pH 值为7,培养温度25 ℃,培养时间8 d。在此条件下黑曲霉产OTA产量最高,为4.19 μg/g,菌体生物量为3.4 g。 相似文献
4.
探究LaeA蛋白对黑曲霉形态发展,赭曲霉毒素合成和氧化耐受的影响,为控制黑曲霉侵染和赭曲霉毒素合成提供理论基础。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构建黑曲霉laeA基因敲除菌株,比较野生株和敲除菌株在形态发展、赭曲霉毒素合成和氧化耐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野生型菌株,△laeA菌株生长速度减慢,产孢减少,菌丝长且松散,枝节相对较少;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合成量大幅减少,光照培养7 d,OTA减少92.45%,黑暗培养7 d,OTA减少99.03%;对氧的敏感性增加,10 mmol/L H_2O_2可完全抑制△laeA菌株生长,5 mmol/L H_2O_2胁迫条件下,△laeA菌株相比于野生菌株,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LaeA蛋白正调控黑曲霉产孢、OTA合成及氧化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碳黑曲霉(Aspergillus carbonarius)是葡萄中产生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重要菌株.采集烟台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葡萄,接种于孟加拉红培养基,从中分离到7株黑曲霉群(Aspergillus section black group)真菌,其中3株鉴定属于碳黑曲霉种,占黑色曲霉的43.8%.此3菌株分别接种在粮粒培养基上,静置培养,全部产生OTA,最高浓度达到1300μg/kg,而且,其中2株碳黑曲霉菌株在可可浆培养基上产生荧光,而从葡萄样品中未检出OTA. 相似文献
6.
针对市场在售的调和油、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和菜籽油等食用植物油,随机购买20种共290份食用植物油样品。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AFB_(1)、AFB_(2)、AFG_(1)、AFG_(2)以及OTA、OTB真菌毒素的含量,对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种290份食用植物油样品中,有16种共67份样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真菌毒素污染,总污染率达到23.1%,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污染呈现“多种类、共分布”的特点,其中AFG_(1)污染率(14.8%)最高,其次为OTA(13.4%)。绝大多数阳性样本受1~4种真菌毒素污染,仅有少数阳性样本受真菌毒素污染数量达到5种。总体上食用植物油样品受到多种真菌毒素的混合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赭曲霉毒素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赭曲霉毒素A主要由赭曲霉和青霉属的某些菌株产生,广泛分布于谷物、其他植物性食品及相关产品和动物性食品,对动物和人体具有肾脏毒性、肝脏毒性,另外还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并有免疫抑制作用.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赭曲霉毒素A对食品的污染、毒性、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OTA)是一种具有极端毒性、污染广泛及危害严重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赭曲霉毒素A具有这些特点且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关注, 所以确定食品和商品中的OTA污染水平非常重要。目前对于OTA的检测, 已经建立了非常多的分析手段, 如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酶联免疫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orlent assay, 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TRFIA)等。本文综述了多种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分析方法, 简介了它们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 并进行了比较, 以期为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葡萄赭曲霉毒素污染及其产毒素菌株的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OTA)是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真菌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其毒性很强,分布广泛,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葡萄及其制品是食品中OTA的主要来源之一,从病害的葡萄表面筛选分离产生赭曲霉毒素的菌株是最常用的研究产毒素菌株的方法。由于产毒素菌株主要分布在葡萄果实的表面,葡萄组织受损后会极大提高赭曲霉素的污染程度,研究产毒菌株分布及产毒素能力对控制赭曲霉素污染及寻找一种有效地生物防治方法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葡萄赭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及其产毒素菌株的筛选方法,为控制葡萄及其产品中的OTA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免疫学法检测赭曲霉毒素A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赭曲霉毒素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某些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其毒性大、污染范围广、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对赭曲霉毒素A检测是利用其本身荧光特性进行高灵敏度荧光检测,易受其它本底物荧光干扰,造成检测周期长,成本高;免疫化学分析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性和快速简便等优点,在赭曲霉毒素A检测中应用广泛,其中,免疫传感器具有独特专一性和选择性,在赭曲霉毒素A检测领域能发挥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正> 世纪末,中美就双边市场开放签定协议,预示着中国加入WTO不再遥遥无期,入关已近在咫尺。这就意味着中国将更大地开放市场,在相关领域中也将大幅度降低关税,在一定的行业中允许外国资金和企业的介入,也就是说,国内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严峻的考验。迎接挑战,首先要自强。市场无情,竞争残酷,企业要适应、要把握,甚至要控制市场,最基本的武器就是优异的产品质量,没有优质的产品,不会有长久的市场。为保证产品的质量,一方面要有先进合理的工艺,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配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发酵豆粕产大豆多肽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黑曲霉3.350发酵豆粕,研究其发酵液中的大豆多肽含量。运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简称RSM)优化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接种量、初始pH值、发酵培养基浓度,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和上述3因素与大豆多肽含量间的函数关系,确定了黑曲霉发酵豆粕产大豆多肽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黑曲霉发酵豆粕产大豆多肽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和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大豆多肽的产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XSY0607液体深层发酵柠檬酸的培养基优化实验,得出如下结论:通因实验得出黑曲霉XSY0607发酵柠檬酸的最佳碳源为水稻秸秆、最佳有机氮源为蛋白胨、最佳无机氮源NH4NO3、最佳生长因子为牛肉膏。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得到黑曲霉XSY0607发酵柠檬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水稻秸秆粉6%、蛋白胨4.5%、NH4NO30.5%、牛肉膏0.75%、KH2PO40.15%、Mg SO40.045%和Fe SO4·7H2O 0.0015%。同时通过极差分析还可得出黑曲霉XSY0607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成分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顺序为水稻秸秆>蛋白胨>NH4NO3>KH2PO4>Mg SO4>Fe SO4·7H2O>牛肉膏。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柠檬酸发酵实验,柠檬酸产量为83.6mg/m L,较优化前产量提高了31.83%。 相似文献
18.
烟曲霉震颤素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良后的Czepek-Dox培养基在45℃下从土壤、饲料及荞麦样品中分离出18株烟曲霉菌株,其分离纯化效率有所提高。选用26株烟曲霉分别在半合成培养基及大米培养基中进行产毒培养(25℃,14~21d),有23株产生烟曲霉震颤素B(FTB),未检出FTA,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中生长较好,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TB产量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已经实验室诱变处理得到的金属硫蛋白高产且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突变株酿酒酵母N'-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发酵诱导培养阶段各影响因素的研究、优化,最终确定了N'-1菌株发酵培养的最佳条件为:选择CuCl2作为诱导试刺,浓度1.0mmol/L,活化培养时间48h;30℃;诱导培养时间48h;接种量1 mL/50mL培养液;诱导培养基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摇床转速140r/min.按照以上培养条件安排实验,测得金属硫蛋白产量(以巯基活性计)为0.074.较之前实验有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0.
聚氟化合物复涂(不粘复涂)技术,广泛地应用在汽车,航空,化学加工和厨房器皿等工业项目上,中国不粘复涂工业近十年来突飞猛进,证明了产品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