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邯钢5号高炉(2000m^3)大修扩容开炉达产以后,通过进一步优化基本的操作制度、加强原燃料管理、严格标准化操作、推行低硅冶炼等强化冶炼措施,在强化冶炼和改善经济技术指标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赵武 《承钢技术》1995,(2):36-39
承钢3^#高炉在改善原料,发行设备的基础止,提高风温,加强炉内操作,降低焦比,增加风量,降低休风率,提高冶炼强度,利用系数不断提高,至1994年利用系数达到2.326t/(m^3.d),比1985年提高了0.8t/m^3.d,实现了高炉冶炼的强化。  相似文献   

3.
安钢300m^3高炉强化冶炼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英  陈敏 《炼铁》1994,13(5):1-5
安钢高炉坚持以精料为基础,通过加强入炉料的筛分和计量,实现小高压操作,高风温和富氧加湿综合鼓风,加强对高炉上中下部调剂以及实行综合管理等措施强化高炉冶炼,效益不断提高。至1994年上半年,冶炼强度达到了1.47,利用系数达到了2.61,并实现了安全,长寿,节焦,增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唐志宏  张兴华 《钢铁》1998,33(8):9-12
柳钢高炉采用精料和小高压操作,同时加强了操作管理,使高炉利用系数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0.504t/(m^3.d)焦比降低96kg/t。  相似文献   

5.
杨双平 《钢铁研究》2001,(4):8-9,13
水冶高炉采用精料和球团烧结生产工艺 ,同时加强了操作管理 ,使高炉利用系数提高 0 .5 75t/ (m3 ·d) ,焦比降低 40 .6 6kg/t  相似文献   

6.
许思东  刘振林 《炼铁》1998,17(5):42-44
1 概况 济钢第一炼铁厂拥有6座350m~3高炉,1996年产铁166.91万t,高炉利用系数为2.516,煤比66kg/t,高炉熟料比为94%。自从1997年炉料结构得到优化,尤其是实现全熟料生产以后,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大幅  相似文献   

7.
对邯钢2000m^3高炉强化冶炼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该高炉是从德国引进的二手设备,采用了并罐无钟炉顶、全冷却壁结构炉体、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湿式除尘煤气净化系统等先进技术。针对大风机投产、富氧减少、原燃料质量下降等因素,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进一步优化炉料结构,完善上下部调剂,制定更趋合理的高炉操作方针,高炉的强化冶炼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太钢1350m^3高炉在炉体破损严重的情况下,对高炉进行了大检修,并采取一系列强化冶炼的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莱钢3#3200m3高炉采取合理的上下部调剂、优化炉料结构、稳定合理的操作炉型等措施,生产指标不断优化,2011年9月份月利用系数达2.52t(/m.3d),全月有12d日产量在8200t以上,高炉连续稳产高产,实现了强化冶炼。  相似文献   

10.
李马可 《钢铁》1992,27(4):11-13,50
首钢3号高炉实现了开炉强化冶炼和持续高产。开炉后第10天的利用系数达2.514t/(m~3·d),以后增至2.633 t/(m~3·d)。其主要措施是执行了大风量、高风温、精料、富氧喷煤、大料批分装和勤调、微调的操作方针。  相似文献   

11.
武钢1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钢1号高炉大修开炉以来的操作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精料、优化装料制度、调整风口布局、完善高炉操作及加强管理等措施,高炉实现了强化冶炼,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2.
孙希文  刁日升 《炼铁》1999,18(3):5-8
较高的冶炼强度是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稳定顺行的必要条件,攀钢2号高炉由于采取了提高入炉矿品位,降低炉渣熔化性温度,降低入炉粉末,适时调整鼓风动能等措施,并针对新高炉的特点,建立了合适的热制度和上下部调剂原则,提高了冶炼强度,技术经济指标优良,1998年10月在入炉矿品位46.59%的条件下,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221,焦比为518kg/t,煤比为77.05kt/t。  相似文献   

13.
2500m^3高炉采用了当今国内一系列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经过开炉前的精心准备,科学实施开炉方案,高炉顺利投产并快速达产。其后,很快进入强化冶炼阶段,通过创新思维,加强管理,摸索出了一套适宜铜冷却壁薄炉衬高炉的上、下部操作制度,高炉生产水平迅速上升,开炉仅半年,各项指标均创历史记录,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武钢8号高炉投产4年多来,实现了高利用系数下的长期稳定顺行、冷却壁零破损。就8号高炉如何解决强化冶炼与高炉长寿这一矛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优化入炉配料结构,调整装料制度,稳定热制度及造渣制度,提高炉型维护意识等,实现了强化冶炼条件下的长寿生产。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济钢1750m3高炉投产以来在强化冶炼工艺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步。重点阐述炉顶布料、活跃炉缸、富氧喷煤及炉型维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措施。通过技术创新,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提高,月焦比降至350kg/t,煤比升至165kg/t。今后发展方向是在高冶强下追求更低燃料消耗和高炉长寿,以求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武钢6号高炉强化操作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钢6号高炉(3200m^3)采用了当今世界一系列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经过开炉前的精心准备,科学实施开炉方案,高炉快速达产,其后,很快进入强化冶炼阶段。通过创新思维,加强管理,摸索出了一套适应铜冷却壁薄炉衬高炉的上、下部操作制度,高炉生产水平迅速上升,开炉仅3个月即打破武钢高炉利用系数历史记录,实现了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取加强精料工作、提高风温、增加富氧、实施烟煤与无烟煤混合喷吹、提高顶压、加强炉前管理、降低休风率、优化上料程序等一系列措施。2008年新1^#号高炉炉况保持长周期稳定顺行,实现了强化冶炼。  相似文献   

18.
马钢4号3 200 m3高炉开炉以后为了快速降低生铁成本,提高大型高炉的综合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入炉料管理,保持适宜的炉腹煤气量指数,采取综合鼓风技术,采用中心加焦结合大矿批大角差技术、高顶压操作,控制适宜的热制度及造渣制度,加强炉型管理以及出渣铁管理等措施,使开炉后的高炉冶炼水平不断提高,获得了较好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高炉燃料比降至495 kg/t以下,利用系数保持在2.4 t/(m3·d)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魏群  赵德义  胡涛 《炼铁》2000,19(4):16-18
安钢1号高炉(300m^3)1999年大修时,对高炉本体、热风炉、槽下上料等进行了改造。高炉投产后,通过采取加强技术管理、优化炉料结构、全风温操作富氧喷煤以及进行低硅生铁冶炼等找施,高炉生产不断强化,利用系数连续7个月保持在3.0以上,2000年2月高达3.2。  相似文献   

20.
韶钢750 m3高炉通过精料、富氧喷吹,采用合理的操作制度和应用新技术,改进高炉操作等强化冶炼措施,2003年7月韶钢6号高炉(750 m3)利用系数达到了2.843 t/m3·d,煤比150 kg/t,入炉焦比386 kg/t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