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明振 《冶金设备》2023,(4):124-128
热轧板厂立辊采用短行程控制技术对热轧板材进行头尾宽度控制,通过对立辊轧制时的头尾辊缝进行调整来改善头尾形状,从而提高成材率。辊缝的调整主要是通过L1的跟踪执行、L2的模型计算及操作工微调步骤三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闫丰梅 《山西冶金》2012,35(2):48-50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太钢1549粗轧宽度控制的原理及应用、影响产品宽度的因素、头尾短行程的控制及改进.液压AWC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宽度精度,在热连轧带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黎鸿 《四川冶金》2005,27(2):44-48
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组成、控制原理及控制功能,另外,还介绍了系统各种故障诊断功能。运行结果表明,AWC系统在攀钢热轧板厂的应用是成功的,也是非常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宽度精度控制是热轧带钢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偏差每减小1mm,成材率可以提高0.1(左右,采用本文介绍的短行程控制有效解决了头尾失宽,带钢缩颈补偿技术有效解决拉伸引起的失宽,动态补偿技术增强了宽度自适应控制效果,文章对于冶金带钢轧制宽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用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热轧产品宽度精度是影响带钢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其直接影响到成材率与后续用户的钢材利用率。热轧产线中的生产原料来自于连铸,由于在连铸阶段,宽度影响因素多,经常会出现楔形坯(T型坯)。为了加强对粗轧楔形坯宽度的精度控制,提出了一种楔形坯的宽度控制方法,通过在R1机架立辊轧制时采用长行程与短行程结合,保证整体带钢宽度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6.
热连轧粗轧短行程控制全程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和平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场工艺和实际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对型钢端部的宽度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并进一步利用遗传算法对粗轧短行程控制进行全程优化。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可明显优化短行程控制参数,提高带钢端部宽度的控制精度,减少切头切尾损失,是短行程控制实现从经验到理论计算这一跨越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自动宽度控制在攀钢热轧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度是生产过程优胜的基础,本文对攀钢1450mm热轧厂自动宽度控制的设定、短行程及自学习功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王芳  杜晓聪 《山东冶金》2012,(3):57-58,63
为了提高带钢宽度控制精度,开发了热连轧带钢的自动宽度控制技术。在对头尾短行程控制(SSC)和自动宽度控制(AWC)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模糊PID控制器的轧制力反馈控制系统,用以调节立辊辊缝。仿真结果和现场应用情况表明,模糊PID控制使成材率由94%提高到97%。  相似文献   

9.
钟海容 《柳钢科技》2009,(4):122-125
从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场工艺和实际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对带钢端部的宽度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短行程模型控制参数后,提高了带钢端部宽度的控制精度;减少切头切尾损失;提高了成材率,降低了生产事故率。  相似文献   

10.
全面、系统地对本钢2300mm带钢热连轧生产工艺过程中,带钢宽度控制的起因以及影响最终产品宽度的要素进行了介绍,并对当前使用的自动宽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介绍,给出了控制系统原理图、可实现的程序框图及控制策略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产品宽度。  相似文献   

11.
钢渣湿式粉磨磁选线控制系统采用SiemensS7-414H冗余PLC,HMI系统采用了西门子WinCC6.0,应用软件采用了西门子Step7,系统控制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实现了自动配水、故障时无扰动自动切换和液位的模糊控制算法,提高了生产效率,系统调试和维护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2.
 利用ANSYS/LS 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立轧 平轧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热轧带钢粗轧阶段不同的立辊侧压量、水平辊压下量、板坯的原始宽度和厚度对轧后中间坯头、尾部失宽量的影响,据此建立了新的控制头尾失宽的短行程控制曲线模型,并成功应用于现场自动宽度控制(AWC)系统中。通过轧件全长宽度与目标宽度的现场实测偏差可知,新的短行程控制模型能够有效减小轧件头尾失宽量,从而减少切除损失。  相似文献   

13.
姜素云 《中国冶金》2005,15(10):11-13
针对薄板坯连铸连轧半无头轧制工艺的特点,简述了粗、精轧阶段的各种自动宽度控制和短行程控制的策略.通过各种控制策略的实施,显著改进了带钢宽度控制精度,因而半无头轧制的宽度自动控制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邱华东 《山西冶金》2011,34(3):17-19
从带钢头尾宽度的工艺原理出发,从工艺、现场、设备特点及控制原理等方面对短行程控制(SSC)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太钢产品的实际特点,研究出不同种类的控制曲线,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辉 《山西冶金》2010,33(6):42-44
介绍了太钢2250mm热连轧厂粗轧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TMEIC V3000处理器的特点、以及V3000在本系统中的应用。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节能降耗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4种规格小型H型钢的粗轧过程进行了三维热力耦合数值模拟,详细介绍了有限元模型和模拟参数设置。在数值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型H型钢各道次稳定轧制阶段的孔型填充状况、有效塑性应变和翼缘宽展规律。根据推导的小型H型钢斜配孔型翼缘宽展公式计算了各道次翼缘高度解析结果,并将翼缘高度解析结果、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规律性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热轧带钢粗轧区轧件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优化轧制工艺和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需要对轧件的温度场精确预测。通过对热轧带钢粗轧过程传热关系的分析,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轧件三维温度场的数值计算模型。结合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热轧生产线的实际条件,利用该模型模拟了粗轧区轧件的温度场,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种工艺因素对轧件温度场的影响,为改进和优化轧制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张力调节的热连轧精轧机组宽度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精轧TWC(张力宽度控制)控制系统,其调节的机制是通过改变活套电机电流和角度来调节精轧机架间的张力,从而达到宽度补偿的目的。分析了精轧区宽度波动的不同原因,阐述了TWC控制系统原理。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宽度偏差,给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及控制模型。该TWC控制系统由4个控制模型组成,分别控制由粗轧出口引起的宽度偏差、材料硬度引起的宽度偏差、周期性宽度误差和随机性宽度误差。该控制系统投入使用后,带钢宽度的均一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