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H13钢退火组织中链状碳化物的分布特点,对H13钢进行不同工艺的固溶处理+球化等温退火,研究了固溶处理对H13钢链状碳化物的溶解情况及退火组织均匀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固溶处理可明显改善H13钢退火组织中的碳化物偏析,消除链状碳化物,提高碳化物的球化率及分布均匀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固溶温度升高,退火组织越均匀。经1050℃固溶处理后,H13钢退火组织达到NADCA#207-2003标准中的AS6级,球化效果良好,获得了碳化物弥散均匀的粒状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工艺对Cr12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r12钢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处理,组织中共晶碳化物形态和分布得到明显改善,获得了均匀细小的球状珠光体和弥散分布的细粒状合金碳化物显微组织,然后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充分预热→淬火→中温回火新工艺处理Cr12钢后,获得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经使用表明:新工艺处理后的Cr12钢的使用寿命比常规热处理工艺提高1~2倍。  相似文献   

3.
4Cr10Si2Mo钢气门球化退火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4Cr10Si2Mo钢气门在电镦过程出现质量问题,对其化学成分、硬度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球化不良而产生的不均匀带状碳化物是造成气门电镦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改进球化退火工艺,使4Cr10Si2Mo钢的显微组织中的碳化物形态、分布得到改善,气门电镦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试验室采用箱式电阻炉,对H13锻材料段进行球化退火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H13锻材经830℃低温球化退火处理后,显微组织粗大,偏析严重,球化不完全,大部分碳化物呈网状结构;经1050℃超细化处理+830℃低温球化退火后,H13钢组织细化,合金元素偏析得到改善,减轻了带状偏析,获得了均匀细小的球化组织。  相似文献   

5.
对H13钢进行了锻前高温均匀化退化和锻后热处理淬火介质研究,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显示,H13钢经高温均匀化退火碳化物减少,带状偏析情况得到改善,组织均匀化,冲击韧性提高;淬火试验中采用了PAG淬火液和淬火油不同的淬火介质,经PAG淬火后硬度较油淬更高,综合性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钢的组织控制与设计(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H13热作模具钢和高强度钢为例,分别重点讨论钢的组织控制和设计。对H13钢,应消除原生碳化物和偏析,改善二次碳化物分布,使成分均匀化,缩小钢块纵、横向性能差,可将现国产H13钢的使用寿命显著提高。对兼具高强度(Rm〉2000MPa)和韧性钢的组织,拟设计为:低温回火马氏体组织,含高密度位错的细条马氏体,包有残余奥氏体薄膜,并分布弥散的碳化物(避免渗碳体的形成);钢含低的碳量,并含有一定量的Si、Al和Mn、Ni、Mo等合金元素及Nb等碳化物形成元素;适当应用Q-P处理、双相区退火、贝氏体或马氏体等温处理等。文章分两期发表。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产23MnNiCrMo54钢C级圆环链常常存在棒料预拉伸变形不均匀和疲劳寿命低等问题,与用进口钢材产品进行了比较,发现国产23MnNiCrMo54轧材显微组织不均匀,影响淬火回火后的碳化物分布均匀性。试验证明,经过合理的扩散退火可消除晶内成分偏析,使淬火回火后的组织均匀,获得细小、弥散、球状分布的第二相粒子,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钢的组织控制与设计(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祖耀 《上海金属》2007,29(1):1-8,33
以H13热作模具钢和高强度钢为例,分别重点讨论钢的组织控刺和设计。对H13钢,应消除原生碳化物和偏析,改善二次碳化物分布,使成分均匀化,缩小钢块纵、横向性能差,可将现国产H13钢的使用寿命显著提高。对兼具高强度(Rm〉2000MPa)和韧性钢的组织,拟设计为:低温回火马氏体组织,含高密度位错的细条马氏体,包有残余奥氏体薄膜,并分布弥散的碳化物(避免渗碳体的形成);钢含低的碳量,并含有一定量的Si,Al和Mn,Ni,Mo等舍金元素及Nb等碳化物形成元素;适当应用Q—P处理、双相区退火、贝氏体或马氏体等温处理等。文章分两期发表。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2017,(1)
对含1.5%Si、尺寸为15 mm×15 mm×15 mm的铸态30Cr13不锈钢试样进行了1100℃=×1 h退火、1 050℃分别水淬和油淬以及420℃回火处理,然后分析、测定了试样的显微组织和硬度,以研究淬火介质对30Cr13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介质中淬火的试样的显微组织均为马氏体和M_(23)C_6(Cr_(15.58)Fe_(7.42)C_6)型碳化物,但油淬试样的组织更为均匀细小,碳化物量较少,回火后硬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得到在正常情况下难以机械加工的高碳钢的最佳加工性能,需要对这种钢材进行特殊的热处理,使其显微组织中的球状碳化物均匀地分布于铁素体基体内。作者研究了退火处理参数对组织的类型和硬度的影响。并且评价了其对以后热处理的影响。特别对轴承或弹簧用钢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ZG80Cr2MnMoSi钢是一种耐磨衬板用多元合金钢。由于碳和合金元素含量高,铸件中极易产生成分和组织偏析,生产中常采用均匀化退火来减轻偏析对铸件性能的不良影响。研究了均匀化退火对该钢组织、碳化物类型和晶粒尺寸的影响及影响晶粒细化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碳化物回溶温度显著影响钢的晶粒;均匀化退火时碳化物的主要变化为渗碳体回溶和析出以及渗碳体(Fe3C)转变为合金碳化物((Fe,M)3C);钢经1050℃×4 h退火后,晶粒度为8级,块状碳化物和枝晶状珠光体减少;经1150℃×4 h退火后,晶粒度为7~6级,枝晶状珠光体和块状碳化物均消失。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300M钢的后续切削性能,拓宽300M钢的应用领域,研究了退火软化工艺对300M高强度钢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00M钢在Ac1以下(730℃)退火,显微组织由马氏体转变为回火索氏体,碳化物呈球状或颗粒状;在两相区(780℃)退火,显微组织为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碳化物呈球状或短棒状;在Ac3以上(86...  相似文献   

13.
《铸造技术》2015,(2):339-341
利用光学电镜、SEM和图像处理软件,分析GCr15钢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微观组织及碳化物形貌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GCr15钢的微观组织为碳化物和珠光体,珠光体片层间距为0.143μm,且无网状和带状碳化物出现;经退火一步工艺处理后,试验钢中碳化物分布较均匀;经退火二步工艺处理后,试验钢组织中碳化物个数最少,颗粒尺寸较a工艺大,且圆整度差;经退火三步工艺c处理后,碳化物颗粒大、数量多、圆整度好;比较3种工艺球化退火时间,一步工艺时间最短;因此一步工艺为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截面尺寸Cr8Mo2SiV和Cr12Mo1V1冷作模具钢的组织,共晶碳化物尺寸及不均匀度,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r8Mo2SiV钢和Cr12Mo1V1钢退火组织均为球状珠光体上分布着碳化物;随热轧截面尺寸的增大,碳化物尺寸变大,分布均匀性变差。适当减小试验钢的截面尺寸,能够显著减小共晶碳化物的尺寸并改善其分布不均度,提高材料的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5.
用OM、SEM研究了亚温退火、等温退火、缓慢冷却退火3种工艺对H13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温退火后碳化物粒度最小,缓慢冷却退火后碳化物粒度较大,退火硬度较低;等温退火及缓慢冷却退火对提高碳化物尺寸、分布均匀性有一定作用,同时碳化物均匀性的提高对提升H13钢退火态及淬、回火态冲击韧性有一定作用,但组织中夹杂物、一次碳化物制约着H13钢韧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对低碳钢板HC260LA进行了退火处理,分析了退火后差厚板的组织和性能。然后对其进行了960℃×2 h淬火+700℃×3 h高温回火处理,并对比了差厚板处理前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经淬火+回火处理后,钢板的硬度有所降低,弹性模量显著提高;组织更加均匀,碳化物弥散分布,晶粒更为细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光学显微镜、EBSD等分析技术,研究了终轧温度对443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显微组织、织构、成形性能及抗表面起皱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低终轧温度有利于促进443钢热轧退火态及冷轧退火态的再结晶,并使冷轧退火态组织更为细小均匀;降低终轧温度可有效强化冷轧退火态的γ纤维织构,是提高r值和杯突值、改善冷轧退火板成形性能、抗表面起皱性能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传统退火和固溶+高温回火球化预热处理对GCr15轴承钢碳化物及最终淬火+低温回火态轴承钢屈服强度、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传统退火工艺处理的GCr15钢试样碳化物更为圆整,固溶+回火工艺处理的GCr15钢试样碳化物更为细小,随着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的增加,固溶+回火处理的GCr15钢试样组织中碳化物的尺寸逐渐增大,越来越均匀。经最终840℃×30 min油淬+180℃×2 h回火处理后,预处理工艺固溶+720℃×2 h回火的试样硬度为64.2 HRC,屈服强度为1843 MPa,与传统球化退火处理试样相比,分别提高了4.6%和11.8%。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超细化H13钢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等温球化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并对退火后H13钢的残留碳化物形态及分布进行研究。利用Image Pro-Plus软件对退火后碳化物的分布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退火温度下冲击试样的断口形貌,研究不同退火温度对超细化H13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超细化H13钢硬度下降,碳化物数量与尺寸减小。当高于880℃进行等温球化退火时,晶粒明显变大,材料的退火态韧性急剧下降,回火后残留奥氏体含量增加,残留奥氏体的存在降低了H13钢的硬度。超细化H13钢在860℃进行等温球化退火,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0.
采用OM、TEM和XRD对深层渗碳处理后H13钢的显微组织进行观测,研究了深层渗碳对H13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碳后完全退火试样与渗碳后球化退火试样的渗碳层厚度均在3 mm以上,组织细密均匀,硬度提高30%~60%;渗碳后球化退火试样的晶粒更细小,基体上碳化物弥散分布并存在较多的亚结构,且表面硬度稍高于渗碳后完全退火试样。最佳深层渗碳处理工艺为1000℃下固体渗碳4 h,接着进行球化退火(840℃保温4 h,炉冷到740℃再保温4 h,炉冷到500℃后空冷到室温),然后进行1030℃淬火10 min,最后进行560℃回火2次,每次2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