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思宇  单军 《世界建筑》2020,(3):122-125+132
通过分析近代武汉里分住宅与上海里弄住宅的关系和异同,发现其产生背景及发展演化中的共性,总结其在发展历程、建筑类型、建造规模和建筑布局上的差异,展现两地社会环境的相似变革和地域差异对住宅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或者说对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这一领域的探索,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早已成为建筑界的热门话题,特别在提倡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在强调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时候,人们把目光再次投向过去,希望能寻找出新的途径,以改善我们日趋恶化的环境;找出一种既能反映我们时代精神又融汇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建筑设计新方法。涉及到历史建筑,必然与具体的地域相关联。我们知道,地域的差异性决定了建筑文化的差异性,而人类经验的差异性又常常导致了建筑文化的复杂性。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古代建筑,无论从材料的选取…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们赞成有“严肃建筑”这个词的话,那应该是负责任的,有深度的高品位建筑文化的表现。今天招考苤能光表现自己,而应该与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和社会生活共存共荣。当代的中国建筑文化,应该是立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点上,吸收我来文化的精华,结合现代中国社会生活需要所创造出来的具体时代特征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4.
林青 《城市建筑》2008,(6):20-21
本文从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建筑与建筑教育状况入手,指出其在给社会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巨大弊端,故应辩证看待,扬长避短,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维护建筑文化的多样性,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5.
海派与上海近代建筑形态所谓海派,一般指的是文化艺术的一种风格、流派,一是有创新之意,二是也指上海的。例如,京剧中的“麟派”,也称海派,在绘画中,海派可以上推到晚清的赵之谦,以后有任熊、任颐、吴昌硕诸人,形成连续的一派。其实,海派多为形式和风格,其组织形式是十分松散的。而正因为它是海派,所以海派即“无派”,其实质在于不拘一格,凡可以立新,均可兼收并蓄,从而创造出新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派却有某种当代文化的特征;或者说,是当代的一种文化形态需求。海派,也指近代以来的上海的文化形态。这  相似文献   

6.
消费文化中的建筑艺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文化支配权的理论视角出发,强调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变化主导作用和文化建构意义,探讨它对建筑文化艺术的影响。消费主义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文化现象,是我国入世后建筑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应以全球化的眼光正视建筑的消费主义倾向,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消费文化造成的建筑文化的物化和庸俗化以及对建筑文化意义的销蚀。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的发展,曾经作为上海特有象征之一的里弄建筑由于种和原因,正在逐渐消亡。因而对里弄的保护和更新已经成为了上海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根据里弄建筑的普遍特点和上海西王家厍地块里弄的个体特征,出了架空高层的设想,为上海里弄保护更新的种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8.
张萌 《城乡建设》2005,(12):68-70
前者说文化,后者谈生活.而它们都离不开城市.就好像在上海的弄堂里,即可以看到嘈杂的生活,也能体味沉甸甸的文化. 上海这个城市,她的历史并不长,比较起西安、北京、南京来说只是个年轻的城市.但如果从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来说,上海却是最典型的一个城市.有一个说法,如果你要研究中国两千年的历史,要去西安;要研究五百年的历史,就去北京;而研究这一个世纪的历史,就要来上海. 要读懂上海的历史文化,你可以从大约经历了一个世纪之久的里弄建筑开始.  相似文献   

9.
基甫 《重庆建筑》2003,(1):53-54
20世纪末以来,上海“怀旧热”方兴未艾。但这种“怀旧”并非一个简单的文化心理学问题。衡山路上的酒吧的名字直截了当地道出了这一热潮的真实意图———“时光倒流”、“1931年”。为什么不到城隍庙或龙华塔去怀旧呢?很显然,人们怀念的只是那个“东方的巴黎”,那个“冒险家的乐园”,那个欲望澎湃的旧上海。中国城市的中心广场从来就是整个城市的头脑和欲望控制中心,它外观和格局乃是城市理念的集中体现。城市广场就像是城市的脸,它的神采和表情标示着整座城市的身体状况和内心欲求。最具有隐喻性的是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的变化。它曾经是…  相似文献   

10.
文化地理学认为文化具有继承性、地域性、综合性三大特点。人类的一切活动无不伴随着文化的演化进程,建筑当然也不例外。而恰恰是建筑的特殊性,使得它成为人类文化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近代建筑遗产是城市文化的积淀。以上海为例,通过对上海外滩建筑群及里弄建筑群的对待策略分析,论证了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对于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指出在当代中国,"传统民居"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正在被多元地诠释和演绎着,其代表的传统建筑文化也已从单一稳定的属性交得多重多变,文中试图通过三个典型的针对"传统民居"的演绎,尝试性地分析这一文化变迁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3.
薄乐 《山西建筑》2012,38(9):11-13
从建筑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入手,阐述了地域性的形成,分析了地域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指出了当前对地域性解读的误区,结合当前全球化的时代特点,对未来地域性的继承及创新进行了探讨,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4.
本栏“上海建筑”所登文章,选自本刊编辑部在上海地区发起的“上海建筑十年(1979—1989)反思”征文活动的应征论文,旨在促进反思上海建筑的同时,推动我国当代建筑创作以更稳健的步伐跨入九十年代。  相似文献   

15.
罗珊珊  张健 《华中建筑》2007,25(4):113-115
在对上海里弄住宅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上海里弄住宅的特点进行比较,概括了上海近代里弄住宅发展的三个方向,以期对现代住宅设计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上海建筑风格与上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上海的里弄建筑在人居舒适性上面临很大的问题。在生态人居改造方面,里弄建筑有其优势,但更多的技术问题需要被解决。针对上海里弄生态化改造所面临的问题从使用者和建筑本身上进行了分析,并对里弄建筑的生态人居改造策略进行了研究。对于里弄建筑的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技术恢复、围护结构、隔墙、楼板、屋顶等构造方面,以及雨水收集、采光设施、空调系统等技术手段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梳理了近代上海异质文化交流碰撞背景下的中西建筑互动过程.以上海石库门里弄山墙样式为例,从类型学视角通过比较研究具体论证.上海石库门里弄山墙样式的转变,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从对峙混乱到调和创新的发展演变过程.石库门里弄山墙可视为中西建筑文化碰撞融合视觉化、符号化、象征性的表征之一,是海派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上海独有的城市形态和城市肌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塑造上海的城市品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上海的新经典建筑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上海组织了“建国50周年上海经典建筑评选”活动。在80个入围建筑中,最终由专家和市民选出了50项获奖作品。50年来,上海的建筑无论在技术和设计上都取得了辉煌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设计观念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王青 《山西建筑》2008,34(6):49-50
通过对陕西省陈炉古镇的研究,分析了陈炉古镇地域性建筑的特色,阐述了地域性建筑与所在文化环境的关联性及地域性建筑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并提出了对陈炉古镇保护和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