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曲轴箱增压汽油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宗炎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1998,(6)
本文阐述了125mL四冲程曲轴箱增压汽油机的概念,指出这种发动机在不增加油耗的情况下可大大增加扭矩,节气门响应性也更好,且在部分负荷时油耗并不恶化。文中还给出了有关结构参数的计算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排放法规的升级以及发动机可靠性能力提高,对曲轴箱通风系统设计提出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1对于柴油机,为了降低曲轴箱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闭式曲轴箱通风系统成为必然趋势;2对于汽油机,随着发动机强化程度提高(尤其是增压直喷发动机),同排量发动机漏气量急剧增加,但对曲轴箱通风系统机油携出量、曲轴箱压力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从而造成系统设计难度大幅提升。本文基于一汽自主发动机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对曲轴箱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通风通道设计技术、油气分离及回油技术、曲轴箱压力控制技术及CAE模拟分析技术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排放法规要求越来越严格,曲轴箱通风系统对整车排放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介绍了车用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构成及功能,构成包括通风腔、油气分离系统、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回油腔及呼吸管五部分;同时介绍了曲轴箱通风系统常见的故障模式并分析了失效原因,通常的故障模式包括:曲轴箱压力异常,烧机油,呼吸管结冰。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试验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柴某型柴油机上,通过装闭式循环强制通风油气分离器与开式循环油气分离器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闭式循环强制通风系统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装闲式循环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可调节发动机的曲轴箱压力在合理范围内变化;分离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通入增压器压气机进气中含油量的高低.同时解决了开式循环曲轴箱通风系统中柴油机的含油废...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TBD620柴油机曲轴箱闭式通风系统的选型及应用,通过研究选定了CCV6000滤器组成了TBD620柴油机的闭式通风系统,满足了柴油机工作要求,可减缓柴油机润滑油变质,降低曲轴箱的压力及温度,防止柴油机密封的破坏,将可燃气体回收到气缸重新参与燃烧,使曲轴箱通风形成闭式循环,减少了环境污染,也可改善柴油机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PCV(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是目前在发动机上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它可以防止曲轴箱压力过高,延长机油使用寿命,减少零件磨损和腐蚀,防止发动机漏油等.主要以某品牌直喷增压发动机为例讲解曲轴箱通风系统工作原理及相关失效模式. 相似文献
8.
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构成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骏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12,18(2):1-8
窜气是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为了保护发动机和降低排放,必须采用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介绍了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功能和构成,包括详细介绍了油气分离器、调压阀、安全阀以及回油单向阀。另外简单介绍了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两个发展方向,即高效的油气分离器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器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台直列4缸汽油机的曲轴箱通风系统进行了窜气流量和窜气中机油含量的试验研究。应用CFD分析软件Fluent研究了气缸盖罩中迷宫式油气分离器的流动特性,分析最大窜气流量(15 L/min)和最大扭矩(160 N·m)工况点下油气分离过程的速度场、压力场和分离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该油气分离器的多孔过滤板与挡板配合结构在最大窜气流量工况点下能够获得75%以上的分离效果,并且达到50%分离效率时,油滴颗粒的直径小于1.0μm,从而保证对于不同直径范围的油滴颗粒均具有可靠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0.
四冲程摩托车用曲轴箱通风系统应当改进,利用进气管真空度强制吸气和改进化油器喉管方案证明,这些改进,可以减少污染,节省燃油,延长机件寿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功率柴油机曲轴箱拆装不方便,常因机体壁厚偏薄造成安装密封盖的螺栓孔钻穿的问题,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曲轴箱罩盖。重点介绍了关键部件的选型和设计。经试验验证,改进设计后的曲轴箱盖满足柴油机性能要求,且拆装方便,节约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12.
13.
14.
针对通用小型汽油机排放法规的要求开发了台架排放测试系统。分析了欧洲法规和EPA法规规定的排放试验采样方式及计算方法,设计了排放测试系统硬件及软件。系统实现了小型汽油机排放法规排放试验的数据采集、流程控制和数据处理,现场试验表明系统性能可靠,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15.
应用稳态CFD数值分析和气道稳流试验方法对某乘用车汽油机的原气道和改进气道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试验均表明:改进的进气道比原进气道流量系数降低14%,但滚流比提高56%;改进的排气道流量系数比原排气道提高10%。燃烧室也进行了减小最远火焰传播距离和降低面容比的改进。基于改进前后的燃烧系统进行了进气和压缩两冲程的瞬态CFD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燃烧系统在缸内能形成更规则的大尺度漩涡,而且缸内瞬态滚流比更高,湍动能也高于原燃烧系统。最后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外特性上,改进燃烧系统的点火提前角比原燃烧系统在中低速提前3~5°CA,高速时基本一致。改进燃烧系统的中低速扭矩比原燃烧系统提高4%~10%,部分负荷燃油消耗率降低5%~9%,高速时两者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